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玉山 春申君是楚國人,名叫黃歇。他的封地在今天上海一帶。上海就是春申君開始修建的,所以叫申城。有許多地名,都是以他的姓或號命名的,如黃浦江、黃申路等,均是為了紀念這位開申之祖。 春申君也喜歡養(yǎng)士,但他養(yǎng)士,只是為了顯豪富、圖虛名,并沒有發(fā)揮賢士的作用,食客們也很少有人為他做過什么事情。 《史記》記載,有一次,趙國的平原君,派食客到春申君這里來訪問。平原君的食客們想夸耀富有,亮出用珠玉裝飾的劍鞘。春申君的門客來了,只見一個個身穿華麗服裝,光鮮耀目,就連腳上穿的鞋子,都鑲嵌著寶石。平原君的門客們看傻了眼,一個個自慚形穢。 春申君曾經(jīng)周游各地,拜名師學(xué)習(xí)。他知識淵博,智謀過人,擅于雄辯,很有兩把刷子,楚頃襄王很信任他。所以,春申君認為,用不著食客們?yōu)樗鲋\獻策,自己就可以應(yīng)對一切。 有一次,秦國大將白起,率幾十萬大軍進攻楚國。在這之前,白起已經(jīng)率軍攻占了楚國的大片領(lǐng)土,連都城都占領(lǐng)了。這次秦國再來攻打,楚國面臨滅亡的危險。春申君就給秦昭王寫了一封信,勸告秦國退兵。 信的大意是:天下諸侯,最強的是楚、秦兩國。楚秦相互攻打,消耗實力,魏、韓、趙、齊等國就會趁機強大起來,這對楚秦兩國都沒有好處。即使滅了楚國,中間有魏韓相隔,秦國也得不到土地。所以,秦國應(yīng)該攻打相鄰而弱小的魏國和韓國,占領(lǐng)他們的土地。那樣,秦國的實力就會大增。春申君的信,是“遠交近攻”策略的最初版本。 秦昭王看了,感嘆說“真好!”下令白起撤軍,使楚國度過了危機。春申君的本意,是想把禍水引向魏韓而自保,結(jié)果真的被秦昭王采納了。后來,秦國暫時把楚國放在一邊,先把魏韓占領(lǐng)了,再回頭收拾楚國。春申君的做法,是飲鴆止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楚頃襄王為了表示友好,派春申君協(xié)助太子到秦國做人質(zhì)。幾年以后,楚頃襄王病重,太子想回國準備繼位,但秦王不放。春申君找到丞相范睢說:“太子在秦國多年,與秦友好,如果回國當了楚王,對秦是有利的;假如王位被別的公子搶了去,對秦國是不利的?!?/strong> 范睢覺得有道理,向秦昭王進言。秦昭王擔心楚王病情不重,太子回去了,手里的人質(zhì)就沒有了,于是,想讓春申君一個人先回去看看。春申君怕出意外,讓太子換了衣服,冒充楚國的車夫,先回國了。 估計太子安全了,春申君主動找到秦昭王,說:“太子已經(jīng)回國了,我當死罪,愿大王賜我一死。”秦昭王很惱火,要殺了春申君。范睢諫言道:“殺了他,于事無補,反而把秦楚關(guān)系搞僵了。不如放他回去,他感恩大王,自然與秦國結(jié)好?!鼻卣淹趼爮牧恕?/strong> 春申君回國三個月以后,楚頃襄王死了,太子繼位,就是楚考烈王??剂彝鹾芨屑ご荷昃蚊麨樵紫?。春申君任宰相二十多年,盡心盡力地輔佐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十分著急,四處尋找宜于生子的女人獻給楚王,雖然進獻了不少,卻始終沒有生出兒子來??磥?,是楚考烈王自己的問題了,別人著急沒有用。 春申君有個侍從,名叫李園。李園表面恭順,但內(nèi)心陰險,他覺得有空子可鉆,便動了歪主意。他的妹妹有些姿色,李園想獻給楚王,又擔心仍然不能懷孕,就想先獻給春申君,等懷孕以后再獻給楚王。 有一次,李園請假回老家,故意回來晚了。春申君問他原因,李園說:“齊王聽說我妹妹有傾城之貌,派人來提親,所以回來晚了?!贝荷昃闷妫肟纯此妹檬窃鯓拥膬A城之貌,見了以后,果然十分美貌,很是喜歡。李園就順水推舟把妹妹獻給了春申君。 不久,李園妹妹果真懷孕了,她按照哥哥教給的話,對春申君說:“楚王信任您,使您富貴至極??墒?,以后要是其他人當了國君,您的富貴就難保了。您寵幸我的時間不長,沒有人知道,您不如把我獻給楚王。如果老天保佑生個兒子,那楚國不就是您的嗎?這樣,可以永保富貴。”春申君一時鬼迷心竅,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同意了。 楚考烈王得到了李園妹妹,滿心歡喜,十分寵愛。李園妹妹不久生下一個兒子,楚考烈王大喜,封她為王后,立兒子為太子。李園也因此受到器重,加官進爵,參與朝政。 李園的陰謀實現(xiàn)了一半,接下來就要實施另一半了,就是伺機殺掉春申君。這樣做,既是為了滅口,更是為了獨攬大權(quán)。危險逼近,春申君卻渾然不覺。 這個時候,他養(yǎng)的食客當中,終于有人進言了。有個叫朱英的人,對春申君說:“李園野心很大,聽說養(yǎng)了不少刺客,肯定會有陰謀。您要早做防備?!?/strong> 春申君不信,說:“李園是個軟弱的人,我對他又很好,怎么可能呢?你不要有這種想法?!敝煊⒁娺M言不聽,怕禍及自身,便逃走了。 果然,過了不久,大禍就臨頭了。楚考烈王病重去世,李園覺得機會來臨,就搶先入宮,做好了安排,在棘門埋伏下刺客。春申君毫無防備,一進棘門,刺客突然出擊,鋒利的刀劍從身體兩側(cè)插入。春申君一聲慘叫,氣絕身亡。 李園砍下春申君的頭,扔到棘門外邊,又派人趕到春申君家里,不分老幼一律殺死,以絕后患。可憐春申君,養(yǎng)士三千,卻不會用,最后慘死于小人之手,而且被滅了門。 司馬遷評價春申君,說他是“前智后昏”。前期書退秦軍、以身殉君,是明智之舉;后期的“移花接木”,則是荒唐而昏聵,以至于引禍上身。 可見,人在一生當中,都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否則,很容易造成“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悲劇。 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都屬于東周,周王雖然勢力弱小,形同虛設(shè),但在名義上,依然是天下共主。周王的地盤已經(jīng)很小了,可仍然在搞窩里斗,到了最后,東周竟然又分裂成了兩部分。請看下集《新視角讀(史記)》之五十四,東周竟又分成西周和東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