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踏遍千山萬水,最美依舊是故鄉(xiāng)——楊明義

 timtxu 2022-04-22

江南,一塊塊新的粉黛白墻,像是有意留給梅雨潮濕的空氣去改變,留下痕跡,再隱入周邊舒服的關系中。明義先生的畫總給我這種感覺。他做藝術很懂得與自然配合之道,下筆間總是給“自然”留出余地,讓墨色在宣紙縫隙間游走,等待著奇跡的出現(xiàn)。

——徐冰

圖片

《日出之城》 280cm × 500cm  2021 年

都說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如未去過江南,也不礙事,這片沃土蘊育了太多杰出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品讀他們的作品,腦海中也就勾勒出水鄉(xiāng)的樣子了。正如初次見到楊明義先生的畫,不自覺地就會神游到江南的水鄉(xiāng)去,心也會沉浸在這里逐漸安靜下來 , 感受畫中的煙雨蒙蒙、芳草如茵、亭臺樓閣、青磚綠瓦,在喧鬧的城市中尋得一時短暫的清閑。世人皆知楊明義癡迷畫水鄉(xiāng),他大多數(shù)的作品都是描繪這里的景象,其藝術創(chuàng)作鐘情于水鄉(xiāng),正是因為他生在蘇州,長在水鄉(xiāng),水鄉(xiāng)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是根植在他骨子里的,換做別的人也畫不出這江南的魂。

圖片《雨中江南》 72cm × 47cm 1997年

在創(chuàng)作中,楊明義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作品畫面中往往大面積著色,小面積有目的地留白,這一方面是為了塑造光感,另一方面也是考慮構(gòu)圖上的需要。欣賞他的作品可以清晰感覺到畫面中光的變化,目光也會被光所吸引。在他之前很少有人以這種方式畫水墨,因為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是很困難的,水墨的材質(zhì)清淡透亮,想表現(xiàn)光感并不容易。但楊明義卻把控得很好,這就不太一樣,有新的面貌出來了。對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來說,藝術不應該是老一套,而是需要不斷產(chǎn)生新的東西、給人新的感覺,這一點楊明義做到了。

夢尋水鄉(xiāng)幾多載, 
偶遇周莊桃花源。

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新的東西,蘇州附近的很多老房子、老橋都被拆掉了,蓋起了都長一個樣兒的水泥房。楊明義愛畫水鄉(xiāng),愛畫的卻是那個有特點、有歷史沉淀、能夠勾起人們回憶的水鄉(xiāng)。在訪談的過程中,楊明義多次提到“我作品就是要勾起大家對水鄉(xiāng)的美好回憶”。他的心中一直想要尋找一個能回憶起最初鄉(xiāng)愁的世外桃源。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他在蘇州博物館的一位退休職工辦公室里發(fā)現(xiàn)了一張被遺棄的水鄉(xiāng)照片,也正是這張照片開啟了楊明義與周莊的不解之緣。那時候的楊明義并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于是拿出速寫本,將這張照片很認真地畫下來去問別人,但是沒人知道。后來他到浙江寫生的時候與別人交流,一個年紀很大的老人指著這張畫說 :“唉,這個不就是周莊嘛,周莊就在蘇州昆山旁,乘船半天時間就可以到?!钡弥@一消息的楊明義非常激動,回到蘇州后的第一個休息日,他就馬上坐早上第一班船前往了周莊。

圖片
圖片
圖片

上:《水鄉(xiāng)節(jié)日》 119cm × 62cm  1978 年

左下:《江南春雨》51cm × 48cm 2000年

右下:《周莊人家》 52cm × 48cm  2000 年

'
那會兒早上 5 點多就開船了,快冬天了,乘坐的船擠滿了人,船到每個小鎮(zhèn)都要停的,到周莊就已經(jīng) 要下午 1 點鐘了。一路上景色非常好看,我激動得不得了,光照相就用掉了兩卷膠卷。
'

