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孤城、羌笛、烽火、狼煙”這些詞匯映入眼簾的時候,你一定會想到邊塞詩。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qū)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fā)展于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代進入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據(jù)統(tǒng)計,唐代以前的邊塞詩,現(xiàn)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余首。其創(chuàng)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在唐代,邊塞詩創(chuàng)作蔚成風氣,涌現(xiàn)出一大批著名的邊塞詩人,如:王昌齡、岑參、高適、李益等。就連大詩人李白、杜甫也有描寫邊塞的佳作。邊塞詩或描寫邊塞風光;或展現(xiàn)邊疆戰(zhàn)士的艱苦生活;或抒發(f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或反映邊疆將士思鄉(xiāng)的情思。唐代的邊塞詩作,其主導特征是壯美,陽剛,美學風格是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令人感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體現(xiàn)了唐朝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意氣風發(fā)的社會風貌。 1.《涼州詞二首》 王翰 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其二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 《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翰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渲染了出征前盛大華貴的酒筵以及戰(zhàn)士們痛快豪飲的場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詩抓住邊塞風光景物的特點,抒寫邊關將士們夜聞笳聲而觸動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兩首詩意境開闊,語言華美,節(jié)奏明快,富有浪漫氣息。 明代敖英、凌云《唐詩絕句類選》:語意遠,乃得雋永。 ![]() 2.《涼州詞二首》 王之渙 其一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二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qū)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xiàn)了戍守邊防的征人回不了故鄉(xiāng)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第二首詩反映的是唐朝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關系,寫一位北方胡人首領到唐朝來求和親而未能如愿,通過描寫其行動與心理,從側面烘托唐朝國勢的強盛。 《唐風定》:字字雄渾,可與王翰《涼州》比美。 ![]() 3.《古從軍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古從軍行》是唐代詩人李頎的作品。此詩諷刺當時唐玄宗的開邊,充滿反戰(zhàn)思想。開篇先寫緊張的從軍生活:白日黃昏繁忙,夜里刁斗悲愴,琵琶幽怨,景象肅穆凄涼;接著渲染邊陲的環(huán)境:軍營所在,四顧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鳴,一片凄冷酷寒的景象;最后寫如此惡劣環(huán)境,本應班師回朝,然而皇上不準,而千軍萬馬拼死作戰(zhàn)的結果,卻只換得葡萄種子歸國,足見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詩句句蓄意,步步逼緊,最后才畫龍點睛,著落主題,顯出其諷刺筆力。 《唐賢三昧集箋注》:氣格雄渾,盛唐本色。一結寓感慨之意。 ![]() 4.《塞下曲四首》 王昌齡 其一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 不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其二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zhàn),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其三 奉詔甘泉宮,總征天下兵。 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 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 臣愿節(jié)宮廄,分以賜邊城。 其四 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聞。 功勛多被黜,兵馬亦尋分。 更遣黃龍戍,唯當哭塞云。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chuàng)作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描寫了邊塞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的反戰(zhàn)思想。第二首從凄涼的環(huán)境著手,著重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艱辛及戰(zhàn)爭的殘酷,蘊含了詩人對戰(zhàn)爭的反對。第三首詩記述了一次征戰(zhàn)的全過程,充分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表達了對戍邊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第四首詩寫一位將軍因戰(zhàn)爭殉國后被埋葬的場面,透露出了作者對朝廷對有功將士的不公,以及對連年征戰(zhàn)的批判。 ![]() 5.《從軍行七首》 王昌齡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zhàn)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這組詩以內容相關的七首詩形成連章,反映了復雜豐富的邊塞生活。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xiāng)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zhàn)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zhàn)死將士骸骨,表現(xiàn)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yōu)楸Pl(wèi)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zhàn)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zhàn)斗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觀。全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從軍》諸作,皆盛唐高調,極爽朗,卻無一直致語。 ![]() 6.《出塞二首》 王昌齡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chuàng)作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zhàn)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慨嘆邊戰(zhàn)不斷以及國無良將,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邊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剛剛結束時的情景,生動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充分表現(xiàn)了勝利者的驕傲神態(tài)。全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煉明快。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悲壯渾成,應推絕唱。 ![]() 7.《望薊門》 祖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望薊門》是唐代詩人祖詠的作品。此詩寫詩人到邊地見到壯麗景色,抒發(fā)立功報國的壯志。詩一開始就用“心驚”二字,表示詩人對國事的擔憂;接著寫聽到軍中不斷傳來鼓角聲,使人感到濃厚的戰(zhàn)爭氣氛;中間四句進一步具體地描繪了登臺所見的緊張情況,從而激發(fā)了詩人投筆從戎、平定邊患、為國立功的壯志。全詩意境遼闊雄壯,充滿陽剛之美,帶有濃郁的盛唐時期的慷慨之氣,寫景狀物中又寄寓著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場為國立功的壯志,是一篇催人奮進的愛國主義樂章。 《批點唐詩正聲》:壯健之氣,直欲與衛(wèi)、霍同出塞上。 ![]() 8.《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創(chuàng)作的記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lián)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lián)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lián)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lián)兩句虛寫戰(zhàn)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清代徐增《而庵說唐詩》:“大漠”“長河”一聯(lián),獨絕千古。 ![]() 9.《隴西行》 王維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隴西行》是唐代詩人王維借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表現(xiàn)了匈奴入侵、邊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戰(zhàn)爭,而是截取軍使送書這一片斷,通過描繪出一幅迷茫、壯闊的關山飛雪遠戍圖,側面渲染邊關的緊急狀況與緊張氣氛,展現(xiàn)出詩篇“意余象外”的深邃與凝重。全詩筆墨精練,節(jié)奏短促,構思精巧,意蘊豐富。 宋代張戒《歲寒堂詩話》贊譽此詩:“信不減太白。” ![]() 10.《從軍行二首》 李白 其一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huán)。 鼓聲鳴海上,兵氣擁云間。 愿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 其二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從軍行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第一首為五言律詩,寫從軍戰(zhàn)士的作戰(zhàn)經歷和感想以及征戰(zhàn)殺敵實現(xiàn)和平的愿望。第二首詩為七言絕句,以疏簡傳神的筆墨,敘寫了唐軍被困突圍的英勇事跡,熱情洋溢地歌頌了邊庭健兒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全詩從側面反映了作者欲報效國家、建功立業(yè)的愿望。 《唐詩分類繩尺》:悲壯精健,不為兒女態(tài)者。 ![]() 11.《關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關山月》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借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古。