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起這個話題呢?是因為最近使用每天十分鐘的方式閱讀完了幾本書,有些感慨。 積少成多是可行的。 起初我是不太相信這種每天讀十分鐘的積少成多,十分鐘可以干什么,有時候一小節(jié)內容都讀不完,能理解書中講了什么嗎。 抱著這些疑問我選擇嘗試,因為有些事情就像是小馬過河,只有親身參與過才能知道。 在開始這樣去看書的時候,我真的面對十分鐘可能不能理解書中講什么的時候,我選擇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退縮,我想到可以在看之前回顧一下之前的內容。 在這樣嘗試發(fā)現有時候效果不好,就會選擇用一句話進行總結,就這樣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每天看十分鐘不知不覺一本書就看完了。 事后回想這個行動并不復雜,就是每天看一點,積少成多。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看書,很碎片化不成體系。 這可能是對于碎片化的知識和碎片化的時間有所誤解。 真正讓我們知識碎片化的是,學習碎片化的知識。 時間碎片化并不會影響知識的體系化,這就好比我們上學那會,不也是每天學一點漸漸形成知識體系。 也就是說通過積少成多的方式學習是可行的。 從這件事我知道了面對問題最大的障礙是想象的困難,所以最好的策略是立馬行動起來,當真正行動起來,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這時哪還有時間退縮,想的都是如何解決。(當然并不是每次都能夠做到,我覺得通過看這篇日記能夠增加面對問題的概率就已經很好了) 另外一個就是通過使用碎片化的時間,學體系化的知識,這種做法是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