到了周莊的楊明義一看,鎮(zhèn)上沒有什么人,但這里的建筑,完全是民國時候的風格,沒有人去改造,也沒有人去建新墻,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一個小鎮(zhèn)。楊明義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激動,走到哪里都要拍照,一下子身上帶著的兩卷膠卷都拍光了。他先后多次前往周莊寫生創(chuàng)作,在這個能夠?qū)さ霉缠Q的小鎮(zhèn)上盡情揮墨,創(chuàng)作了《水鄉(xiāng)節(jié)日》、《江南春雨》、《周莊之晨》等佳作。周莊是楊明義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楊明義也幫助了周莊走向世界。發(fā)現(xiàn)周莊之后,他非常高興地寫信給吳冠中、黃永玉、陳逸飛等多位同行朋友,叫他們來這里寫生。那時候的陳逸飛正在國外給雜志社畫中國的風景,收到楊明義的來信后一下子對水鄉(xiāng)有了濃厚的興趣,回國之后馬上到了蘇州,去畫水鄉(xiāng),于是有了陳逸飛后來畫的周莊雙橋。有很多如陳逸飛一樣的畫家都受到楊明義的邀請來了這里寫生,周莊的水鄉(xiāng)景色深深地打動了他們,隨著藝術家們描繪的周莊美景愈傳愈遠,這里的水鄉(xiāng)文化也得到了發(fā)揚,有了“中國第一水鄉(xiāng)”的美譽。因此楊明義也被稱為“發(fā)現(xiàn)周莊美的第一人”。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1987 年,44 歲的楊明義在國內(nèi)的藝術地位已經(jīng)很高了。在這么好的條件下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去了美國。藝術家總會有好奇心,對新的東西有種騷動不安的向往。那時候在中國想看一些外國的東西很困難,出國留學是必要的。此前,楊明義學習了很多的傳統(tǒng)國畫與版畫,對他來說,傳統(tǒng)的繪畫方式是植根在骨子里的,但是真正的原著卻看得不多,所以西方的博物館對楊明義的吸引力很強。

'
吳冠中曾經(jīng)和我講,一定要東西方藝 術兩邊學,最后走到底。
'

正是帶著這樣的目的,他先后在舊金山藝術學院和紐約青年藝術同盟學院深造。國外生活的那些年對楊明義的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絕不是脫胎換骨,用取其精華來形容會更加恰當。在美國楊明義接觸了西方的繪畫理論,了解了色彩的變化,于是開始嘗試把他認為可取的光影變化、色彩變化、環(huán)境對色彩的影響等應用到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當中,逐漸形成了他鮮明的繪畫風格。再加上看到了很多國際上的東西,于是他的作品給人呈現(xiàn)出一端連接著中式審美的詩意,另一端則連接著國際化審美主流的感受,放在什么時候看都不會覺得過時。


圖片
圖片

左:《馬房》 55cm × 55cm  1988 年

右:《湖畔》英國寫生 45.5cm × 52.3cm  2006 年

人人盡說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楊明義從蘇州出發(fā),遠渡重洋定居紐約,后又周游列國行走世界,直到如今往返于北京和蘇州的兩座近日樓。離開蘇州的日子,吃不到心心念念的奧灶面,見不到視若珍寶的江南景。故鄉(xiāng)是他看盡世間繁華后終究放不下的情。楊明義去過很多地方,也畫了很多地方,對異國他鄉(xiāng)他有好奇心,但這只是表面的漂亮與結(jié)構(gòu)好看,是無法產(chǎn)生共鳴也深入不下去的,而蘇州的一磚一瓦才是他最關注的主題,在這里他可以通過不斷地對話,感受家鄉(xiāng)的情感。而國外的景象,他是對話不起來的。

圖片

《河上新雨后》 146cm x 134cm 2004年

江南沒有高山峻嶺,無驚無險,基本沒有大場面,整體上,江南的百姓生活富足安逸,崇尚溫文爾雅。楊明義從小在這里長大,所以他的人也如江南一般,談吐之間流露著隨和。當談到對蘇州的情感時,他是這樣說的:“我離不開蘇州,離不開江南。這輩子,我就要拿我畫的江南,來記錄和表達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爆F(xiàn)在楊明義在北京和蘇州兩地住,雖然在北京住著也很好,小院子里種滿綠葉花木,養(yǎng)了幾只孔雀在院子里飛來飛去,但是這樣的日子過一段時間,就還是想回去蘇州看看。這種感情是終其一生的,所以畫江南也是一輩子的,他將畫好江南,當作自己一輩子的使命。

