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原典】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于最堅硬的東西中;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認(rèn)識到“無為”的益處。“不言”的教導(dǎo),“無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趕上它的了。 【悟道】 天下至柔馳至堅,江流浩蕩萬山穿。 老圣人總是喜歡用自然之道,來引領(lǐng)世人思考生命的大道。 柔能克剛,是自然界的一重要法則,而老子哲學(xué)則是對這一法則的高度概括。值得注意的是,老圣人所謂之“柔弱”,并非世人理解之軟弱無力,而是一種無堅不摧之性格。 水性至柔,無堅不摧。世間仿佛沒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擊堅強(qiáng)的東西,沒有能勝過水的東西。 “君子見大水必觀”,孔夫子以為,水包含了人應(yīng)該擁有的一切品質(zhì),“似德,似義,似道,似勇,似法,似正,似察,似善化,似志”。 天下至柔,莫過于氣。天清地寧之時,似乎誰也看不到它的存在,誰也不在乎它的作用;天昏地暗之時,一改往日之沉默和柔和,飛旋怒吼,直沖云霄,以震天撼地之勢,折枝斷本。然而此時我們往往又驚奇的發(fā)現(xiàn),大樹被連根拔起,而小草卻安然無恙。 大道無形,道在口中。老子曾經(jīng)求學(xué)于老師商容,商容用“滿齒不存,舌頭猶在”之象,啟迪老子以柔弱之道。 比水更柔弱的是虛空,比虛空更柔弱的是大道。本章老圣人先闡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之象,重點還是強(qiáng)調(diào)“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之道。 “養(yǎng)活一團(tuán)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生命貴柔,春天用其柔之力量化育萬物。曾國藩這一對聯(lián)告訴世人,為人處世須知柔弱之道,卻不可一味處柔,須能撐起自己的脊梁骨,“內(nèi)方外圓,剛?cè)峒鏉?jì)”,是真正的生命大道。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