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通俗西藏史(七十三)——祿東贊的瞞天之計(五)

 白發(fā)布衣cexroq 2022-04-11

原創(chuàng)2022-04-10 07:32·白發(fā)布衣的藏地讀行

喜歡聽音頻的朋友可移步喜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滿大碴子味兒的口音,將撲面而來!

位喜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老布又來講藏史啦!

咱們前面用整整四期講了第二次吐谷渾之戰(zhàn),涉及的戰(zhàn)場從青海,經新疆南疆,一直延伸到了阿富汗北部,也就是吐火羅地區(qū)。

不過,你們是不是這個視角已經足夠高了,范圍已經足夠廣了呢?

老布跟你們說,還不夠!

我們還沒從唐朝角度來看看吐谷渾之戰(zhàn)。

在咱們以前的敘述框架里,給人的感覺是祿東贊成功地實施了智商碾壓,用和親修好的煙霧彈迷惑了唐高宗李治,再用西域的亂局牽扯唐朝的注意力,最后成功的搞定了吐谷渾。

但要知道,再好的計策也得對方配合才行呀,祿東贊就是再牛,他也不能決定李治的戰(zhàn)略選擇。

所以,今天咱們就換個視角,看看唐朝這邊有什么問題,看看李治為啥會做出這種選擇。

首先說說到底應該怎么評價唐高宗李治。

因為在高宗龍朔年間,唐朝版圖達到了極大值。在西邊將中亞粟特地區(qū)的昭武九國,也就是把康國、石國、曹國這些國家納入了管理體系。然后又設置了吐火羅道十六羈縻都護府,恨不能把整個阿富汗都囊括了進來。

然后呢,他又滅了高句麗。

要知道,高句麗可是隋朝三征鎩羽,他爸三征未果,妥妥滴東北小強。

于是很多人就有了這么一個感覺,唐高宗李治雄才大略,干得不錯。

但公允地說,李治的治國能力挺一般的,和他老爸比根本不在一個數(shù)量級上。

《資治通鑒》給李治的評價是“孺仁而無遠慮”,宋朝那幫大神給的評價也不咋高。不過,李治就算是“孺仁而無遠慮”,他也不能叫傻,對吧!

但從他在吐谷渾的表現(xiàn)上看,確實有種智商欠費的感覺,那這又是咋回事兒呢?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咱們得先說說,李治是咋坐上皇帝寶座的。

因為從這個問題上,可以看出他是咋樣一個人。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爆發(fā),李淵一生氣皇帝都不干了,開始專心致志地造小人。

李世民改元貞觀后,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當時的李承乾只有八歲,生得聰明可愛,也算個少年英才。

應該說,李世民在這個接班人身上很是下了一番心血??赡苁抢钍烂駥λ筇撸Y果這娃有點逆反了,開始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甚至派人刺殺自己的老師。(“玄素諫之,承乾不納,乃遣刺客將加屠害”)

也就在此期間,李世民的另一個兒子——魏王李泰異軍突起。

李世民不但對他大加賞賜,還把李泰的信用額度,提得比太子還高。

李承乾感到了威脅就派人刺殺李泰,結果沒有成功(“又嘗召刺客張師政、紇干承基,深禮賜之,令殺魏王泰,不克而止”)。

于是這哥們心一橫,準備跟老爸學習,來個玄武門之變的復刻版。

事情敗露以后,李承乾是當不了太子了,于是魏王李泰變得炙手可熱。

他身邊迅速聚集起了一票政治人物,宰相劉洎[jì]、岑文本、房遺愛、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柴紹的兒子柴令武,這些人形成了一個小政治集團。

李泰也覺得這事兒穩(wěn)了,非我莫屬呀!

結果這哥們有點用力過猛了,有一天他跑去跟李世民說:“如果我繼承大統(tǒng),百年之后將殺了自己的獨子,傳位給弟弟晉王李治”。

李世民那是啥人吶,精得哄猴兒上吊。

一聽這話,他心里咯噔一下,“都是千年的狐貍,你跟我講什么聊齋呀”。

這時候褚遂良又補了一刀,他說:“這事兒,擱你身上,你能干出來嗎?!”

就這一句話,煮熟的鴨子就飛李治那兒去了。

其實李世民心里很清楚,李治是個什么水平。

他也擔心李治管不了這么大的國家,有一次他問過長孫無忌,“你勸我立李治為太子,可他太懦弱,恐怕守不住國家,吳王李恪英武之風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你看咋樣?”

(上疑太子仁弱,密謂長孫無忌曰:“公勸我立雉權,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何如?”)

長孫無忌表示堅決反對,李世民有點揶揄地說了這么一句:“因為李恪不是你外甥吧?!”(“公以恪非己之甥邪?”)