此詩寫遠離家鄉(xiāng)的戍邊將士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zhàn)爭帶給廣大民眾的痛苦。全詩分為三層,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xiàn)出征人懷鄉(xiāng)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zhàn)爭的景象,戰(zhàn)場悲慘殘酷;后四句寫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xiāng),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此詩如同一幅由關山明月、沙場哀怨、戍客思歸三部分組成的邊塞圖長卷,以怨情貫穿全詩,色調統(tǒng)一,渾然一體,氣象雄渾,風格自然。 明代胡應麟《詩藪》:青蓮“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渾雄之中,多少閑雅! ![]() 12.《塞下曲六首》 李白 其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zhàn),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其四 白馬黃金塞,云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jié),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其五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zhàn)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其六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zhàn)凈妖氛。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六首詩借用唐代流行的樂府題目而寫時事與心聲,其主題是要求平定邊患。全組詩以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描繪了守邊將士在沙場上征戰(zhàn)的艱苦生活,歌頌了他們忠心報國的英勇精神。詩中有對戰(zhàn)斗場景的描述,也有對閨中柔情的抒寫,內容豐富,意境渾成,格調昂揚,豪氣充溢,表現(xiàn)了詩人高尚的愛國情操。 明人胡應麟:李白《塞下曲》《溫泉宮》《別宋之悌》《南陽送客》《度荊門》,孟浩然《岳陽樓》,王維《岐王應教》……俱盛唐杰作。視初唐格調如一、而神韻超玄,氣概閎逸,時或過之。(《詩藪》) ![]() 13.《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塞上聽吹笛》是唐代詩人高適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通過豐富奇妙的想象,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動人的塞外春光圖,反映了邊塞生活中恬靜祥和的一面。全詩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在虛實交錯、時空穿梭之間,把戰(zhàn)士思鄉(xiāng)之情與戍邊之志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幅奇麗寥廓、委婉動人的畫卷。此詩作為邊塞詩,而帶有著幾分田園詩的風味。 明·高棅《唐詩正聲》:吳逸一評:因“牧馬還”而有此笛聲,摹寫得妙。 ![]() 14.《塞下曲》 高適 結束浮云駿,翩翩出從戎。 且憑天子怒,復倚將軍雄。 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 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 青海陣云匝,黑山兵氣沖。 戰(zhàn)酣太白高,戰(zhàn)罷旄頭空。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是唐代詩人高適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是一首歌頌大丈夫從軍赴邊、生死搏戰(zhàn)、凱旋受賞的詩。全詩表現(xiàn)出主人公從戎報國、立功邊域的遠大理想,贊揚了他的英雄豪邁氣概和不畏艱險的樂觀主義精神。整首詩語言明快、格調高昂、氣勢磅礴、意蘊深長。 ![]() 15.《薊門行五首》 高適 其一 薊門逢古老,獨立思氛氳。 一身既零丁,頭鬢白紛紛。 勛庸今已矣,不識霍將軍。 其二 漢家能用武,開拓窮異域。 戍卒厭糠核,降胡飽衣食。 關亭試一望,吾欲淚沾臆。 其三 邊城十一月,雨雪亂霏霏。 元戎號令嚴,人馬亦輕肥。 羌胡無盡日,征戰(zhàn)幾時歸。 其四 幽州多騎射,結發(fā)重橫行。 一朝事將軍,出入有聲名。 紛紛獵秋草,相向角弓鳴。 其五 黯黯長城外,日沒更煙塵。 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 古樹滿空塞,黃云愁殺人。 《薊門行五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是作者邊塞詩的代表作,分別從老卒、食用、敵軍、勇卒、戰(zhàn)亂五個角度,全面生動地反映了緊張、慘烈的邊塞生活,對士卒的悲慘遭遇寄以深切的同情,歌頌了士兵們的勇敢善戰(zhàn),同時表達了詩人對邊境安全的深切憂慮。 ![]() 16.《燕歌行》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 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 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是唐代詩人高適的詩作。此詩概括一般的邊塞戰(zhàn)爭,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zhàn)事失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寫出師。其中前四句說戰(zhàn)塵起于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為后文輕敵伏筆;后四句接寫出征陣容,旌旗如云,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zhàn)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第二段八句寫戰(zhàn)斗經過。