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古時代天皇氏所創(chuàng)天干地支,最初的時候是干支分別單獨使用,以十天干記日,以十二地支記月,至黃帝時,大撓氏開始將干、支組合成六十甲子并配納音五行進行使用。 所謂納音五行,實際上是假借五行,它不是木火土金水的真正五行,它是假借五音宮商角徵羽與氣化感應而成,一音十二律,五音共六十律,始金(商). 火(徵) .木(角) .水(羽) .終土(宮)。 六十甲子納音中的“同位娶妻,隔八生子”生律法與曾侯乙編鐘生律法之間具有左右旋之別,是一體兩面的關系。同時“六十甲子納音”形態(tài)背后隱藏著的“六十律旋相為宮法”的事實,典型地反映出中國古代律與歷、干支與十二律、五行與五音之間的哲律一體同構關系。
古人將人的命局分為四柱(八字)合成,如此,世人總有八十一萬種各各不同的命局。不同的推命術對生辰八字的用法有所不同,古代納音推命是以年柱作為本人,結合其余三柱,推命局之好壞,在《三命會通》中有專門論納音取象的介紹。 納音五行的原理: 1、金始土終原則: 2、進八生才原則: 3、倒六生子原則 先賢模擬人在出生時“倒生”的生命現(xiàn)象,與萬物從根而生(倒生)相呼應。故八卦六爻從下向上倒畫而成重卦,六十甲子從金開始“倒六生子”而成納音。 知道了上面三個原則,我們就可以解析推導納音五行怎么來的了。 首先,給六十甲子標上序號,即1甲子、2乙丑……59壬戌、60癸亥。 其次,確定第1位天才金,即甲子金,再按“金火木水土”的納音次序“倒六生子”,循環(huán)回到甲子金后便產(chǎn)生10個納音五行。 再“進八生才”,從第1位甲子金進八位生出第9位的壬申“地才”金,再次按“金火木水土”的納音次序倒六生子,循環(huán)回到壬申金后便又產(chǎn)生10個納音五行。 再次,“進八生才”,從第9位壬申金進八位生出第17位的庚辰“人才金”,再次按“金火木水土”的納音次序倒六生子,循環(huán)回到庚辰金后又產(chǎn)生10個納音五行。 如下圖: 經(jīng)過三次推衍生成后,共產(chǎn)生了三十位陽性納音五行,再按陰陽之道配偶,陽干支配陰干支,便生產(chǎn)出甲子乙丑金、丙寅丁卯火、戊辰己巳木、庚午辛未土等六十花甲子納音。 納音五行的推導: 知道了納音怎么產(chǎn)生出來的,想要記下來有沒有什么好方法呢?我們將天干兩兩編號:甲乙為1,丙丁為2,戊己為3,庚辛為4,壬癸為5;然后按12345的固定順序循環(huán),以對應的天干數(shù)為地支起點,一個數(shù)同時管兩個地支,只要數(shù)三次即可,然后倒回來重復數(shù),天干落到哪里,就從哪里數(shù)地支的一。即: 年干定位起子丑,順數(shù)三位折回頭。 舉例:比如“戊申”,從中指尖起“子丑”,然后無名指尖數(shù)“寅卯”,無名指根數(shù)“辰巳”,數(shù)了三位則返回中指尖數(shù)“午未”,再到無名指尖數(shù)“申酉”,數(shù)到申了,所在位置為“土”,所以“戊申”的納音五行即為“土”。以此類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