圖片
圖片
圖片

上:《古橋明月》 130cm × 140cm  2001 年

左下:《姑蘇瑞雪夜》 46cm × 34.5cm 2006年

右下:《遠香》 53cm×40cm  2006 年

看到楊明義的《百橋圖》,沒有人不被震撼,走遍江南畫下這里的百座橋,一般人是沒有這個毅力的,楊明義卻說 :“看了一輩子江南,畫了一輩子江南,講了一輩子江南,我沒有膩過。江南的水鄉(xiāng),那些河流、小橋、房子看不夠,也畫不完?!睔v代都不缺乏描繪江南風景的繪畫大家,但楊明義與他們都不一樣,他是全身心地專注在畫水鄉(xiāng)這件事上的,他也真正用心感應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聲音。陳丹青喜歡這樣講 :“油畫太硬了,太重了,蘇州就要輕快淡雅,水一樣的感覺。”陳丹青的話說到楊明義心里去了,用油畫去畫水鄉(xiāng)、畫園林,極少有畫得好的,油畫的厚重感很難描繪出水鄉(xiāng)的輕快。楊明義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找到了創(chuàng)作材料、創(chuàng)作技法與主題的契合,這是很不容易的。他的每一張作品都是噴水畫的,用水在畫面中營造水鄉(xiāng),并帶給人一種“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感受。觀其作品,沒有強烈的張力去刺激觀眾的眼球,也沒有夸張的腦洞去讓人思索,有的只是如他家鄉(xiāng)太湖水一般的溫和寧靜,讓人停下城市中快節(jié)奏的腳步,感受江南生活的溫婉與舒緩。這也正是人們身處江南的真實感受,唯有楊明義的作品,畫出了屬于江南的意境。

能見大義
——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


2022 年 4 月,中國美術館圓廳 1 號廳和 8、9 兩廳呈現(xiàn)展出“能見大義”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展覽“能見大義”的名字取自楊明義北京畫室“白居”正堂懸掛的集自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摩崖刻石拓片,展覽名稱暗合楊明義的“義”,也恰是他一輩子在藝術和人生一以貫之的求索藝術之精微大義的精神。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本次展覽是楊明義藝術的一次立體呈現(xiàn),表達與詮釋了楊明義先生藝術的淵與流,讓觀者理解水墨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在藝術史生命力的延續(xù)。此次展覽在 9 號廳展示了楊明義藝術經(jīng)歷的重要文獻,展出了楊明義與各位大師交往時,收藏的珍貴畫作與諸多名家的手札,書信…… 其中可以看到趙無極、吳冠中、黃永玉、李可染、林風眠、黃胄、吳作人、葉淺予、陳逸飛、沈從文等大師贈與楊明義先生的原作,更能看到的是這些大師們對楊明義的教誨、提示與箴言。

'

展覽時間 :2022年4月17日-4月28日 9:00-17:00 ( 16:00 停止入館) 每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 北京市東城區(qū)五四大街 1 號中國美術館

'

展覽鳴謝

學術總主持:邵大箴 

展覽統(tǒng)籌:邵曉峰 柳淳風 任哲

藏品統(tǒng)籌:趙輝 張希丹

傳播統(tǒng)籌:程陽陽

行政協(xié)調(diào):李美娜 張國安 王月文 周葵

研究部(圖書館):裔萼 韓勁松 楊應時

公共教育:于歌

網(wǎng)絡支持:李建華

策展策劃:朱劍 關家敏

展覽編輯:韓金峰

空間設計:都市實踐

平面設計:墨鳴設計

展覽執(zhí)行:凌子 謝加一

展覽翻譯:馬嵬 陳曉光

圖片

《水鄉(xiāng)月出》 118cm × 500cm  2021 年

編輯&文:欒天 

展覽呈現(xiàn)在中國美術館一層1、8、9號展廳,持續(xù)至4月27日(周一閉館)。

展廳現(xiàn)場

圖片

圖片

圖片

 



月是故鄉(xiāng)明——楊明義畫展序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東方風來,美術創(chuàng)作在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浪潮中力求創(chuàng)新。在中國畫方面,將富有裝飾意趣的造型與西方現(xiàn)代派的抽象、變形相結(jié)合,產(chǎn)生形式新穎、頗具時代氣象的彩墨畫,成為多元紛呈中的特征之一。其時,楊明義先生以明快清新、極富江南情韻的風格為畫壇所矚目。

