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是有原因的。因為大家時不時地就會問一個問題,寫作文什么最重要? 確實呢,作文,下筆寫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感覺的話,沒有方向的話,硬是要拿起筆來,一是寫不出來,二是不知所云。 昨晚一位家長吐槽他小學時候的老師,居然深深引起我的共鳴,勾起了當年有點不怎么快樂的回憶,其中就和學語文寫作文有關。 那時村子的小學,一個年級一個班,山溝里各個生產隊同齡孩子加起來,也不過30人。一個老師管一個年級,數(shù)學和語文都由一人教。教我們的,是一個眼睛瞪起來令男孩發(fā)抖,瞇起來女生可以隨便揪他胡子的“老爺爺”。不到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卻偏偏留著兩撇黃胡須,多少年之后大家回憶起來,除了模糊的黃胡須,更清晰的是陰晴不定性格。三四年級要開筆學作文,這于每個孩子都是有點儀式感的莊嚴事。所以,三年級開學老早便去校門口的供銷社買了作文本,寫字的筆也由將由鉛筆逐漸過渡為蘸水鋼筆。老師們辦公室被爐火熏得灰蓬蓬的墻上,歪斜地掛著那副殘破的飛了邊兒的條幅,上面寫著我們認不全卻聽得很熟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十個大字,據(jù)說就是寫作文很溜的情況。或許是因了那條幅,也或許是來自家長偶爾的勉勵,大家都期待著下筆,盼望有神靈附體。斷斷續(xù)續(xù)的期待中,居然就迎來了作文課。那天第一節(jié)課上,“老爺爺”先是教一段景物描寫的課文,生字教過課文讀過,就開始給大家布置作文,要求是寫“校園”,具體讓寫到兩篇作文紙,要第二天跑完早操時交。時間很寬限且不著急收作業(yè),大多數(shù)同學也就懵懵懂懂遲遲不動筆,特別是男生,心里還牽掛著每個課間都沖出教室,去看塵土飛揚的全鄉(xiāng)籃球聯(lián)賽小組預選賽。等比賽散了,下午算數(shù)課也結束,我們這些野小子突然想起還有作文,便有幾個開始湊上去,怯怯地站到“老爺爺”周圍的女生們包圍圈外,因為中午“老爺爺”已經手把手幫幾個女生寫完了作文,我們這樣,也是希望沾溉到一點寫作的靈感。瞇著眼睛享受著女同學拔白頭發(fā)揪黃胡子的“老爺爺”,看到幾個毛小子,突然就瞪圓眼睛問“有啥事”,待聽到要問作文怎么寫,立刻大聲道:“怎么寫,拿筆就能寫!”這一瞪眼一聲吼,多年后大家提起來,仍然是幾個中年男人年少時心頭有些屈辱的傷。這是關于寫作文乃至校園生活中的一段頂不愉快的回憶。在人生的那個階段,學校里一連串類似的事情,甚至影響到彼時年幼的我們對老師的看法。男生們開始組團逃課去釣魚摸蝦,直到五年級換了老師,我們才再度安心呆在教室里。不巧的是,多年后我也當了老師,還是教各種語文的。當我進入中文系,為未來的這份工作做準備的時候,頭腦中經常閃現(xiàn)“老爺爺”的言行。當我踏上農村中學的講臺,開始上第一節(jié)語文課的時候,開始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我時常告誡自己,有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的。因為時時懷有戒懼之心,所以即使被表揚也不驕傲。后來居然就走下來,一路教過初中語文,高中語文,中職高職語文,本科中文類的幾門課程。這些教學經歷,自然離不開教寫作。這么多年的教學經歷,我從不肯張口就說“語文好學,作文好寫”之類的話。“看花容易繡花難”,道理誰都知道。寫作文其實比繡花還難:繡花的時候多少還有個樣子,寫作文的時候,告訴學生拿筆寫就行,除了個別有天賦者,多數(shù)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是方向!提筆寫作之前,一定要找到方向。具體來說就是給文章確定主旨,一篇文章要有立意。有了立意,就仿佛有了方向。就比如,本文的第2部分“不快樂的往事”寫了800多字,各位可能是看熱鬧讀下來的。但對于我來說,絕不是只給大家講一件往事。其實我是在做一個文字的實驗。就是想驗證一下,來為大家展現(xiàn):如果有了方向,許多看著不相干的材料,也是可以整合統(tǒng)一的。就仿佛鐵屑本來沒有磁性,卻因受了磁石的影響,而組織起來有了方向一樣。這第2部分的后半部分,我是故意寫得模糊些的,大家看看是不是和“寫作文要有方向”這個話題有關?從動筆寫文章的角度來看,之前是要曉得文章的主題是什么,也就是要搞清立意。而文章的立意之先,要有審題,審題之前,還要有讀題……這個話題,是完全可以這樣蛋生雞,雞生蛋一直追下去的。但是這樣并沒有意義,因為它不能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反而可能有破壞作用。下面就從寫作的角度只往前看一步,說一說作文如何立意。所謂立意,就是給作文確定主旨。就考場作文來說,好的立意一定能讓閱卷老師如獲至寶,判分時會格外“關愛”你的文章。那怎樣才能確定更好的寫作方向,憑借優(yōu)質的立意勝一籌呢?方法是,在大家都能想到的層面,再走一“步”,就能找到更精確的寫文章的方向。方向精準,才能指哪打哪,作文主題自然更能聚焦,也就自然會更深刻。一定要考慮絕大多數(shù)同學的想法,不少同學一定會從正面切入,會努力的尋找成長中美好的勵志的東西。從正面立意的寫法是合乎寫作規(guī)則的,也符合閱卷老師的心理期待。當然是有的。能果能夠從反面切入的話,寫成長當中那些不美好的記憶。去展現(xiàn)成長當中的痛苦,迷茫,這樣的選材角度自然會別具一格。道理可以這樣講。例子其實也給大家舉過了。上文“不快樂的往事”,就是這樣選方向,選角度的。再來一個,稍微難一點的。某一年有道全命題中考作文“迎著風”。面對這道題目,大家都容易想到的方向是什么呢?當然迎著自然界的風,行走的種種感覺,以此抒發(fā)內心情懷,比如迎著春風走,溫暖滿懷;迎著秋風走,內心悲傷。如果對“風”深入分析,會發(fā)現(xiàn),“風”不僅是自然界的風,更可以指代人生路途上的“風”,具體一點說吧,挫折呀、痛苦啊、誹謗啊、這些可都是“風”啊。而且都是可以迎著的“風”。“迎著風”,就是“我戰(zhàn)勝了困難”的比喻版本。從個人的故事,上升到家國情懷。我們的民族在苦難中逆襲,中國共產黨從弱小到壯大……是不是也是“迎著風”?學習的課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們一起探究品嘗;實踐的園地里,有恐慌,更有榮光,團結的我們一起合作擔當;生活的藍天下,有憂傷,更有歡暢,熱情的我們一起體驗分享…… 成長路上,需要我們同擔風雨,共享陽光。請以“我們一起來”為題,寫一篇作文。這道作文題,一般的寫作方向。是圍繞“一起來面對困難、一起來團結協(xié)作、一起來實現(xiàn)理想”等個人層面進行立意;可以寫我們一起來為消除污染貧困而努力,為戰(zhàn)勝疫情而努力,為維護祖國尊嚴而努力。最后總結一下,看起來很容易,比較高的立意方向,那就是超越個人,從歷史、未來、家國情懷角度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