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87版紅樓的最初印象,是小時候從黑白電視里看到的一個畫面:寶黛鬧了別扭,黛玉扭頭就走,寶玉跟在后面陪著小心。 后來讀了原著,看了完整的87版紅樓夢,才知道,這個畫面發(fā)生于史湘云第一次進賈府時,黛玉因寶玉同寶釵一起過來而疑心吃醋,因而自己先走了,寶玉于是趕來解釋。 原著里,寶黛的這次小別扭,發(fā)生于第二十回,87版紅樓中,則發(fā)生在第九集。 時光飛逝,一轉眼,87版紅樓夢已經(jīng)播出35周年了,而我也從當初的一個小學生,成了如今的“追夢人”,當年的紅樓夢中人,如今都怎么樣了呢? 他們身懷絕技 當年,劇組為了拍攝紅樓夢,也算是開啟了全國海選的先例,經(jīng)過幾輪篩選,那些身懷絕技的青年演員相繼到紅樓夢劇組報道。 像王熙鳳的扮演者鄧婕,是四川省川劇學校畢業(yè)的演員,正宗的科班出身,當年,劇組海選演員時,她已小有名氣,是當時開始嶄露頭角的川劇新秀。 她曾連演14場《拷紅》,在其中扮演的花旦,唱功一流,扮相驚艷,演技嫻熟,十分出彩。這個川劇的扎實的舞臺功底,也是她后來能成功拿下王熙鳳一角的重要因素。 像襲人的扮演者袁玫,是安徽省黃梅戲學校出身的演員,畢業(yè)后她就進入了黃梅戲劇院,這也是黃梅戲的最高劇團。而袁玫后來也成了劇團的五朵金花之一,是妥妥的臺柱子。 當年黃梅戲劇團的“五朵金花”分別是:袁玫、馬蘭、吳亞玲、吳瓊、楊俊。因為是臺柱子,劇團當年不舍得放人,劇組為了“要人”,也是費了一番功夫的。 像柳湘蓮和北靜王的扮演者侯長榮,是江蘇省揚劇團的演員,也是劇團里當年重點培養(yǎng)的小生,劇組導演王扶林見到他時,就眼前一亮,覺得他可以演賈寶玉。 但后來因為身高的問題,與其他演員不好配戲,只好演別的角色,但因王扶林太喜歡他了,于是就給了他兩個角色。 再比如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是鞍山市話劇團的演員,賈寶玉的扮演者歐陽奮強,是峨眉電影制片廠的演員,薛寶釵的扮演者張莉,是戰(zhàn)旗文工團的文藝兵…… 看上去,87版紅樓夢的演員,都是素人,不像89版紅樓夢那樣,都是當時的明星。但這些看上去沒有任何熒屏經(jīng)驗的“新人”,無論大小角色,幾乎都有著十分扎實的舞臺經(jīng)驗和戲劇功底,可以說個個身懷絕技。 而因為當年合適的演員不好找,加上劇組經(jīng)費也有限,像賈赦的扮演者李頡,賈政的扮演者馬加奇,賈母的扮演者李婷,邢夫人的扮演者夏明輝,賈珍的扮演者李志新,尤氏的扮演者王貴娥等人,都身兼數(shù)職,既是劇組工作人員,也是劇組的演員。 他們驚艷眾生 紅樓夢原著里,寶黛釵鳳等人至大都不過十五六歲十七八歲的年紀,個個年輕帥氣,膚白貌美,都是些貴族公子、千金小姐。 因此,劇組當時選演員,是有幾個標準的,一個是年齡不能偏大,一個是要長相俊美,一個是要有古典氣質。這幾個基本條件都符合,才有可能進入劇組接受培訓。 所以,我們最終看到的這些紅樓夢中人,可以說個個都是俊男靚女,而整個劇組的海選,無異于一場選美大賽。 原著里,王熙鳳是“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恍若神妃仙子的霸王似的美人;黛玉是“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死弱柳扶風”的病美人;而寶釵則是“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的端莊美人。 這些角色雖然都是美人,但卻又各具美態(tài),并不雷同,演員如何通過自身外形、化妝師如何通過化妝,服裝師如何通過服裝去展示和表現(xiàn)不同人物的不同美態(tài),也是一個十分考驗劇組的技術活兒。 因為紅樓夢是小說,對于人物,它只有文字描述,沒有具象的影像和圖畫,每個讀者讀完紅樓,對于曹公筆下的人物形象,自然都會有自己的一個想象。 如果有人想要通過一部劇,讓億萬讀者眼中心中的這種千差萬別的無邊想象具體而清晰起來,甚至成為統(tǒng)一化的印象,對劇組來說,自然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但我們看了87版紅樓夢之后,會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似乎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人物,就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就長這個樣子。 