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0000其實一點都不難!本文通過對幾個最真實案例的剖析,希望能讓迷茫的年輕人少走一些彎路。 2008年浙江二本線504,我高考成績521,考入山東某二本院校。由于就讀的是車輛工程,2012年畢業(yè)后,我跟班上大部分同學都一樣,一直都在機械相關行業(yè)內摸爬滾打。 ![]() 普通二本、機械類專業(yè)、無家庭背景......這些標簽放在年輕人當中可以說是毫不起眼,但這就是我跟我絕大多數同學們畢業(yè)時擁有的共同特征。 到今天,我們已走過了9個年頭,回望大家的職業(yè)發(fā)展,仿佛畢業(yè)就是一個分岔路口,有人已經走上了高管崗位,也有人失業(yè)深陷網貸泥潭。但從整體來看,如果你有一個清晰的職業(yè)規(guī)劃,月入2萬并不是什么難事,不過是人生眾多小目標中,并不起眼的一個罷了。 下面我在我本人及同學當中選幾則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希望能給年輕人一點啟示。 我本人,畢業(yè)9年中間也走過不少彎路,去年年薪首次超過25萬12年我畢業(yè)的時候進入了山東當地某大型國企,月薪5000,扣掉五險一金以后到手大概還有3500,這份工作我干了3年,這3年也是我職業(yè)生涯中最為迷茫的3年,給我后續(xù)的職業(yè)發(fā)展帶來了諸多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當時我面試的是銷售崗位,跟我同期入職公司做銷售的應屆畢業(yè)生一共有45人,我們這群人計劃是要在公司實習1年,然后再派往各省辦事處駐點。 ![]() 但不巧的是,入職還不到2個月集團公司就進行了重大職能改革,專門成立了銷售公司,直接取消了各個分公司的銷售權,現有銷售人員并入銷司,而我們這些應屆畢生則不需要了,由各分公司各自安排消化。 我和其他7名大學生被一起分配到了品質部,由于我們的分配并不是事先規(guī)劃的,所以辦公室里連對應工位都沒有,一下子也找不到那么多老員工來帶我們,領導索性就在車間邊上臨時劃了一個辦公室給我們,讓我們自己去生產現場實習。 但所謂的現場實習并沒有給我們安排詳細的工作內容,除了樓上辦公室有送文件之類的雜事,才會想起來喊我們去跑個腿,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被放養(yǎng)不管。 這讓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們,很快就徹底迷失了方向,一群人每天就是上班在辦公室用局域網打dota,下了班回宿舍打牌或者打網游。 ![]() 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近一年,我們才被分配了一些具體的工作任務,但這些工作基本上每天只要花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大部分時間依然很空閑。 漸漸地,有人開始倦了,尤其是聽到一起畢業(yè)的大學同學開始漲薪,覺得自己一直頹廢下去也不行,就開始嚷著要去找新工作。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一旦適應了這么輕松的工作氛圍,真要放棄就很難下決心,再加上一年來也沒有學到什么經驗,又沒了應屆生的身份,工作也沒有那么好找。 所以到2014年,真正離開的也只有一個,而且這還是跟著親哥去創(chuàng)業(yè)了,剩下我們7個人繼續(xù)混日子,但是這樣的混日子時間越久,心里就越慌,到了第2015年年初,又走了2個,還剩下我們5個。 ![]() 此時我也已經開始緊羅密布地找工作了,尋找方向主要還是我老家浙江的機會,但是因為這幾年不學無術,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 此時我職業(yè)生涯中第一個貴人孫總出現了,他其實就是我原來的部門經理,在2014年底因為在處理一起質量事故的時候得罪了某重要客戶被公司免職,心氣高傲的他毅然選擇辭職,恰逢2015年各大新能源車企剛剛開始萌芽,他到了杭州某家當時還在籌建中的新能源企業(yè)擔任品質總監(jiān)。 