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Sturnus cineraceus)體長約24cm,它和八哥是親戚,同屬于雀形目椋(liáng)鳥科。椋鳥科全世界一共一百多種,主要見于亞洲、非洲和歐洲,美洲則只有紫翅椋鳥(Sturnus vulgaris)一種,還是從歐亞大陸人為引入的。灰椋鳥是亞洲東部比較有代表性且常見的種類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朝鮮半島、日本(夏候鳥和留鳥)以及中國南部(冬候鳥)?;议xB是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qū)最常見的椋鳥。 灰椋鳥(攝影:@鷹之舞 ) 灰椋鳥成鳥的喙為橙黃色,整體棕灰黑色,兩頰有明顯的白色區(qū)域,因而英文名為White-cheeked Starling(白頰的椋鳥),這也是遠距離辨識它的主要依據(jù)之一。前額和喉部有白色縱紋,腰白色,尾羽暗褐色較短,尾羽尖端白色。幼鳥與成鳥羽色相似,但喙的橙色飽和度較低,喙尖黑色,體羽顏色也比成鳥要淺一些。 灰椋鳥成鳥(圖片來源:birdingnerd.blogspot) 灰椋鳥幼鳥(圖片來源:hkbws.org) 灰椋鳥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植物的果實、種子為主要食物,主要棲息于開闊的林緣、荒地、濕地、農(nóng)田以及城市公園等地,是中國北方較常見的城市鳥類之一。灰椋鳥是洞巢鳥,但是它自己不會鑿洞,因此一般利用天然樹洞,或是啄木鳥的舊巢,偶爾還能看到它和啄木鳥打架爭奪當(dāng)年啄木鳥新鑿的巢位。此外,它也會在建筑上尋找縫隙以及墻洞筑巢。 灰椋鳥的洞巢(圖片來源:orientalbirdimages.org) 灰椋鳥在非繁殖期(主要是冬季)喜集群,常集數(shù)十至上百只的群體。分布于歐洲北部至中亞的紫翅椋鳥也喜集群,且常集成千上萬甚至上百萬的大群,云霧一般鋪天蓋地,引人注目。 灰椋鳥集群(圖片來源:unravel-photo.blogspot) 紫翅椋鳥,羽毛上的金屬光澤只有在陽光下才看得清晰(攝影:@鷹之舞 ) 紫翅椋鳥集群,這種鋪天蓋地的場景在紫翅椋鳥的越冬地都可以見到,成千上萬只,甚至上百萬只椋鳥變幻不同的圖案,十分引人注目 |
|
來自: 蒼松321 > 《2015城市物種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