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是中國家族以男性血脈相承的記錄,要尋找自己的血脈淵源,最可靠的肯定是家譜。 家譜是記錄一個家族來源及遷徙軌跡的歷史,記錄了家族繁衍脈絡、道德規(guī)范、族規(guī)家約等歷史資料。由于中國古代史是一個男權的歷史,中國各種家譜也是男權、夫權、父權的記錄史,是男人姓氏血脈的歷史記錄。而人類社會是以男人和女人共同組成的社會,因此,中國的家譜可以說只是半部家族史,與只占一半的男人有關,還有另一半的女人只是家族的附庸,有的家譜可記上一筆,有的家譜女人連附庸都不是,與家譜沾不上邊。 (民間族譜實物) 男性很容易通過自己的姓氏家譜找到血脈淵源,而女性呢,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姓氏找到娘家的家譜,通過父親的家譜找到血脈淵源,父親的血脈淵源就是女兒的血脈淵源,但是,她們名字不會留在父親的家譜里。有的家族可以把女性的名字寫在夫家的家譜里,但要符合條件,這種條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夫一妻的平民,女性要有兒子,有了兒子才能與兒子一起記入家譜,否則一般不記錄;另一種是有錢人家,入譜的一定要是正房夫人,偏房和妾一般入家譜,即使正房夫人沒有兒了,偏房和妾生的兒子也只能記在正房夫人的名下,一起記入家譜,真正的生母偏房或妾就忽略掉了。還有的家族女人一概不準入族譜。自古以來,男人的名字大多記入了家族的家譜中,而大多數(shù)的女人名字湮滅在歷史的煙塵中。 記入家譜的男性與譜上的先祖或者后輩,是不是就一定血脈淵源嗎?那也未必。主要有以下六種情況。 (唐太宗畫像,唐朝被賜姓李的有十六個姓氏) 一、賜姓。中國古代自有姓氏開始就代表血緣和地位,就有社會地位的身份區(qū)別。有姓之人為貴族,無姓之人為平民和奴隸。古代貴族給平民和奴隸賜姓,就意味著被賜姓人身份的變化,也就是地位提升了,是對其社會地位的認可,是平民和奴隸階層最大的榮耀。到后來,不僅貴族給有貢獻的家臣家奴賜姓,皇帝為了收攬人心,頻頻使用賜姓的手段。尤其以漢、唐、五代十國等時期最多,正史中皆有相關記載。主要對象是功臣、歸附的政治首領、軍事將領、番國首領、少數(shù)民族首領等。據(jù)統(tǒng)計,唐朝被賜姓李的有十六個姓氏,包括何氏、杜氏、董氏、羅氏等等。 雖然歷史上被賜姓的人非常喜歡被天子、貴族賜姓,但這種被賜姓的人與姓氏并無血緣關系。被賜姓之人的后代家譜,有的把賜姓的歷史記錄了,但也有家族則隱瞞了,以所賜之姓為原始氏族。 二、改姓。舊時改姓的情況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因各種原因需要隱姓埋名方可生存下去的人,但并不是這種人無姓名,而是隱瞞了其真姓,改換假名,其后代沿用改換后的姓,有的家譜注明了,有的家譜沒有注明。另一種是,地方姓氏小家族是傍依姓氏大家族,將自己的姓氏改成大家族姓氏。在封建社會時期,這種改姓一般是因其家族在地方上人數(shù)少,勢單力薄,常被外姓族群欺凌,改換與當?shù)貏萘姶蟮男帐?,是為了家族的生存,求得大姓的保護,而當?shù)卮笮諡榱藟汛笞约旱募易鍎萘Γ鶚芬饨邮?。改換姓氏之后,一般以支系的身份記入大姓族譜,敬奉大族姓氏的先祖為先祖,支系家譜一般不再提及原來的姓氏。 三、連宗。這種情況主要是出現(xiàn)在相同的姓之間,為同姓不同宗。也就是說,他們雖然同為一個姓氏,但歷史上沒有任何血脈淵源。封建社會特別注重家族勢力維護,家族勢力大的,外姓不敢欺負,家族勢力大的易被外姓欺侮,連宗的目的就是為了壯大家族勢力,信奉“一筆寫不出兩個某字(姓)”。連宗的方式就是相同姓氏之間統(tǒng)一族譜,共尊同一始祖。因此,這種家族往往把歷史上的同姓的最著名的人物,尊為自己的始祖,往自己家族臉上貼金,以此顯示自己家族的“輝煌歷史”。 (族譜世系實例) 四、分姓。這也有兩種情況。一是古老的分封制。在古代,有些貴族(含少數(shù)民族土著政權)有封地之權,其子孫以分封之地的地名為姓。二是普通家庭的分姓,就是給不同的兒子指定不同的姓,其后裔就沿用下來?,F(xiàn)在民間常有人把不同的兩個姓說成是同姓氏,表面上看是明顯講不通,但事實上確有姓氏血緣關系,也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因此,而分姓與此前原有的相同姓氏并無血緣關系。 五、過嗣。過嗣,俗稱過繼,過房。舊時,沒有兒子的人家把別人家的兒子過嗣來做兒子,以接續(xù)香火。這也分兩種情況。一是家族內(nèi)部過房,其祖上是有血緣關系的,就不多說。二是異姓過繼,過繼后要改姓,與繼父同姓,繼子的后裔與繼父的姓氏是沒有血緣關系的。民間修家譜時,一般是忌諱將過繼兒子的史實寫入家譜,因此家譜就不會如實記錄,只是在家族中口口相傳而已。 六、入贅。入贅俗稱倒插門、上門女婿、招郎等。入贅后的女婿,有的地方習俗必須改成與岳父同姓,記入家譜;有的地方則可不改,只是其后裔必須與岳父一個姓,女婿不記入家譜,后裔記入家譜。從男權的角度來說,其后裔的父系血緣與譜上的先祖沒有關系。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其后裔與家族還是有血緣關系的,他們擁有母系血緣,也就和這個家族有了血脈淵源。 (家譜實例)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就像所有的歷史資料一樣,既有其真實客觀的一面,也有其撲朔迷離的一面。其實現(xiàn)在的人觀念都在隨時代的發(fā)展而改變,沒有必要再去糾結“血脈淵源”,只要記住自己是中華民族的后裔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