這種新成立的公司,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剛開始必然都是派系林立,各個高管都致力于拉自己人入伙,發(fā)展壯大自己的派系,孫總他們也不例外,開始挖原來的同事入伙。 ![]() 這時候就有同事給我支招,說孫總在杭州,也需要人,這個機會非常適合我,讓我找他說一聲,跟著他去杭州干吧。 但入職后的這幾年我對于自己混日子的表現也心知肚明,自己如果真的優(yōu)秀,估計孫總這么需要人早就主動來找我了,既然不找我就說明看不上我,所以我內心還是很猶豫,覺得張不開嘴。 后來在同事們的勸導之下,我還是紅著臉給他打了電話,拿了一些水果和土特產去他家里,那天的具體情形我已經忘了,人生第一次送禮,表現可以說是一塌糊涂。孫總收了土特產,但水果一定要我?guī)Щ厝ィ乙采岛鹾醯貛Щ厝チ?,那天從他家出門后我就像做賊一般逃了回來。 ![]() 多年以后偶然一次和孫總聊到那天自己的窘迫,他說他那天其實就把我當成自家的一個孩子看待,覺得這個孩子必須要有個機會出去成長一下了。 一個多月后,孫總安排妥帖后,把我?guī)チ撕贾菽羌夜?,月?500,14薪。 入職以后,我的工作節(jié)奏仿佛一下子從天堂來到了地獄。由于大量的新能源車企在那個時間成立,我們就要搶盡一切時間盡快實現新車下線、驗證、量產,拿取資質。所以雖然工作是雙休,但從入職第一天開始,連續(xù)工作了90天連一天都沒有休息,每天從早上八點干到晚上九點半。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節(jié)奏中,卻第一次讓我感受到了此前從未感受過的快樂,因為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新的原先不懂的知識,每一天都能感覺到自己在成長。 ![]() 但是派系斗爭有成功者就有失敗者,很不幸孫總并不是那個成功者,過了不到一年孫總和他的大領導就被排擠到了權利層的邊緣,于是他決定離開,臨走之前,孫總最后幫了我一個大忙,把我的崗位調整成了SQE。 SQE的全稱是供應商質量管理工程師,這崗位有一項很重要的職責就是審核供應商,跑到供應商的公司那邊去查看他們的管理存在什么風險和問題,給他們提出意見并指導他們改進。 但說實話,以我當時的能力讓我去做這項工作,簡直就跟讓小學生去給大學生上課一樣可笑,一開始出去的時候丟了不少人。 但我懂得知恥而后勇的道理,既然我不懂提不出意見,那就索性將這一切當成學習的機會,由于我客戶的身份,供應商總會把他們各種做得好的管理方式展示給我,很快我就從各個供應商處學習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甚至是出色的SQE。 到了2016年底,由于各種原因,杭州這家公司發(fā)展遲遲不見起色,甚至開始拖欠工資,再加上母親在那一年遭遇車禍,于是我決定離開杭州回老家縣城發(fā)展。 由于我有主機廠的相關經驗,而且此時我也已經基本掌握了一些管理經驗,很快我就在老家找了某上市私企的SQE崗位,年薪10萬。 在這一家單位我的發(fā)展也算順風順水,比較受領導重視,一年后就升任部門經理,又過了一年,我也成了家,然后有了孩子。 但是大部分企業(yè)都有一個的特點,就是進公司之前談薪容易,一旦進了公司漲薪就非常困難了,快4年過去了,我的薪資水平一直只有12萬多,由于買房養(yǎng)家壓力比較大,談薪也一直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思考再三,跟家人商量決定再次出去尋找新的機會。 ![]() 2020年4月份我加入了目前這家公司,崗位依舊是SQE,年薪18萬,到年底加上年終獎實際收入大概在20萬,去年再次升任部門經理,年收入大概漲到了25萬。 期間又被授予了期權等激勵,加上今年再次漲薪,收入狀態(tài)目前還在良性上升過程中。 