藝術家的風格是藝術家生命的印記、情感的軌跡、審美的定勢、能力的表征,是藝術家本質(zhì)的外化。盡管生活變遷,但這種本質(zhì)總是以其初心不改而泛出底色。

楊明義先生出生于蘇州。這里水流潺潺,拱橋彎月,杏花春雨,湖山相望……數(shù)千年建城史讓這片土地古韻流芳。尤其在畫壇,吳門丹青,代有巨擘,他們用詩性筆墨而繪就的水鄉(xiāng)天堂滋養(yǎng)著這里世世代代的從藝者。楊明義早年就讀于蘇州工藝美專,曾心摹手追韓滉、李公麟之牛馬,沉醉于王叔明之山水,在《八十七神仙卷》和永樂宮壁畫的線韻中神會飄逸之美……而這些,都為他水印版畫的創(chuàng)作積累了造型與色彩的經(jīng)驗。20世紀六七十年代,楊明義的版畫以現(xiàn)實姑蘇女子和水鄉(xiāng)風景為題材歌頌勞動。江南姑娘的俏美,從身段到服飾,從姿態(tài)到表情,在他生動的描繪下沐浴著水鄉(xiāng)春天的惠風,成為社會主義城鄉(xiāng)新貌的寫照。70年代末80年代初,楊明義又將水印版畫的表現(xiàn)自覺地與水墨結(jié)合,既有版畫造型的肯定,也有水墨的靈動朦朧,在內(nèi)容上則重視情節(jié)性、故事性。如1978年創(chuàng)作的彩墨畫《水鄉(xiāng)節(jié)日》,以真切豐富的生活場景,體現(xiàn)出在藝術追求上深受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思潮的影響。爾后,隨著美術界關于“內(nèi)容與形式”的大討論,畫壇逐漸重視藝術形式語言的表現(xiàn)。楊明義于一片煙水空濛的江南韻色中尋覓米友仁的云山意境。從《蘭江雨》(1982年)、《水鄉(xiāng)晨霧》(1985年)等作品中,可以看到楊明義在水墨語言審美上的自我覺醒。

出國,是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許多藝術家的夢想。隨著“二戰(zhàn)”后世界藝術中心由歐洲向美國的轉(zhuǎn)移,國內(nèi)眾多藝術家都將目光投向了美國。楊明義作為一位藝術的追夢者,內(nèi)心也始終藏著看“世界”的夢想。1987年,楊明義遠涉重洋,赴美游學。他浸淫于全新的文化語境中,開始追求藝術語言的“世界性”。經(jīng)友人引介,楊明義在紐約結(jié)識了旅居美國多年的同鄉(xiāng)王己千(1907—2003)。王己千先生為明代名臣、大文學家王鏊(1450—1524)的第十四代嫡孫,吳湖帆先生親炙弟子,是著名的收藏家、鑒定家和書畫家,筆墨既有深厚之傳統(tǒng)底蘊,亦借鑒西方現(xiàn)代藝術之技法,自出機杼,別開新風。1998年,我在美訪學期間曾拜訪王先生。王先生的抽象水墨和收藏之奇石,是構(gòu)成其審美與創(chuàng)作的重要部分。楊明義赴美后,曾借住王先生家中一年有余。一邊是形形色色、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藝術潮流,一邊是民族文化和鄉(xiāng)思鄉(xiāng)愁,寄寓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文化駁雜性,在某種程度上反而促使楊明義開始深入反思自身從形式入手所尋求的“世界性”藝術語言。是啊,離開內(nèi)涵的形式,何以有歷史?何以有文化?何以有生命?

