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傷寒論》中我們講過,一個病人如果拉肚子,那么其精神狀態(tài)會非常的差,而且病人的整個身體也是空空的,按下去肯定是軟綿綿的。這猶如一個有水的袋子,如果水流光了,那么這個袋子里也就空空如也,如果這個袋子是掛著的,按過去就勢必軟軟的。 金匱要略 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第十條: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xù)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 湯主之。一個病人的脈如果是伏的, 那么這個病人就會拉肚子, 雖然病人拉肚子, 可是這個病人的胃部還是脹滿的, 并且按上去還是硬硬的, 這是病人有留飲的關系, 留飲通過腸胃排出了一部分, 但是由于病的根源沒有止住, “飲”還是會繼續(xù)聚積, 因此,病人拉肚子后, 胃部脹滿會感覺好一些, 隔了一段時間, 有新的“飲”進入了并聚積到一起, 病人又感覺到脹滿。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考慮使用甘遂半夏湯方。 甘遂半夏湯方: 處方: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藥(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 用法: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藥汁煎,取八合。頓服之。 甘遂藥性: 性味:味,苦,甘;性,寒;有毒。 主治:甘遂為行水要藥,主治身體浮腫,腹脹,囊腫,攻決痰水,利大小便。 半夏藥性: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主治:半夏為除濕化痰,止嘔止噦(惡心反胃),開郁發(fā)表要藥,主和胃,健脾,消積,化涎,順氣止咳,平逆止吐,治心痛,痞結,水飲,痰氣,救五絕。 上述文章只是個人在生活實踐以及學習中的領悟,不免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還請學習愛好者予以指正,如有好的意見與建議也一并予以給出,本人不甚感激。前后寫的文章中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以參考后者看法為佳。 用藥還需要在中醫(yī)師指導下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