回顧我9年的職業(yè)生涯,由于最初荒廢了將近3年,所以相比那些優(yōu)秀的同學,我目前的發(fā)展還是明顯慢他們一截,但我明白只要我保持學習與成長,就可以讓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但是無論多晚,只要開始學習成長就不算晚,而學習最好的開始時間,就是現在。 老陸,畢業(yè)后出國,目前已是某公司銷售副總,年薪50萬+老陸個子瘦小,但是膽子卻不小。 畢業(yè)后他進了某大型企業(yè)的進出口公司,實習期后被派往非洲辦事處駐點。 ![]() 當時這家企業(yè)來招聘的時候,很多人并不愿意去,有些同學都已經收到簽約邀請,最后還是放棄了,主要還是擔心去海外不安全,每年只能回家一兩趟,而且非洲又是欠發(fā)達地區(qū)。 而老陸去應聘進出口公司的初衷非常簡單,就是貪圖那一天40美元的駐外補貼,再加上基本工資,一畢業(yè)就實現月入過萬,而且在辦事處生活費也不需要自己掏,所以為了賺錢,去非洲就非洲吧。 半年后老陸第一次回國,大家一起吃飯,跟我們交流各種他在非洲遇到的趣事,還嚷著下次要給我們帶安哥拉樹皮,他原本略顯蹩腳的英語此時也已經變得非常流利。 2年后老陸就湊夠了首付買了房子,5年后他選擇回國跟女朋友結婚,此后不再出國。 由于有駐外銷售的經驗而且口語流利,他很快被獵頭挖走換了一份高薪的工作,去幫某制造企業(yè)拓展進出口業(yè)務,到目前已經升任為分公司的銷售副總,年薪據他自稱50萬左右,但按照行業(yè)一般情況來說,50萬應該是個保守數據。 ![]() 與他有類似經歷的還有我的前同事老高,剛畢業(yè)的時候跟我在同一家公司混日子,離開得比我還晚,后來機緣巧合之下去了大型機械制造企業(yè),2020年被派出國去做了非洲項目。 后來遇到了疫情,老高他們這些員工出國的回來以后都受到了英雄般禮遇,紛紛升職加薪。 猛哥,今年年薪30萬+入職了某跨國企業(yè)的項目經理崗位猛哥是我的室友,畢業(yè)后跟我進了同一家國企下不同的分公司。 他剛畢業(yè)的那幾年與我類似也有不完全相同,類似的是工作都很輕松,工資也都不高,不同的是他因為是按正常編制需求招聘進去做技術支持崗,還是有具體工作任務的。 三年后他也覺得這種工作節(jié)奏過于混日子,于是辭職回了江蘇徐州老家找了一家工作干起了項目經理。 猛哥是屬于那種比較自律的人,工作有責任心,自我要求比較高,工作期間又讀了在職研究生,還考了PMP等專業(yè)證書,在去年年底,他收到了某汽車零部件全球龍頭企業(yè)的OFFER,年薪30+,目前準備去蘇州發(fā)展,開啟自己新的征程。 ![]() 振哥,選擇考研,目前年入35萬+磨刀不誤砍柴工,應該就是對于考研最好的解釋。 大四的時候,有一部分同學選擇考研,這其中有考上的,也有沒考上的。 振哥就是落榜的其中之一,但是他并沒有選擇放棄去就業(yè),而是選擇了再試一年。 于是畢業(yè)后的振哥并沒有回家,而是選擇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安心準備復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準備他最終如愿考入江蘇大學。 2016年碩士畢業(yè),他直接進入了某外企的研發(fā)部門,起薪就是15K,目前他的綜合年收入已經達到了35萬以上。 ![]() 有混得好的,自然也有混得差的,楓哥就是其中一個不如意的楓哥和振哥一樣,畢業(yè)后也在學校門口附近租了一間房子,準備考公務員,但不同的是,振哥是真真正正地準備考研,而楓哥我們每次去看他卻總是忙著打游戲。 楓哥總是窩在那個小房間中,玩各種網游,他的家庭并不特別富裕,父母給的生活費并不足以支撐在游戲上面的開銷,慢慢地他就依賴上了信用卡和網貸。 ![]() 這樣的準備考公結果可想而知,一年以后,他的經濟實力和電腦都已經支撐不住他繼續(xù)這樣的生活,只好選擇回臨沂老家先找一份工作,邊工作邊準備考公。 但是由于錯過了應屆生的身份,再加上臨沂好的工作機會也不是很多,所以楓哥找的工作也一直不是很靠譜。 他干過倉管、網貸公司的催收客服、代課老師等等亂七八糟一大堆崗位,但是每個工作都干不長,收入也一直只能維持在兩三千、三四千的水平。 