1999年,楊明義回到契闊十載的故鄉(xiāng)。此時的蘇州,正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工業(yè)園區(qū)的現(xiàn)代文明與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交相輝映?,F(xiàn)代的速度、現(xiàn)代的理念,構(gòu)成了歸國后楊明義眼中或有形或無形的流線,塊面與星星點點,也醞釀出他再度描繪姑蘇新貌的激情與豪邁。于是,他創(chuàng)作了《今日蘇州人間天堂》《橋之鄉(xiāng)》《蔚藍色的夜》等表現(xiàn)時代新象的作品,并在其中實踐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新方法、新理念,用氤氳朗潤的藝術語言,縱情暢敘著游子的心聲:月是故鄉(xiāng)明。

而今,楊明義住在北京城郊的畫室中。年近八旬的他,徜徉于多年收藏的青銅器、陶俑、佛像及近現(xiàn)代字畫中,與古人通息,與前賢對語。這些藏品造型所呈現(xiàn)的楚韻漢風、唐意宋神,時時激蕩著他的心魂。而他珍藏的與諸多當代藝術家交往時留下的畫像、書信,也常令他百端交集,感慨不已,每每憶及與眾師友的交游情誼,總是娓娓道來……

楊明義告訴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是他多年的夙愿。我聽后提議,還應該連同所收藏的字畫、書信、圖片等資料一起展示。因為這些都是一位藝術家完整人生旅途的有機組成部分。歷史的遺珍、藝術的創(chuàng)造、同道的友誼,才玉成了完美的人生詩篇。

尤其令人感動且彌足珍貴的,是楊明義先生將珍藏多年的趙無極、王己千、沈從文各一件作品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此情深深,此意綿綿,這些飽含生命記憶和真情真意的書畫作品匯入國家美術收藏的洪流,必定惠及當下,傳至后代,潤物無聲。其大義之舉,足見拳拳赤子之心。

月明心靜,此情長矣……


作品欣賞


圖片

 月光 

楊明義 紙本水墨 

37.5×30cm 1967年

圖片

水鄉(xiāng)節(jié)日 

楊明義 紙本水墨

62×119cm 1978年

圖片

江南晨霧 

楊明義 紙本水墨

57.5×58cm 1982年

圖片

水鄉(xiāng)晨霧 

楊明義 紙本水墨

53.5×54cm 1985年

圖片

雨中江南

楊明義 紙本水墨

46.5×72cm 1997

圖片

蘇州夜 

楊明義 紙本水墨

53.5×74.3cm 1998年

圖片

金蓮花開 

楊明義 紙本水墨

57.5×137.5cm 1999年

圖片

小巷春色 

楊明義 紙本水墨

68×46cm 2000

圖片

古橋明月 

楊明義 紙本水墨

130×140cm 2001

圖片

漁鄉(xiāng)晨曦 

楊明義 紙本水墨

61.1×137cm 2003

圖片

河上新雨后

楊明義 紙本水墨

146×134cm 2004年

圖片

東山瑞雪

 楊明義 紙本水墨

70×138cm 2004年

圖片

憶江南 

楊明義 紙本水墨

68×68cm 2006年

圖片

石頭記 

楊明義 紙本水墨

137×171cm 2009

圖片

姑蘇五老峰 

楊明義 紙本水墨

166.7×235.3cm 2009

圖片

江南處處是家鄉(xiāng) 

楊明義 紙本水墨

45.5×90cm 2009

圖片

水鄉(xiāng)處處是吾家 

楊明義 紙本水墨

123×134cm 2010年

圖片

今日蘇州人間天堂 

楊明義 紙本水墨

145×120cm 2019年

圖片

日出之城

楊明義 紙本水墨

280×500cm 2021年

圖片

水鄉(xiāng)月出

楊明義 紙本水墨

500×118cm 2021年

轉(zhuǎn)自中國美術館/COMFORT舒適

圖片

  能見大義—楊明義藝術與文獻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心帆飛揚—楊明義江河湖海藝術回顧展盛大開幕

 雍飾 傳世之飾

  逸兮 — 宋元明器物展  

侘寂風,為何如此迷人?

春分時聚的邂逅—草木生雅會

國內(nèi)最佳30座美術館建筑,每一座都是藝術品

漢唐鏡像—古鏡傳拓藝術展

漢代二十四字吉語富貴磚 千年吉語 世代相傳


圖片

   亞洲藝術周響應中華民族文化復興與文化強國的國家戰(zhàn)略,及首都提出“將北京建設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城市”目標,重塑亞洲藝術中心,構(gòu)建中國藝術話語權(quán),以亞洲藝術周為基石,打造成具備融合IP品牌特性、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地建設亞洲乃至全球藝術文化發(fā)展的文化品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