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淚屋是什么樣的屋?估計很少有人見過,說實在的,我常在農(nóng)村跑,也去過不少的古村落,拍攝過不少農(nóng)村民居,從未見過所謂的“滴淚屋”,主要是這種房子講起來很嚇人,關系到一家人的安危,誰敢冒險一試?(古村落的檐滴水看似錯綜復雜,其實每座房子都很分明)要解釋滴淚房,就要從民間風水書的一段話談起,這句話是:“大房檐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br style="box-sizing: inherit;">也就是說,必須要有大房屋的檐水滴到小房子上,才能算淚滴房,否則,一個院子內(nèi)小房子再多,不符合這個條件就不是淚滴房。古代建房的民間習俗是,家庭院子正屋的屋脊在一個平面上是最高的,其他的附屬建筑的屋脊不能超過正屋屋脊,一般略低于正屋的屋脊。這種附屬建筑通常叫偏屋,南方有的地方則分兩種,建有兩邊倒水的房子俗稱為倉樓,一邊倒水的房子稱為偏廈。這種房子一般建在正屋的兩邊,與正屋緊挨在一起,從外面看就像是一個整體,實際上三棟是相互獨立的,像一個“品”字形。如果再到前面建一棟兩邊滴水的房子,就形成了一個四合院,其屋檐水滴水方向不一樣,各流各的,直接滴到地面。至于兩邊滴水的偏屋靠正屋一邊的檐水處理,或者與正屋相接成一體,或者用木筧或竹筧安在檐下,將檐水接出,或者靠正屋處偏屋不做滴水,由正屋的屋檐遮蓋。如此一來,就不會出現(xiàn)正屋檐水滴到偏房的屋檐上。而偏廈只有一邊滴水,另一邊靠正屋的屋檐遮擋。這樣,正屋的檐水就滴不到偏屋的屋檐上去。即便偏屋和偏廈建成小房子也是如此。有的偏屋的檐水滴到了正屋的挑檐上,形成小房檐水滴大房,在民居中這種布局是允許的。這些房子不符合“大房檐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的定義,當然也就不是淚滴房。另外,一些小房子從外表看,像是獨立建筑,事實上其墻與正屋、偏屋連成一體,不是獨立的小房子,如老式的土磚屋、石頭屋等,即便上面的檐水滴到小房子上,也不算是滴淚屋。多層屋檐的房屋一般在南方比較常見,尤其是穿斗式二層以上的木制房比較普遍,最多的是正屋。這種多層屋檐都設計在房屋的前面,有三種式樣。一是挑檐式。穿斗式木制房利用穿枋,把柱子和瓜穿在一起,稱“排”,排相當于磚房中的間隔墻壁,排與排之間的空間就是“進”,也稱“間”。民間所謂的四排三間、六排五間,或三進房屋、五進房屋就是這個意思。第二層的穿枋向屋前延伸,再在這些穿枋上蓋一屋檐。因此,這種穿枋延伸的部分又叫挑枋,坐在上面的屋檐稱挑檐,加上屋頂?shù)奈蓍埽追Q頂檐,就形成了屋前面的兩層屋檐。上層屋檐的檐水滴到下挑檐上,再經(jīng)挑檐滴到地面。二板是廊檐式。同樣是利用第二屋挑枋,只是在挑枋上加了柱子。這也有兩種樣式,一種外面柱子直到屋頂,等于是屋頂屋檐的延伸,這種樣式與頂檐合成一體,為單層屋檐;另一種和挑檐的樣式一樣,只是加了柱子,仍為兩層屋檐。三是吊腳式。與挑檐的樣式一樣,只是在挑枋上加了“瓜柱”(短柱子)和木枋,“瓜柱”不落地,稱吊腳。與平時所說的“吊腳欄”樣式相同。多層屋檐的房屋雖然有上檐水到到下檐,但屬房子的一個整體,不是“大房檐水滴小房”,也就不屬淚滴房。院子中另建的牛圈、豬圈、工具房、廁所及臨時搭建的房子,如果建在正屋和偏屋的屋檐下面,其房頂能接住上面滴下來的檐水,就屬淚滴房。如果此種小房子單獨頭頂天,不在屋檐下,任何屋檐水都滴不到小房子上面,當然也不是淚滴房。民居建筑布局中有很多禁忌,講起來挺嚇人的,不是敗家就是主喪。就拿房檐滴水來說,還有類似的說法。如,庭院的大門不能正沖房屋的滴水,有俗語說:“屋檐滴水滴門幫,一年之內(nèi)死一雙;屋檐滴水滴門口,不傷大口傷小口?!?br style="box-sizing: inherit;">民居建筑布局禁忌,也就是民居修建的準則,是要告訴人們,一個庭院的建筑物如何布局才合理,也就是順勢,哪些建筑物的布局不合理,也就是逆勢。順勢則“氣暢”,會給家里帶來好運,逆勢則“氣沖”,會給家里帶來厄運。(傳統(tǒng)和新式結(jié)合木質(zhì)房屋)“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說的就是庭院的房屋逆勢而建,屬“氣沖”,主多喪。“三年一場哭”指家中喪事不斷。至于到底有沒有這回事,誰也說不清,也不敢去試,農(nóng)村民居都自覺遵守不建滴淚屋的規(guī)則,因此,滴淚屋在農(nóng)村只是一個傳說。民俗禁忌往往具有迷信色彩,毫無道理可言,更沒有科學依據(jù)可以解釋。但通過民俗禁忌,也可知道我國傳統(tǒng)的庭院的布局理念,從這方面來講,一個庭院講究科學布局,講究有利于居住之人身心健康的布局,又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