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城,打算處死舊臣夏原吉,夏原吉卻神態(tài)自若:“我自知必死,但手頭還有工作沒完成,能否寬限三天?”朱棣一愣:都什么時候了,還想著工作? 在歷史上,夏原吉的知名度不高,但卻是大明王朝的重要人物,有著“大管家”之稱。要說他有多厲害,從他的從政時間就能看出來。 朱元璋是窮苦出身,對貪官污吏甚是痛恨,所以上位后他對貪腐的懲處十分苛刻,只要貪污60兩以上就要被砍頭,以致官員更換頻率過快,一個人在任的時間,可能只有個把月。 而夏原吉作為戶部尚書,長期跟錢財打交道,居然一干就是27年,他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夏原吉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無奈做了上門女婿。他自小勤奮好學,23歲那年被地方官舉薦,到京城國子監(jiān)學習。 一日,朱元璋偶得空閑,突發(fā)奇想去國子監(jiān)轉(zhuǎn)一圈??伤サ牟磺?,學生不知去哪了,國子監(jiān)里空蕩蕩的。一眼望去,只有一個人正襟危坐,在那里一絲不茍地抄寫文章,此人正是夏原吉。 朱元璋十分欣賞夏原吉的苦學精神,于是欽點他進宮擔任文牘官,之后又轉(zhuǎn)入戶部。 當時,戶部尚書也十分欣賞夏原吉的學識,于是將他重點培養(yǎng),六年后夏原吉升職為戶部左侍郎。升職后,他工作依然十分勤勉,哪怕是后來朱棣攻入南京城,要砍他的頭,他心里想的依然是算清楚戰(zhàn)爭損失和防御費用。 朱棣看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因此起了惜才之心,于是下令將他釋放,并讓他繼續(xù)留在戶部任職。 有人認為夏原吉是建文舊臣,不可重用,但朱棣相信自己的眼光:“夏原吉是太祖的臣子,他因為忠于太祖,所以忠于建文,也會忠于我?!?br> 朱棣不僅重用夏原吉,將他升為戶部尚書,還對他十分信任,經(jīng)常在上朝前將他拉去外廊,提前把政事單獨商討一番。 能被皇帝如此看重,那可是少有的殊榮??上脑獜奈匆虼说靡怛湴?,仍然一如往常保持一貫的謙遜,這也是他的事業(yè)穩(wěn)如泰山的原因之一。 1420年,北京的紫禁城建成,朱棣命夏原吉帶著身在南京的太子朱高熾前往北京。 朱棣最喜愛的兒子其實是次子朱高煦,對太子的喜愛程度則遜色很多,所以他當時交代:“你們慢慢走,不必急著趕路?!?br> 于是夏原吉就帶著太子各種繞路,順便體察民情,愣是耗時三個月才走到京城。本以為時間已經(jīng)夠久了,誰知朱棣看到他們還是不滿:“讓你們慢慢走,怎么這么快就到了?” 這個問題實難回答,說“確實快了”,豈不是違抗了圣旨,如果說“不快”,那就是在打皇帝的臉。 朱高熾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是好,幸好夏原吉急中生智:“太子思念陛下,所以不知不覺加快了趕路的速度。” 夏原吉如果不是有這般智慧,終日與君相伴的他,怕是已經(jīng)死了八百回。 他的智慧不只是用于為人處世,他也在工作上發(fā)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浙西之水、編修《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平安南、征漠北等,這些項目的開支可以用億萬為單位計算,但國庫居然都應付得過來,這其中的汗馬功勞當屬夏原吉??梢哉f沒有夏原吉,就沒有朱棣的永樂盛世。 不過夏原吉的官路并不是一路亨通,他也曾有過牢獄之災。 朱棣一心想要一統(tǒng)漠北,原本夏原吉是支持的。可是就在朱棣準備第五次出征的時候,夏原吉卻一反常態(tài)表示反對,因為連年征戰(zhàn)百姓受苦,并且國庫空虛,再加上當時朱棣已經(jīng)年過花甲,身體大不如前,萬一有個好歹,對國家影響巨大。 夏原吉苦苦相勸,朱棣十分惱火,一氣之下把他打入詔獄,還抄了他的家。可錦衣衛(wèi)在這個戶部尚書的家里四處搜了一圈,驚訝地發(fā)現(xiàn),整個宅子里只有一些布衣瓦罐,竟沒一件像樣的東西,甚至連下人都沒有。 他身居高位多年卻從不貪財,始終保持清正廉潔,古往今來能有幾人? 后來朱棣出征,卻重病而返,藥石無用,垂死掙扎之際,他想起夏原吉的逆耳忠言,悔不當初,大喊一聲:“夏原吉愛我!”隨后就咽了氣。 三天后,太子朱高熾釋放了夏原吉,并在登基后繼續(xù)重用他在戶部任職,而夏原吉也幫助他坐穩(wěn)了皇帝寶座。 夏原吉實在是千古難得一遇的人才,不僅才能卓越,為人處世還低調(diào)謙遜,更重要的是能堅守自己的底線,錢從手中過,卻始終兩袖清風,不沾淤泥。這也是他能歷經(jīng)五朝的制勝法寶。#紀錄片大賞# 作者:月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