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有兒子的父親來說,又或者對每一個正與父親正面剛的兒子來說,這篇文章你可得留意了。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圖騰與禁忌》一書中曾提出,在人類發(fā)展早期,父親擁有絕對的權利,當兒子長大后,一旦擁有了可以和父親抗衡的力量,就會產生反抗父權的想法——這就是“弒父情結”。 兒子對父親的服從,或者說是對權利與力量的服從,是一個很短暫的過程,他們在父親的影響下愈發(fā)強大,強大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反抗情緒,所以我們經(jīng)常感受到他們眼里的不服氣,即便他自己毫無道理,也會固執(zhí)地和你對抗,此時的父親,展現(xiàn)的是權利,更為強硬的權利,他們所認為的是兒子現(xiàn)在和白癡沒有兩樣,愣頭青一個,根本不會知曉后來的“社會毒打”,他們要做的就是撥亂反正,不容許兒子的叛逆,因為兒子的種種表現(xiàn),都在觸怒自己的父權,只要你還沒出社會,這個家就是父親的天下,你還得服從下去。 但我們又不得不相信,父親教會兒子,打敗了自己,可還有一種悲劇,就是兒子被父親打敗,一生都活在父親的陰影里。 在兒子進入社會之前,就需要來一場試煉,權利爭奪的試煉,而這場權利的對抗,就在父子之間,他們通過對抗父權,以此衡量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一種綜合實力,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快速適應外面的世界。 有人說,兒子終將戰(zhàn)勝父親,奪取父權。當一個男孩完全成長為一個男子漢時,他最先“殺死”的,一定是他的父親,所以有了這樣一種殘酷的說法——父親是兒子成長路上的第一個敵人。 兒子叛逆屬于一個正常的成長過程,這期間,他們有著太多的錯,但他們卻并不能及時發(fā)覺,我們無法阻止的時候,往往怒火中燒,甚至采取武力鎮(zhèn)壓,此時我們才更應該小心謹慎,父權它只是一個工具,當這個工具再也不能有效果,就說明我們的方向錯了,一味的阻止就像壓在彈簧邊緣的力,彈簧變形反彈,結果功虧一簣,反倒傷了自己…… 這個世間的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當兒子有了反抗情緒,簡單粗暴的教育溝通與有障礙的愛,往往會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直到悲劇釀成,才能明白各自的錯誤和彼此的意圖,這樣的成長代價太大。 在2003年有一部安德烈·薩金塞夫執(zhí)導的電影《回歸》,劇中兩個孩子伊萬和安德烈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充當著雙重角色,對孩子們異常呵護,孩子們有啥事,只要叫一聲媽媽,媽媽就會幫他們搞定所有麻煩,這也導致兩個孩子非常缺少男子氣概。 吃飯時,父親倒酒,兄弟倆動也不敢動,安德烈很崇拜爸爸,可伊萬卻對爸爸很反感。爸爸對他們問好時,伊萬淡淡回應你好,而安德烈卻說“你好,爸爸”。這次父親回來,媽媽就建議讓爸爸陪他們,給他們上一課,鍛煉他們的男子氣概。 當他們來到一個小鎮(zhèn),爸爸讓安德烈去找一找哪里可以吃東西,安德烈問“怎么找”,因為他從來沒有獨立地做過事,爸爸回答:“問問別人,chun貨!”安德烈趕緊下車,不敢絲毫怠慢。在等待的時間里,伊萬看著爸爸盯著一個妖嬈的女人,這讓他嗤之以鼻,兩人等了很久都沒有結果,原來安德烈被幾個玩耍的孩子吸引,忘了時間,爸爸很嚴厲地批評他,“我們在等的時候,你卻在這里觀看,不會再發(fā)生這樣的事,是嗎?”