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貝爾商道為大家介紹什么是“二十英里法則”,以及我們如何運用“二十英里法則”進行內容創(chuàng)業(yè)。 什么是“二十英里法則”? 二十英里法則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提出的。二十英里法則講的是:從美國西海岸圣地亞哥到某個地方有3000英里的路程,這段路程地貌十分地復雜,而且經常會遭遇天氣變化。每天該走多少英里才算是一個合理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 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組織了三個小組進行試驗,實驗對組員沒有要求,到達終點便是勝利。 第一組隊員選擇在好天氣的時候快速行進,一天行進40至50英里,壞天氣時休息,1英里也不行進。第二組隊員每天行進50至60英里。第三組隊員選擇每天行進20英里,風雨無阻,天氣惡劣時行進20英里,天氣晴朗時也行進20英里。 五個月后,人們以為前兩組隊員會先到,結果第三組隊員反而先到達了終點。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調查后才得知原因。 第一組隊員在行進的旅途中每當道路不順、天氣惡劣時,常常會躲到帳篷里抱怨,等到天氣晴好的時候才走。然而天氣晴朗、道路順暢的情況非常少。等到各項條件符合的時候他們一天能走40甚至50英里。于是這組隊員走走停停,他們一般要花八到十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終點。 第二種隊員因為剛剛踏上旅程,心情很好,體力精力旺盛,旅途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每天可以走40英里。隨著旅程的推進,這組隊員的心情狀態(tài)逐漸低落,漸漸失去熱情和興趣,之后的時間里行走速度也逐漸變得越來越慢,這種旅客往往也需要花費七到八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終點。 第三種隊員不論天氣好壞,道路是否順暢,在旅程中每天都始終堅持走二十英里,最后這組隊員最早走完了全程,到達了目的地。 以上就是“二十英里法則”。 使用“二十英里法則”進行內容創(chuàng)業(yè)。 “二十英里法則”本質就是自律法則。我們應該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里,自律地完成既定任務。貝爾商道認為,自律并不是每天都要像個超人,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而是能夠堅持每天都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在自己擅長的垂直領域深耕。 作家村上春樹就是個很自律的人,他有一個習慣,就是規(guī)定每天只寫4000字,400字一頁的方格紙,每天寫滿10頁,完成任務就不寫了,而是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果哪天有突發(fā)情況,他也要堅持把自己定的任務量寫完。每天定量工作,絕不多做,也不少做。 我們進行內容創(chuàng)業(yè)、打造個人品牌也是一樣,需要我們每天風雨無阻地進行高質量的內容輸出,這樣你的個人品牌價值才會慢慢體現出來。我們應該學第三組成員,不管每天多忙、狀態(tài)多差,都要創(chuàng)造固定任務的內容。 內容創(chuàng)業(yè)不外乎三種形式:采集整理、偽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擅長什么就去做什么,有什么目標就去做什么,只要用心做下去,不管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賺錢不成問題。小白覺得太累,每天自律太難。貝爾商道認為,賺錢有兩種類型的痛苦,內容創(chuàng)業(yè)的苦,上班被老板或上司驅使遇到的苦。要么吃第一種苦,要么吃第二種苦。只是第二種苦的回報有限,第一種苦的回報無限。 總結一下,內容創(chuàng)業(yè)其實很簡單,只要遵循“二十英里法則”,每天堅持做有益且可控的事情,在自己擅長的垂直領域穩(wěn)定地輸出高質量內容,相信勝利就在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