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話題,也是無解的話題。
這個話題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一個家庭存在著幾代人,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認(rèn)知。
認(rèn)識的不同,加上性格各異,這樣交織起來,就是一部十分生動而持久的活劇。
這個話題可以涉及家庭的方方面面。別的姑且不論,本文就專門探討一下明明知道父母錯了,為什么還要順從呢?
其實,世界上的對與錯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比如黑與白,一開始就把黑與白的概念弄成現(xiàn)在這樣了,后面的人只能遵從這個約定。
后來的人如果把黑與白顛倒了來說,那就是絕對的錯誤。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父母畢竟是感性的成分多一些,對社會的認(rèn)知停留在他們的經(jīng)驗上。
比如黑與白的認(rèn)定。
兒女畢竟是后來的認(rèn)知水平,盡管社會怎樣的繁雜多變,基本的生活理念還是無法改變的。
如果父母所做的事,所說的話,子女看不順眼,聽不順耳,這是常有的事,為什么呢?因為有代溝在那兒橫著。
到哪山唱哪調(diào),就是這個意思?
我很贊同朋友們說的,盡管父母說的話,做的事,對于你來說是大錯特錯。但是,你無需與他們掰個牛頭直,唯一正確的辦法就是逆來順受。
家庭問題瑣碎得很,不需要搞得洪水一邊淌,清水一邊流的地步。
要放遠一點想,將來你老了,你說出的話和做出的事,你的子女不一定愛聽愛看。
這是一種循環(huán),誰也躲不過那個年齡段。
還是和諧為好。時光短暫,不必弄得炮火連天,戰(zhàn)火不斷。
情感巷議總結(jié):其實這也是屬于情感領(lǐng)域中的事情,所以說,情感無處不在。這里只是單方面地強調(diào),子女應(yīng)該順從父母。
事情總是兩方面的,一個巴掌永遠都拍不響。
當(dāng)父母的也要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社會發(fā)展的潮流,應(yīng)該放下自己天生的威嚴(yán),而順應(yīng)時代發(fā)展。
這正是:世間的事分大小,也分場合,萬事萬物都是相互參照而存在。
家中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社會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家庭是最復(fù)雜的混合體,清官都無法斷明家務(wù)事,何況平民乎?
在家庭中,作為子女的你我他,只能是權(quán)衡利弊,妥善處置,如此而已,絕對沒有什么錦囊妙計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