這樣的收入根本無法支撐他打游戲和生活的需求,要還借款就更不可能了,最后只能是各家銀行、各個平臺來回倒騰,最后越陷越深,甚至因為還不上貸款而上了失信人員名單。 偉大的成功不能模仿,但一般的成就卻可以復制我根據這些年在職場上的親身經歷以及所見所聞,整理了一些干貨,年輕人如果想要快速年薪過萬、兩萬、三萬,建議可以看一看。 1.提升學歷: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切勿相信所謂的讀書無用論。下面這張圖片是某上市公司2022年應屆畢業(yè)生的薪資標準,可以看到學校越好、學歷越高,工資也就越高,其中最高的雙一流畢業(yè)數字化人才起薪已經到了18000,多少人奮斗多年的終點,也許都沒有他們起點高。 ![]() 2.選對平臺:畢業(yè)以后優(yōu)先選擇大平臺、大公司去就業(yè),即使工資低一點也沒關系。因為這對于個人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眼界的開拓以及未來的跳槽都有幫助。我的第一份工作雖然實質上沒有學到太多,但是在我后面跳槽的過程中,在這家公司就職的履歷卻很容易被后面單位的認可。 我有一個朋友只是蘋果中國的外包職員,專業(yè)能力其實很一般,卻也能讓他在后面跳槽的時候輕松拿到國內企業(yè)30萬年薪的OFFER。 3.選對城市:和平臺道理類似,城市也盡可能優(yōu)先選擇大城市,因為優(yōu)秀的企業(yè)一般都在一線城市。不要因為大城市買不起房就不去,城市里面租房的年輕人太多太多了,你只是其中一個,并沒有什么好委屈的。 ![]() 即使你最終都買不起房子,未來注定要回縣城發(fā)展,也請先去大城市鍍鍍金,這對于未來的身價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4.得有必要的付出:雖然我們討厭內卷,期待更好的福利,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白,在現有社會規(guī)則下,只有產生足夠多的價值,才能取得相應的收獲,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現實中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也輪不到你。 前幾天我面試了一個員工,問離職的原因說是因為目前工資5000太低了,期望拿到7000以上,但是入職以后干了三天就跑了,說太累了??蛇@不過是一份運營助理的崗位罷了,除了月初需要加幾天班寫幾份PPT,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不忙,連這一點都不愿意付出,又憑什么一定要拿高薪呢。 ![]() 5.重視學習和積累:年輕人剛參加工作的前三年,一定不要關心自己能賺多少錢,而是要關心自己可以學到什么。打工的本質是將自己單位時間能夠提供的價值販賣成為金錢,你如果只會掃地,那可能一個小時能賣15塊錢,你如果會開車,可能一個小時就能賣30塊錢,你如果掌握了更多地技能、資源、經驗,可以敢更富有調整型的職業(yè),收入自然也就越高。 如果覺得當下企業(yè)的薪資水平不高,可以要求漲薪,也可以跳槽,但是千萬不要吊兒郎當地做事,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墮落更是一種習慣,你的消極怠工最終受害的不是企業(yè),而是未來的自己。 6.重視外語:這些年網絡上要求教育去外語化的呼聲很強烈,對此我不敢茍同,文化自信并不代表要排斥英語,越排斥反而說明越不自信。 ![]() 語言的本質就是一個溝通交流的工具,英語作為全球應用最廣泛的語言,如果你要跟國外交流就不得不學習外語。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民企走向全球化,在職場中兩個具有相同專業(yè)能力的員工,具備外語能力和不具備外語能力,薪資待遇可以相差30%~50%。