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三藥:柴胡、白芍、當(dāng)歸(柴歸芍) 心三藥:紅參、紅景天、銀杏葉(紅紅葉) 脾三藥:山藥、芡實、薏米(山芡米) 肺三藥:麻黃、杏仁、甘草(麻杏草) 腎三藥:附子、龍骨、牡蠣(附龍牡) ![]() 五臟受損——各有一藥可調(diào) 一、肝 1、肝氣郁滯——柴胡——柴胡疏肝散 2、肝血虧虛——當(dāng)歸——補肝丸 3、肝陰不足——地黃——一貫煎 4、肝陽上亢——天麻——天麻鉤藤顆粒 二、脾 1、脾氣虧虛——人參——四君子丸 2、脾胃虛寒——附子——附子理中丸 3、脾胃濕熱——茵陳——茵陳五苓丸 三、肺 1、肺氣虧虛——黃芪——補肺丸 2、肺陰不足——川貝——百合固金丸 3、痰濁阻肺——陳皮——二陳丸 4、風(fēng)熱犯肺——銀翹——銀翹散 5、風(fēng)寒犯肺——桔梗——止嗽散 四、腎 1、腎陰不足——地黃——六味地黃丸 2、腎陽不足——巴戟天——右歸丸 3、腎氣不固——桑螵蛸——桑螵蛸丸 五、心 1、心氣虛弱——紅參——養(yǎng)心丸 2、心陰不足——柏子仁——天王補心丸 3、心火亢盛——黃連——瀉心丸 4、心血淤阻——丹參——血府逐瘀丸 知何病,然后知何藥,看似很簡單,但沒有二十年功力,很難達(dá)到。難在辯證,難在權(quán)衡輕重,難在選方用藥。如辯證把握不準(zhǔn),還是不建議自行應(yīng)用中成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