安德烈還想找理由,爸爸粗暴地打斷了他,安德烈被爸爸的氣場壓倒,只能說:“我再也不這樣了,爸爸?!卑职治⑽⒁恍Γ昂?,吃飯?!倍谒麄円酝臅r光里,無論自己怎么拖延,母親都會等著他們,但爸爸卻沒有這樣慣著他們。 伊萬看著爸爸這樣教訓安德烈,起了逆反心理,故意說自己不想吃飯,也不想去飯店,卻被爸爸揪著胳膊,強行帶到了飯店,上菜后,伊萬一口也不吃,而爸爸給他兩分鐘時間吃干凈自己的盤子,伊萬仍然對抗,在一邊把玩著一塊面包,時間只剩30秒,伊萬惶恐地想轉身離開,爸爸一把抓住他:“坐下,然后吃你的面包和湯,明白了嗎?”伊萬不服氣地瞪著雙眼說:“是?!卑职謪s說:“你應該說是,爸爸?!笨梢寥f就是不肯叫爸爸。 父子三人一路上盡是這樣的鍛煉與糾葛,爸爸默默地做著一些孩子們不知道的事,解決旅途上的難題,卻對兩個孩子非常嚴厲,任何時候都在強調自己的父權,伊萬一直對爸爸心生不滿,安德烈卻對父親趨之若鶩。 伊萬甚至懷疑爸爸是一只野獸,隨時可能將他們吞噬,安德烈對他的這一想法嗤之以鼻。伊萬質問爸爸,為什么你要出現(xiàn)?你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奚落我們嗎?沒有你,我們一樣過得好好的!爸爸說,我答應媽媽和你們相處一段時間,我也想和你們相處一段時間。伊萬痛哭流涕,卻又不得不屈服于爸爸,當爸爸把他獨自拋下,伊萬像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狗,在大雨中淋濕了全身,他盲目而又倔強,無助又彷徨。 當他們釣魚晚了數(shù)小時回來,爸爸責問他們,“我給了你手表,你就應該準時回來?!币寥f想用他們費了很長時間抓回來的魚讓父親改變對他們的看法,爸爸把伊萬推到一邊,狠狠地給了安德烈一耳光,并不聽他的解釋,安德烈不明白爸爸到底要讓他怎樣才能滿意,氣憤之下,對著爸爸吼道:“你要我干嘛,你是個膽小鬼,人渣……那你殺了我吧,殺了我吧!你是個混蛋,我恨你!”爸爸拿出斧子,似乎表現(xiàn)出一種真的要殺他的樣子,“我殺了你?”他不明白,自己不過是想讓他們具備男子漢的氣魄,為什么孩子們卻這么抗拒…… 一旁的伊萬看著這樣的父親,立馬吼道:“住手,別碰他,否則我殺了你!”爸爸難以置信地看著伊萬,伊萬手里拿著刀:“如果你不那么可惡,我會愛你,可是你比別人更可惡,所以我恨你!”爸爸說:“你錯了,兒子……” 最終父親從側面邊緣爬上去,可是邊緣的木板并不牢固,爸爸直接摔了下去……爸爸死了,他還沒來得及解釋,自己只是在考驗他們,可是一切都晚了,伊萬嚇傻了。 可是恐懼過后,他們又變得異常冷靜,似乎爸爸的死換來了他們的成長,亦或是爸爸的血液流進了他們的身體,讓他們敢于真正面對后面回家的路。此時的安德烈就像父親的樣子,對伊萬發(fā)號施令,他決定要把父親的尸體帶回家,命令伊萬拿斧頭砍樹枝做成了一副擔架,安德烈的口吻和爸爸別無二致,伊萬也只得服從。他們把父親的尸體搬到船上,這時他們才發(fā)現(xiàn),壞了的發(fā)動機早已被父親暗地里修好,兩人開船回家,中途發(fā)動機又壞了,他們學著父親教的方法,用手劃船…… 一路上,他們怎么來的,就怎么回去,只是回去的路上,再也沒有了爸爸,完全靠他們自己,撐起了回家的路…… 當然,父親變回服從者,前提必須是兒子成為了真正的男子漢,這是最成功的父與子,兒子傳承了父親的那份擔當,當他懂得了責任,也就明白了父親的愛,曾經(jīng)的所有鞭笞,都在一步步讓自己成長。 要相信,沒有絕對的權利,卻有破冰相識的勇氣。 #父子# |
|
來自: 豆20710111103 > 《正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