其中前四句寫戰(zhàn)初敵人來勢兇猛,唐軍傷亡慘重;后四句說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第三段八句寫征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末段四句,前兩句寫戰(zhàn)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后兩句詩人感慨,對戰(zhàn)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邢昉: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磬鳴球之節(jié),非一意抒寫以為悲壯也。(《唐風定》卷九) ![]() 17.《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 崔顥 征馬去翩翩,城秋月正圓。 單于莫近塞,都護欲臨邊。 漢驛通煙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送單于裴都護赴西河》是唐代詩人崔顥創(chuàng)作的送別詩,也是一首邊塞詩。此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對裴都護治衛(wèi)邊境才能的信心及美好的祝愿。全詩語言樸實,格調剛健高昂,挾幽并慷慨之氣,風骨凜然。 《批點唐詩正聲》:全首氣格字句無一不佳,崔顥詩體勝在不用功處,太白推之亦在此。 ![]() 18.《塞下曲四首》 常建 其一 玉帛朝回望帝鄉(xiāng),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zhàn),兵氣銷為日月光。 其二 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 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其三 龍斗雌雄勢巳分,山崩鬼哭恨將軍。 黃河直北千余里,寃氣蒼茫成黒云。 其四 因嫁單于怨在邉,蛾眉萬古葬胡天。 漢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無草木煙。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詩人常建的組詩作品。這組詩獨辟蹊徑,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謳歌了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題。唐玄宗晚年實施黷武政策,這組詩里卻稱頌和親政策與弭兵理想,著力對團結友好的關系加以熱情的贊頌,讓明媚的春風驅散彌漫一時的滾滾狼煙,賦予邊塞詩一種全新的意境。 《載酒園詩話又編》:唐三百年,《塞下曲》佳者多矣,昌明博大,無如此篇,出自幽紆之筆,故為尤奇。 ![]() 19.《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拉弓應當拉強弓,用箭應當用長箭;射人先射他騎的馬,擒賊先擒賊的首頜;殺人也要有個限度,立國總歸得有個疆界;只要能制止敵人的侵略,又何須過多地殺傷他們。 《載酒園詩話又編》:此軍中自勵之言。上四句亦即《毛詩》“豈敢定居,豈不日戒”意,下四句更有“薄伐來威”之旨。 ![]() 2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xiàn)離愁和鄉(xiāng)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內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范大士《歷代詩發(fā)》評此詩:酒筆酣歌,才鋒馳突?!把弊炙囊姡灰痪?。 ![]() 21.《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創(chuàng)作的名篇之一。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詩文語言樸實,不加雕琢,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xiāng)之情與渴望功名之情,一親情一豪情,交織相融,真摯自然,感人至深。 沈德潛評:“人人胸臆中語,卻成絕唱?!保ā短圃妱e裁集》卷十九) ![]() 22.《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云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唐代詩人岑參送別封常清西征之作,是寫邊地戰(zhàn)爭的詩歌。此詩直寫軍情戰(zhàn)事,寫戰(zhàn)局之兇險與氣候之嚴酷,反襯出唐軍誓師出征之聲威與高昂士氣,表現(xiàn)出全軍將士堅韌不拔、雄視一切的豪邁氣概。起首六句先寫戰(zhàn)前兩軍對壘的緊張狀態(tài);緊接四句寫白晝出師接仗;然后寫奇寒與犧牲,謳歌將士抗敵奮不顧身;末四句照應題目,預祝凱旋,以頌揚作結。全詩有描寫,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張,手法多樣,結構嚴謹,抑揚頓挫,情調激昂,充滿浪漫主義激情和邊塞生活的氣息,生動地反映了盛唐時期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起伏結構,語語壯健。 ![]() 23.《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岑參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這首送別詩既不寫惜別的深情,也不寫邊塞的艱苦,而是熱情鼓勵友人赴軍中參戰(zhàn)。全詩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語言通俗,聲調悠揚,韻律活潑,節(jié)奏有致,字里行間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蕩漾,顯示出一種豪邁的氣勢。 ![]() 24.《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軍城早秋》是唐代將領嚴武的詩作。