我們讀紅樓會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小人物,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寶黛釵鳳是主角,平襲紫鴛是主角,甚至就連只出場過一次的倪二、襲人的兩姨妹子、村莊的二丫頭、與茗煙私會的萬兒……她們都不是寂寂無名的小人物。 看87版紅樓夢也有這種感覺,劇組不僅對于主要人物的服化道下了功夫,就是那些如曇花一現(xiàn)的邊緣小人物,也都盡可能地做到精細,并沒有去虛化甚至大肆刪減。正像那句話說的,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他們年華蒼老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總是匆匆而逝,來不及回頭,來不及追憶,白駒過隙,一晃就是多年,就如天邊時聚時散變幻不定的云。 幾乎就是一展眼的工夫,87版紅樓夢已過去了35周年,當年的俊男靚女,大多十八九歲,二十郎當歲,如今卻也歲月遲暮,年華蒼老了。 還記得5年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87版紅樓三十周年紀念音樂會時的盛況,當那些我們熟識已久卻從未見面的紅樓夢中人,從幕后走到臺前,現(xiàn)場的數(shù)千劇迷紅粉掌聲雷動,熱淚盈眶。 眼前分明外來客,心底恰似舊時友。87版紅樓夢陪伴了70后、80后乃至90后一代,成為幾代人共同的青春記憶,成為億萬觀眾心目中最為經(jīng)典的一版紅樓夢,它不是偶然的。 這部劇的經(jīng)典,是這些曾青春靚麗如今年華老去的演員們,是劇組無數(shù)幕后的工作人員,聚在一起用三年的時間,精益求精打磨出來的。 當年的王扶林導演,只有五十出頭,如今已經(jīng)九十多歲高齡;當年的作曲王立平老師,四十多歲,如今也步入耄耋之年;而那些當年二十歲左右年紀的青春男女,如今也多是六十上下的老人了。 就是那些被87版紅樓夢陪伴長大的紅迷觀眾,估計也大多早已成家立業(yè),做了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了吧?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他的《紅高粱家族》一書的結尾,曾這樣說:人老了,書還年輕。對于87版紅樓夢,我們也想說:現(xiàn)實中的人老了,而87版紅樓夢中人卻永遠年輕。 他們默然離去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有人與我們相遇,就會有人與我們告別。隨著歲月的流逝,那些我們曾熟悉的87版紅樓夢中人,也有不少已默然離去,讓我們記住他們吧。 賈母的扮演者李婷,1921年出生,1994年去世,享年73歲; 賈瑞的扮演者馬廣儒,1962年出生,1995年去世,年僅33歲; 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1965年出生,2007年去世,年僅42歲; 林如海的扮演者鄭乾龍,1943年出生,2007年去世,終年64歲; 小板兒的扮演者李玥,1979(?)年出生,2008年去世,年僅29歲; 封氏的扮演者陳祖榮,1942年出生,2009年去世,終年67歲; 趙嬤嬤的扮演者金雅琴,1925年出生,2016年去世,享年91歲; 賈赦的扮演者李頡,1925年出生,2016年去世,享年91歲; 倪二的扮演者馬增壽,1940年出生,2017年去世,享年77歲; 賈政的扮演者馬加奇,1938年出生,2021年去世,享年83歲; 賈蓉的扮演者楊俊勇,1964年出生,2021年去世,年僅57歲。 這些紅夢中人已經(jīng)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賈母”、“賈赦”、“賈政”母子三人走了;“林如?!?、“林黛玉”父女二人走了;“賈瑞”、“小板兒”皆英年早逝,“趙嬤嬤”、“賈赦”都高壽而終…… 他們默然離去,卻又并未真正離去。他們將永遠活躍于熒屏,通過那經(jīng)典的影像,穿越時間和空間,與我們同在。 謹以此文,獻給摯愛的87版的紅樓夢,獻給用心血刻畫經(jīng)典的曹雪芹先生,也獻給我們共同的青春。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chuàng)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