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80%以上小鼠被治愈 | Science子刊最新成果來源: 醫(yī)藥魔方 2022-04-16 11:49 CAR-T細胞療法在治療實體瘤方面有多重阻礙,如細胞體內(nèi)擴增及持久性不足、浸潤到腫瘤中的細胞不足、抑制性腫瘤微環(huán)境(TME)導致CAR-T細胞功能喪失等。來自全球的多個科學家團隊正在想辦法克服這些挑戰(zhàn) CAR-T細胞療法在治療實體瘤方面有多重阻礙,如細胞體內(nèi)擴增及持久性不足、浸潤到腫瘤中的細胞不足、抑制性腫瘤微環(huán)境(TME)導致CAR-T細胞功能喪失等。來自全球的多個科學家團隊正在想辦法克服這些挑戰(zhàn)。 溶瘤病毒(OV)作用機制 | a.直接溶瘤:病毒顆粒從被OV裂解的腫瘤細胞中釋放出來,感染其他腫瘤細胞;此外,來自OV感染腫瘤的外泌體含有OV,且表現(xiàn)出高度的腫瘤趨向性。b. 釋放抗腫瘤免疫力:OV暴露誘導的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CD)會導致多種分子釋放,包括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分子(PAMPs)、損傷相關分子模式分子(DAMPs)、腫瘤相關抗原(TAAs)和腫瘤相關新抗原(TANs)。通過模式識別受體(PRRs)在癌癥或免疫細胞中識別PAMPs/DAMPs,會觸發(fā)I型干擾素(IFNs)、白介素(IL)-1β、IL-6、IL-12、TNF-α、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促炎細胞因子的表達,以及CCL2、CCL3、CCL5和CXCL10等趨化因子的表達。趨化因子可招募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到感染部位;相關細胞因子則可刺激先天免疫細胞(如NK細胞和DCs),進一步刺激IFNs、TNF-α、IL-12、IL-6和趨化因子的產(chǎn)生,導致最初的先天反應放大,將免疫學上的“冷”腫瘤轉(zhuǎn)變?yōu)椤盁帷蹦[瘤。I型干擾素(IFNs)會增加DCs表面MHC I類、II類分子和CD40、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的水平。而釋放的TAAs和TANs經(jīng)過處理,最終會呈遞在抗原呈遞細胞(APC)的表面。此外,多種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有助于招募和激活抗腫瘤CD8+T細胞和B細胞。(來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 OVs)是一類天然存在或基因工程改造后可特異性感染和裂解癌細胞(不傷害正常細胞)的病毒。由于先前已有大量研究揭示,溶瘤病毒能夠選擇性地在腫瘤細胞中復制,以誘導高度炎癥性TME和先天及適應性抗腫瘤免疫反應,因此,科學家們設想,溶瘤病毒與CAR-T聯(lián)合可能能夠逆轉(zhuǎn)實體瘤對CAR-T細胞療法的耐藥性。 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4月13日,最新發(fā)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Mayo Clinic的科學家們發(fā)表了溶瘤病毒聯(lián)合CAR-T療法治療實體瘤的一項突破成果。與先前的聯(lián)合治療策略不同的是,這一次,科學家們將溶瘤病毒藏在了CAR-T細胞中。 具體來說,LAURA EVGIN等研究者讓CAR-T細胞裝載了水泡性口炎病毒或呼腸孤病毒,然后用以治療實體瘤小鼠模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通過系統(tǒng)性遞送,溶瘤病毒大大增強了CAR-T細胞治療黑色素瘤和膠質(zhì)瘤腫瘤模型的療效,改善了小鼠的生存。 機制研究顯示,CAR-T將溶瘤病毒遞送到腫瘤中后,病毒就能夠滲透到腫瘤細胞中,進行復制,使腫瘤細胞破裂,并激發(fā)有效的免疫反應。 體外裝載溶瘤病毒促進了雙特異性(DS)CAR-T細胞的生成,提高了治療效果(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研究人員稱,用CAR-T遞送溶瘤病毒這種治療策略解決CAR-T單藥治療實體瘤面臨的兩個主要挑戰(zhàn),一方面,溶瘤病毒可以破壞一些實體腫瘤用來躲避免疫系統(tǒng)攻擊的分子屏障;另一方面,溶瘤病毒可以侵入腫瘤的核心,這對于免疫細胞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免疫細胞往往會在入侵的過程中失去能力。 利用神經(jīng)膠質(zhì)瘤和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研究者們證實,靜脈注射裝載溶瘤病毒的CAR-T細胞帶來了很高的治愈率,且沒有造成明顯的毒性。 裝載呼腸孤病毒的CAR-T細胞在多種腫瘤模型中具有治療作用(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具體來說,在B16EGFRvII小鼠黑色素瘤腫瘤模型中,與未裝載病毒的CAR-T細胞相比,預先裝載了溶瘤呼腸孤病毒的CAR-T細胞改善了生存,使用裝載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CAR-T細胞產(chǎn)生了相似的結(jié)果。此外,呼腸孤病毒的全身刺激重新激活了該病毒特異性CAR-T細胞,導致7只小鼠有6只被長期治愈(>60天)。研究還顯示,體外裝載了呼腸孤病毒的CAR-T細胞也增加了細胞的體內(nèi)持久性和擴增。 類似的,利用預先裝載了呼腸孤病毒的CAR-T細胞進行治療,并在隨后用呼腸孤病毒進行刺激,也治愈了>80%攜帶侵襲性CT2A EGFRvIII腦瘤的小鼠,表明這種治療策略不依賴于腫瘤的治療位置。 裝載溶瘤病毒的CAR-T細胞療法也能夠?qū)θ笔AR靶向TAA(TAACAR-loss)的腫瘤有效(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體外裝載溶瘤病毒的CAR-T細胞在缺乏CAR靶點表達的情況下也有治療效果。在荷混合腫瘤(10% CT2AEGFRvIII +90% CT2A,即10%的腫瘤細胞表達EGFRvIII)的小鼠中,利用預先裝載了呼腸孤病毒的CAR-T細胞進行治療,并結(jié)合進一步的呼腸孤病毒系統(tǒng)刺激,改善了治療,導致7只小鼠中的2只被治愈。 總結(jié)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有希望的治療實體瘤的創(chuàng)新CAR-T細胞療法。領導該研究的Richard Vile博士表示,盡管動物模型研究往臨床研究轉(zhuǎn)化需要保持謹慎,但他們希望,能夠在未來1-2年內(nèi)將這種策略應用到臨床試驗中。通過做這樣的試驗,科學家們將有可能看到是否可以進一步提高CAR-T細胞治療不同類型實體瘤的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