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心在時為夏”。夏季心臟值時,暑熱逼人容易大汗淋漓,而中醫(yī)認為“心在液為汗”,“血汗同源”,故而暑熱容易耗傷心血出現(xiàn)心煩氣躁、胸悶氣短、失眠、神不守舍、肢體麻痹、精神困倦、瞌睡打盹,甚至出現(xiàn)血壓波動、中風、心臟猝死等??梢?,夏季心臟最為脆弱,根據(jù)中醫(yī)“治未病”思想,采用膳食調(diào)養(yǎng)可以在夏季很好的維護心臟功能,預防心臟虛衰病癥的發(fā)生非常有必要,歷代醫(yī)者認為夏季是養(yǎng)心的最佳時節(jié)。在此特分享幾款夏季養(yǎng)心膳食方,來預防和緩解夏季各種心臟不適癥狀: 百合蓮子排骨湯 材料:龍牙百合30克,紅蓮子30克(去心),紅棗五枚,排骨一條(400克),生姜六片,鹽巴適量。 烹飪方法:①排骨用清水漂洗干凈,斬成段,白開水焯去浮沫,然后清水洗凈;②蓮子剖開去芯、去皮衣,百合洗凈,生姜洗凈后切片,紅棗沖洗干凈并擘開去掉棗核;③把百合、蓮子、紅棗、排骨、生姜片放入砂鍋內(nèi),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沸,然后轉(zhuǎn)為小火,文火燉一個小時;④?;鸷螅尤脒m量鹽巴調(diào)味即可,食肉飲湯。 功用:養(yǎng)心安神、健脾益腎、潤肺斂汗。 適宜人群:凡見夏季心源性失眠、心悸、精神恍惚、心神不寧、虛汗淋漓、心煩氣躁、食欲不振等癥狀者皆宜。 膳方釋義:方中百合,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甘性寒,入心肺經(jīng),功能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梁代陶弘景曰“人亦蒸食之”,明代《花疏》載“百合宜興最多,人取其根饋客”,可見自古以來百合就是常用的藥食兩用之品,常用于調(diào)治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陰虛咳嗽等;蓮子,首載于《本草經(jīng)集注》,味甘澀,性平,入心脾腎經(jīng),具有養(yǎng)心安神、補脾益氣、益腎固精的功效,常用于調(diào)治心悸、失眠、心神不寧、泄瀉、遺精、帶下量多等;二者合用養(yǎng)心安神、健脾益腎、潤肺斂汗,可以很好地改善心悸、失眠、健忘、心神不寧、遺精盜汗等。紅棗、生姜為煲湯常用藥引,辛甘合用,溫中和胃、補脾補氣、養(yǎng)血安神,調(diào)和表里陰陽,剛?cè)嵯酀?,增加食欲,促進吸收,從而提高滋補功用。諸藥合用,共奏養(yǎng)心安神、健脾益腎、潤肺斂汗之效,能很好地緩解夏季心源性失眠、心悸、精神恍惚、心神不寧、虛汗淋漓、心煩氣躁、食欲不振等癥狀。 附注:方中蓮子亦可不去芯,蓮子芯味苦性寒,歸心腎經(jīng),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腎、澀精止血,民間常用以泡茶飲,對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的失眠患者,食之最宜。蓮子心是養(yǎng)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壯腸胃。但不宜多食,以免苦寒敗胃。 田七燉豬心湯 材料:豬心一個,田三七10~15克,太子參30克,紅棗6枚,生姜6片,豬瘦肉150克,鹽巴適量。 烹飪方法:①把豬心順切后,清洗去心腔內(nèi)污血,控凈水后加入適量面粉和清水,用手反復搓揉,再用清水漂凈,控凈水,再切成片,加少許料酒浸泡半小時,再用清水沖洗干凈;②豬瘦肉切成片,與清洗過的豬心一起用白開水焯水一遍,除去浮沫;③田三七洗凈后搗碎或切片,太子參清水沖洗干凈,紅棗洗凈、擘開、去核,生姜洗凈、切片;④把凈制后的食材、藥材一起放入砂鍋,加入適量的清水,置于鍋內(nèi)隔水燉兩個小時;⑤端出砂鍋,加入適量的鹽巴調(diào)味,食肉飲湯。 功用:活血化瘀止痛、益氣養(yǎng)心安神。 適宜人群:心血瘀滯所致心悸、胸悶心痛、心煩失眠、心驚膽怯、血壓升高、頭目眩暈等癥,特別適合體質(zhì)虛弱的人吃。 膳方釋義:方中豬心,味甘咸,性平,“以形補形”,能補血強心、安神定驚,善治驚悸、怔忡、自汗、不眠、精神恍惚等;田三七,味甘微苦,性溫,入肝、胃、心、大腸經(jīng),能止血、活血補血、化瘀止痛,《本草綱目拾遺》云“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民間常用其煲湯活血通脈以疏通心腦血管,達到活血止痛、化瘀消腫的作用;太子參,味甘微苦,性平,功似人參而力薄,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效,臨床常用于治療病后體虛、肺虛咳嗽、脾虛腹瀉、小兒虛汗、心悸、口干、不思飲食等;姜棗為引,補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止痛、養(yǎng)心安神助眠,適宜于調(diào)治因心血瘀滯而致的心悸、胸悶心痛、心煩失眠、心驚膽怯、血壓升高、頭目眩暈諸癥。 