而且如果只有一個工作機會,會外語也往往會被優(yōu)先錄用。 7.接受創(chuàng)新:如今的社會各種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不斷迭代發(fā)展,新的會取代舊的,如果你接受創(chuàng)新,新生事物將會成為助力你的工具;但如果你抗拒創(chuàng)新,那么新生事物就會變成擊敗你的武器。 8.注意邏輯培養(yǎng):說一個人聰明與否,最關鍵的指標,一個是記憶力,另一個就是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工作布置中有兩類員工,一類交流特別費勁,你說半天都聽不明白,另一類交流特別輕松,你才說個開頭他就明白你的意思了,這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差異。 ![]() 邏輯思維能力其實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簡單來說就是多看多寫多想,不要讓自己陷于瑣碎之中。多閱讀書籍資料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是基礎,寫文章可以幫助自己理性思考,做完事情以后一定要舉一反三進行簡單總結,久而久之你的邏輯能力就會比身邊人強出一截。 9.適當逢迎:拍馬屁不應該成為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但是也不要讓它成為你前進道路上的阻礙。2016年我剛加入第三家公司的時候,面試我的副總帶我去走訪供應商,在吃飯喝酒過程中介紹我說是他親自招聘的,供應商順勢接下話茬就說那他應該是我?guī)煾担裉靹偤媒铏C可以搞一個拜師議事。 但是當他們把目光看向我的時候我卻沒有接茬,搞得副總很沒面子,這讓在我剛入職的時候喪失了絕佳的一個抱大腿的機會,后面也確實讓我失去了一些潛在的機會。 10.“成名”要趁早:如今現在35歲焦慮在職場中早已不新鮮。35歲并不意味著就是失業(yè),但是在35歲之前,是一個人成長成型的黃金年齡段,而到了35歲以后,則是一個人兌現價值的時期,一些培養(yǎng)、成長的機會基本上就不會再賦予你。 所以35歲之前如果你還沒能走上一定的高度,那未來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了。 11.謹慎背負貸款:貸款的本質其實是我們的未來,今天用貸款享受的一切,都是對于自己未來的透支。 所以建議享受型消費盡量不要貸款,而對于一些投資性消費則可以根據個人能力謹慎貸款,如培訓進修、學歷提升等。 12.選對行業(yè):都說男怕入錯行,但我為什么把這一條放在最后,因為這一點其實既有道理,但也沒有那么絕對。首先行業(yè)之間的差異是確實存在的,像這些年互聯網的風口讓很多從業(yè)者走上了捷徑,實現了財富自由。但在如今這個高度分工化的社會下,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能過分放大這種差異,因為在其他行業(yè)中做得優(yōu)秀的依然可以拿到高薪,而在互聯網行業(yè)中的庸者,未來也同樣會被淘汰。 假如某一天新能源車企打敗了傳統(tǒng)燃油車企,燃油車企業(yè)的高管依然可以去新能源車做高管,做技術的依然可以做技術,做一線裝配的也依然只能去做裝配。 說在最后如果只看了開頭一句話,估計很多人心里又要吐槽頭條人均月薪過萬;但如果你很有耐心看到了最后,應該就能理解,我所說的月薪2萬很簡單,并不是這個意思。 人最大的煩惱,往往就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高薪總是屬于小部分人的,它并不會憑空從天而降,但是它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你比大多數人努力,就能收獲比大多數人更高的回報,月薪過萬、兩萬、三萬,并不是什么難事。 擼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