此詩描寫作者率領軍隊與入侵的吐蕃軍隊進行激烈戰(zhàn)斗的情景。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鎮(zhèn)守邊疆的將領,斗志昂揚,堅信必勝的豪邁情懷。全詩表現(xiàn)了邊防將帥在對敵作戰(zhàn)中的警惕性,以及剛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視敵人的豪邁氣概。格調高昂,讀來使人振奮。 《唐詩廣選》:田子藝曰:氣概雄壯,武將本色。 ![]() 25.《塞上曲二首》 戴叔倫 其一 軍門頻納受降書,一劍橫行萬里馀。 漢祖謾夸婁敬策,卻將公主嫁單于。 其二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塞上曲二首》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先在上一聯(lián)贊頌了武力靖邊、匈奴歸降的一劍橫行之功,而后是諷刺漢高祖劉邦徒然 贊美婁敬的和親之策,卑下地將漢朝公主嫁與匈奴王單于。這是一首和親靖邊的諷刺詩。第二首詩用到了西漢班超的典故。班超三十年駐使西域,為國家民族鞠躬盡瘁,老而思鄉(xiāng)求返,本無可咎。但以戴叔倫之見,班超的愛國主義還是不夠徹底, 他不應想著“生入玉門關”,而是要以必死信念戰(zhàn)勝胡兵,報國靖邊以寧。 ![]() 26.《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 盧綸 其一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其四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其五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葉貴,蕩蕩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和張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詩人盧綸的組詩作品。這六首詩通過寫將軍發(fā)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懾敵、奏凱慶功、宴舞狩獵等場面,表現(xiàn)了邊塞真實生動的軍旅生活與將士們英勇無畏的性格情懷,將邊關將士英勇善戰(zhàn)豪情滿懷的磅礴氣勢描繪得生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全組詩既是一個整體,而每一首又都能獨立成章,內容豐滿,寓意雋永,氣勢雄闊。 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允言《塞下曲》,意警氣足,格高語健,讀之情景歷歷在目,中唐五言之高調,此題之名作也。 ![]() 27.《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夜上受降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益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蘊藉含蓄,將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蘊涵在對景物和情態(tài)的描寫之中。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時所見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觸發(fā)征人鄉(xiāng)思的典型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描寫之中現(xiàn)出人物的感受。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里,夜風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征人望鄉(xiāng)之情?!耙灰拐魅吮M望鄉(xiāng)”,不說思鄉(xiāng),不說盼歸,而是以人物的情態(tài)行為展現(xiàn)其心理,寫出了人物不盡的鄉(xiāng)愁。 清·范大士《歷代詩發(fā)》:如空谷流泉,調高響逸。 ![]() 28.《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還》是唐代李益的七言絕句,是一首邊塞詩。頭二句夸贊東漢兩個名將馬援和班超。后二句表示滅敵及長期衛(wèi)邊的決心。這首詩通過東漢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貴三個名將的故事,謳歌了將士們激昂慷慨、視死如歸、堅決消滅來犯之敵的英雄氣概和勇于犧牲的精神,反映了當時人民要安邊定遠的心愿。全詩情調激昂,音節(jié)嘹亮,是一首激勵人們舍身報國的豪邁詩篇。 ![]() 29.《塞下曲四首》 李益 其一 蕃州部落能結束,朝暮馳獵黃河曲。 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 其二 秦筑長城城已摧,漢武北上單于臺。 古來征戰(zhàn)虜不盡,今日還復天兵來。 其三 黃河東流流九折,沙場埋恨何時絕。 蔡琰沒去造胡笳,蘇武歸來持漢節(jié)。 其四 為報如今都護雄,匈奴且莫下云中。 請書塞北陰山石,愿比燕然車騎功。 西北高原的景色是這樣壯麗:天高云淡,大雁群飛,歌聲飄蕩在廣袤的原野上,馬群在綠草地撒歡奔跑,是一片生氣蓬勃的氣象。軍中馳獵,不比王公們佚游田樂,乃是一種常規(guī)的軍事訓練。守邊戰(zhàn)士們樂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練,做好隨時迎敵的準備。正是“為報如今都護雄,匈奴且莫下云中”。此組詩表現(xiàn)了守邊戰(zhàn)士們慷慨激昂、為國獻身的精神和決勝信念,飽含作者對他們的贊美。 ![]() 30.《出塞詞》 馬戴 金帶連環(huán)束戰(zhàn)袍,馬頭沖雪過臨洮。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出塞詞》是由唐代馬戴所作的七言絕句。本詩描寫唐軍在一個大雪彌漫的夜晚偷襲敵帳,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場面,歌頌了邊塞將士的勇武善戰(zhàn)。 王世貞:“他的詩是晚唐的'鐵中錚錚者’?!保ā端囋坟囱浴罚?/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