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所謂陰曹地府離不開人的自心,做壞事如果心里清楚,到了也跑不開應(yīng)來的懲罰,這位齊生即是如此,出來混終歸要還的。 【原文】 德興齊村,皆齊氏雜居,武義君之子以豪疆擅鄉(xiāng)曲,凡他人田疇或與接畛者,必以計傾奪,資產(chǎn)益饒。嘗置地數(shù)畝種竹,歷年久,根鞭延蔓于民田。慮其為禾稼之害,開渠斷之。齊生好諭之曰:“吾細(xì)校種竹之利,既省灌溉耕耨,而所獲息,視田不侔。何如聽其自如,是于我無所損也!”民信之。經(jīng)數(shù)歲,遂削平耕塹,繚以篠墻,民不復(fù)可作主,乃訴于縣。縣逮齊對,齊曰:“吾自地,彼自田,地有竹,田有禾,等色各殊,何詞之有辨!”吏雖知其然,而受賕畏勢,特具決。俄而齊死,其子終訟不置。一日,忽遣客諭民,愿解仇釋憾,盡以所侵歸之,此外或典或賣,或以債準(zhǔn),凡十?dāng)?shù)端,皆呼元主退故券還之。知識間聞?wù)邿o不嘆訝,曰:“不謂齊氏子,一旦翻然改行,此何理也?”未幾,又命僧修水陸大供,備其概于心詞中云:“某日之夜,夢亡父形軀骨立,桎梏枷械,泣告之曰:'我坐竹林之訟,囚系陰獄,冥司歷舉生時抑勒交易文字不明者甚眾,當(dāng)受無量劫苦,何由得脫!向來元不知幽冥中此罪最重,有人教我云:急須令子弟盡從實(shí)改正,各復(fù)其初,而召僧作大緣事,誦佛經(jīng),燒尊勝幡,化紙錢,差可少贖。汝輩勿違吾言,仍視以為戒,若親戚集會,但一一宣說毋諱,使知果報章灼如此。”其后又夢曰:“憑藉功德,遂寬獄禍,猶拘管隨司,未即信緣托生也。”
【白話語音文字版】 德興(今江西同名地)的齊村住的都是齊氏各支。有一位武義郎的兒子仗著父親做過官,在鄉(xiāng)里橫行霸道,凡村里其他人家田地跟他家的地接壤的,他一定會用計謀把人家的田地搞到手。這樣一來,齊生家里的田地資產(chǎn)就更多了。有一回,他買了幾畝地用來種竹子,過了一年多,竹根和竹鞭都延綿蔓生到其他村民的田地中了。其他村民覺得齊生家的竹子這樣長下去會傷害自家的禾苗和莊稼,于是就開挖水渠以截斷竹子的蔓延。齊生見此情景,過來和村民說好話,他說:“我仔細(xì)盤算過種竹子的利益,既可以省去種糧食的灌溉和耕耘勞作,所獲利潤,還不比種田差。你們干嘛不任這竹子自由成長,對我來講,這樣就沒損害我的利益!”村民信了他的話。幾年以后,蔓延的竹子削平了村民原來挖的塹壕,齊生家的竹林還用小竹籬笆圍起來。這樣一看,村民原有的田地自己也作不了主了,于是把這個情況上訴到縣里??h里把齊生逮到衙門,對簿公堂,齊生說:“山地是我自己的,田地是他家的;山地里有竹子,田地里種禾苗,兩者品類是不同的,這有什么官司可打的呢?”官吏心里雖知道實(shí)情,但因受了齊生的賄賂,又懼怕他的官勢,專門做出了有利齊生的最后判決。沒過多久,齊生死了,他兒子到頭來也不搭理村民關(guān)于此事的上訴。有一天,齊生的兒子忽然派人來跟上訴的村民商量,愿意解決兩家田地的糾紛,化解矛盾,把自家侵占的田地都還給村民,除此之外其他類似的糾紛,要么典當(dāng)要么販賣,要么抵債,這類事情有十幾件,齊生的兒子都是招呼吃虧的村民來到家里,把原來的合同拿出來還給苦主。聽說此事的有關(guān)知情者都很感嘆驚訝,說道:“從沒想到齊生的兒子,怎么就突然的翻然醒悟了,這是什么道理???”沒過多久,齊家又請僧人來家舉辦盛大的水陸法會,在他們給神佛的上表中透露了大概的意思:“某天夜里,齊家兒子夢到去世的父親瘦骨嶙峋,戴著桎梏枷鎖,哭泣著跟兒子說:'我因?yàn)橹窳智值啬羌偎荆魂P(guān)在陰曹地府,冥間的判官歷舉我活著的時候在跟別人田產(chǎn)交易中,合同文字欺詐不明的情況很多,論罪我該受無量劫的苦難,根本無法解脫!以前從來不知道在幽冥地府中,這種巧取豪奪的罪最重,有人教給我說:趕緊讓你家孩子盡快從實(shí)改正,占了哪家的便宜都給人退回去,而且要請僧人為此大作佛事,誦佛經(jīng),燒尊勝幡,焚化紙錢,做過這些事,估計可以贖些你的罪。你們這些孩子要照此執(zhí)行,不要違背我說的話,而且你們也要以此為戒。如果趕上親戚間的聚會,你們要從實(shí)而說不要隱瞞,讓人們都知道因果報應(yīng)就是這么明確顯著!’”后來,他兒子又夢到齊生來說:“憑借你們給我做的功德,地府對我的懲罰也放寬了,但還是屬于拘管和隨時聽令的狀態(tài),還不能有合適的因緣去托生呢?!?/section>【祥宏點(diǎn)評】:德興齊村,現(xiàn)在的德興市轄1個街道、5個鎮(zhèn)、6個鄉(xiāng),沒有“齊村”這個行政區(qū)劃;武義君,指武義郎,宋代武官階,徽宗政和(1111-1118年)年間,定武臣官階五十三階,第四十一階為武義郎;畛zhěn,田地間的小路、界限;傾奪,競爭、爭奪;延蔓,延綿蔓生,牽連不斷;耕耨nòu,耕田除草,也泛指耕種;篠xiǎo,多指比較細(xì)的竹子;受賕qiú,接受賄賂;抑勒,強(qiáng)逼、壓制、勒索、克扣;尊勝幡,寫著或者繡著“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咒”的幡。《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是唐宋時期流行起來的佛教密教經(jīng)典。全本夷堅(jiān)志,點(diǎn)開免費(fèi)聽
(文圖說明:原文電子版文字來自“中華文庫”-特別致謝!再經(jīng)中華書局版《夷堅(jiān)志》校訂;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夷堅(jiān)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jiān)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帙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jiān)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修證地圓融道家,與宋代文化領(lǐng)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zhì)上又是最真實(shí)細(xì)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shí)錄,極具文獻(xiàn)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jiān)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fā)現(xiàn):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jiān)志》 隨手轉(zhuǎn)發(fā),積功累德 (解讀:祥宏談夷堅(jiān)系列之5-從《夷堅(jiān)志》故事談“報應(yīng)”) (參考音頻:來自“宋朝一小時”音頻專輯@喜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