案例:李某,女,72歲,2018年5月10日初診,因“每年夏季心悸胸痛10年,加重8日”來診?;颊呙糠晗募咎鞖庋谉幔銜霈F(xiàn)胸悶心悸,心窩處絞痛甚者放射至后肩背,難以入寐,平臥即感胸悶氣短,血壓時高時低,時而頭目眩暈,面部色斑,頸項強痛,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秘結(jié),小便頻,舌紫胖苔微膩,脈弦澀。給予田七燉豬心湯服用兩月,諸癥迅速緩解,隨訪至今未再發(fā)病。 砂仁豬肚湯 材料:豬肚一具,陽春砂仁10克,黨參15克,高良姜20克,三七9克,生姜20克,紅棗6枚,鹽巴適量。 烹飪方法:①將豬肚去掉油脂,洗凈,黃酒浸泡半小時,再焯水刮去內(nèi)膜以去腥膻,并切絲條;②砂仁、黨參、三七分別清洗干凈,高良姜和生姜洗凈后一起搗碎;③把豬肚絲、砂仁、黨參、三七、姜碎一并放入燉盅,加適量清水,蓋上盞,置于鍋內(nèi),文火隔水燉2小時;④端出燉盅,加入適量鹽巴調(diào)味,食肉飲湯。 功用:補氣理氣、溫中醒脾、化瘀止痛。 適宜人群:氣虛血滯型胸痹病,癥見胸悶氣短,心絞痛,心悸不寐,腹脹納差,腹痛便溏,體倦畏寒,女子宮寒痛經(jīng),面色萎黃,舌紫脈澀。 膳方釋義:方中豬肚健脾胃、補虛損,為補脾胃之要品;砂仁辛溫,化濕開胃、溫脾理氣,為醒脾開胃之要藥,和中氣之正品,善溫暖脾胃、消化水谷,“引諸藥歸宿丹田”,行氣下氣以緩解心胸憋悶;黨參味甘、微酸,性平,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既能補氣,亦能補血,近代藥理學證實“黨參能抗心肌缺血,增強心肌收縮,增加心輸出量,擴張周圍血管,降血壓”;三七活血補血、化瘀止痛,配伍黨參能補氣活血、化瘀止痛;高良姜溫中消食、行氣止痛,善“止心中之痛”、“除煩熱”,促進造血機能,能快速地緩解心絞痛;姜棗為引,補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諸藥合用健脾胃以助運化,氣血生化有源,氣血足則榮養(yǎng)五臟,氣足能行血止痛,血足則能榮養(yǎng)止痛,“補益脾胃,則精血自生,虛勞自愈”;兼能溫中、行氣、化瘀以補虛益氣、化瘀止痛,雖不直接強心養(yǎng)心而心自能得以濡養(yǎng),甚妙。 夏季是養(yǎng)心的最佳時節(jié),也是養(yǎng)心最重要的時節(jié),特別是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患是最常見的致死因素,只有調(diào)理好心臟功能才能更好預防心絞痛、心臟猝死、中風、高血壓、高血脂等。夏季將至,朋友們,趕快行動起來吧,使用膳食調(diào)養(yǎng)身體既可以滿足口福,又能保持身體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張玉龍,中醫(yī)世家,畢業(yè)于安徽中醫(yī)學院,本科。師從楊俊、楊任民、馬俊、周楣聲、潘嘉龍、董洪強、馬山等國家級名老中醫(yī),精于切脈、面診、舌診診斷疾病,擅長中藥(內(nèi)治外治)、針灸、推拿、艾灸、刮痧、火罐、刺絡放血等綜合治療疾病。 擅長治療: 內(nèi)科:感冒、咳嗽、哮喘、支氣管炎、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心血管疾病、腸胃疾?。ǜ雇?、腹瀉、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萎縮性胃炎、腸道息肉)、肝膽疾?。甭愿窝?、膽囊炎、膽道息肉、黃疸)、腎?。甭阅I炎、腎病綜合征、腎盂腎炎等)、頑固性失眠、頭痛(偏正頭痛、頭風、外傷性頭痛)、結(jié)石及各系統(tǒng)腫瘤調(diào)治等。 婦科: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痛經(jīng)、妊娠?。ㄈ焉飷鹤?、妊娠外感、妊娠高血壓、高血糖、妊娠便秘、尿潴留等)、崩漏、婦科炎癥、產(chǎn)后病、乳腺病、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多囊卵巢綜合癥、子宮腺肌癥及不孕癥等。 兒科:感冒(反復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腺炎、腹瀉、蟲癥、小兒厭食癥、遺尿、多汗癥、濕疹、水痘、小兒多動癥等。 男科:遺精、陽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陰囊濕疹、生殖器皰疹等。 五官科:牙痛、口腔炎、鼻炎、咽喉炎、結(jié)膜炎、飛蚊癥、中耳炎、耳鳴耳聾等。 皮膚科:皮炎、濕疹、黃褐斑、青春痘、帶狀皰疹、蕁麻疹、白癜風、脫發(fā)、肥胖癥等。 骨傷科: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膝關節(jié)炎、痛風、腰扭傷、股骨頭壞死、神經(jīng)痛、落枕、滑膜炎、筋膜炎、肩關節(jié)周圍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質(zhì)增生及各種痛癥等。 以上內(nèi)容同步發(fā)布在360圖書館“張玉龍醫(yī)論”中。有需要解答的中醫(yī)話題也可以留言給我,我會盡力闡述我個人的臨床經(jīng)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