這話就相當誅心了,但長孫無忌那也是千年的狐貍。都沒接這話茬兒,而是悠悠說:“太子仁厚,乃守成之君,望陛下深思?!?/span>

(“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儲副至重,豈可數(shù)易?愿陛下熟思之?!保?/span>

李治最后能當上皇帝,至少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前面那倆掙得太厲害,給了李治機會;

其次是他身后站著長孫家族;

最后是李治性格寬厚,兄弟姐妹能得善終。

但是這三個里面,沒有一個是因為李治能力好。

650年,李治當上了唐朝的皇帝,但在讓兄弟姐妹都善終的事上,李治其實也沒做到。三年以后,驚天大案“房遺愛謀反案”爆發(fā),大量宗室貴戚慘遭清洗。

咱先看看涉案人員的名單,直接被殺的人里有房遺愛(房玄齡次子)、高陽公主(李世民的女兒)、荊王李元景(李世民的六弟)、吳王李恪(李世民三子)、駙馬都尉柴令武(李世民的外甥、霍國公柴紹的次子)、巴陵公主(李世民的女兒,柴令武之妻)、駙馬都尉薛萬徹(右武衛(wèi)將軍、武安郡公)。

被流放的人里有蜀王李愔[yīn](李世民六子)、江夏郡王李道宗(李淵的侄子)、安國公執(zhí)失思力(駙馬都尉、左驍衛(wèi)大將軍)、譙[qiáo]國公柴哲威(安西都護)、宇文節(jié)(宰相)、梁國公房遺直(汴州刺史)、薛萬備(薛萬徹的弟弟)、房遺則(房遺愛三弟)、房遺義(房遺愛四弟,谷州刺史)。

這個案子剛開始的時候,誰都沒當個事兒,它也確實不是個事兒。

652年的11月,房遺愛的老婆高陽公主,跑到李治面前告御狀,說大伯子房遺直非禮她(“使人誣告遺直無禮于己”)。

李治聽完后心里說:“高陽公主,你是啥成色,你不知道啊?要說你非禮房遺直,我真相信!”

要說這位高陽公主,身上的花邊新聞,那可是太多了。

這位公主嫁到房家以后,仗著李世民的寵愛,把房家折騰得烏煙瘴氣的。

等房玄齡死了,嫡長子房遺直繼承了“梁國公”的爵位。

高陽公主跳出來鬧著要分家,非得要老公繼承爵位和官職,還跑向李世民訴苦,說房遺直口出怨言,心懷不軌。

結果房遺直嚇得趕緊上書,要把爵位讓給弟弟,后來李世民發(fā)現(xiàn)了,把高陽公主找來好頓訓,讓她以后老實點。

(“房遺直以嫡當拜銀青光祿大夫,讓弟遺愛,帝不許”)

這事兒過去沒多久,長安抓住一個小偷,在贓物里發(fā)現(xiàn)一個“金寶神枕”。

這小偷交代是從名僧辯機家偷的,結果找辯機一問,辯機說是高陽公主送的。

(“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金寶神枕,自言(公)主所賜”)

然后這事兒就變成一個香艷段子了,李世民知道以后火冒三丈,直接腰斬了辯機。

結果,高陽公主變本加厲找了一堆和尚道士來代替辯機,(“又浮屠智勖迎占禍福,惠弘能視鬼,道士李晃高醫(yī),皆私侍主”)。

李治繼位了以后,高陽公主又開始折騰了,逼著房遺直讓出爵位。李治現(xiàn)在聽見高陽公主這幾個字,腦袋都嗡嗡滴。

但公主都告了御狀了,怎么也得查一下,于是他就讓長孫無忌來負責這個“非禮案”。

估計李治是這么想的,弄吧弄吧得了。

可問題是長孫無忌不是這么想的,他準備拿這副二三五,打出一套王炸來。

等到一份厚厚的案卷,放在面前的時候,李治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就一個非禮案,至于牽扯這么多人嗎?!”

這事兒要是換個乾坤獨斷的皇帝,把眼一瞪,對辦案人員說:“你們都TM閑著了是吧?屁大點的事兒,弄出這么大動靜來,用不用我給你們找點事兒干?!”

估計這事兒也就拉倒了,可李治還不是這樣的人。

他單獨提審了房遺愛,對他說:“咱倆實在親戚呀,你咋能這么干呢?”(“與卿親故,何恨遂欲謀反?”)

這時候一通亂咬的房遺愛也良心發(fā)現(xiàn)了,哭著對李治說:“我告發(fā)吳王李恪是為了免罪?!?/span>

說到這兒,其實吳王李恪沒謀反就已經很清楚了,結果李治的做法是哭著對辦案人員說:“我活著的兄弟沒幾個了,荊王是我叔父,吳王是我兄長,請各位高抬貴手,替他們討個活命,可以嗎?”

(“朕兄弟不多,荊王是朕長叔,吳王是朕兄,雖犯國經,欲就公等乞叔及兄姊等命?!保?/span>

結果兵部尚書崔敦禮懟了一句:“過去周公誅管叔、蔡叔,漢景帝平七國之亂,都以國法處置。前事都不遠,陛下怎能改動法律,就為了施舍恩情呢?”

(敦禮進曰:“昔周公誅管、蔡,漢景夷七國,至於孝昭之時,燕王蓋主謀逆,皆正刑典。此乃前事不遠,陛下豈可屈法申恩?乃從之?!?/span>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說起來,李世民立李治的時候,曾經對身邊人說:“泰立,則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span>

這話的意思就是,立李泰,其他人都活不了;立李治,其他人就都沒事兒了。

李治確實沒對兄弟下手,但他也沒能力阻止別人下手。

這場驚天大案,讓唐朝宗室大量失血,李恪、李道宗、薛萬徹、執(zhí)失思力等人不是被殺,便是在流放中草草去世。等到武則天開始清洗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時候,也沒人能站出來說話了,所以天道循環(huán)就在不遠處等著呢!

這里面最讓人感動的是執(zhí)失思力的夫人九江公主。

執(zhí)失思力一生為唐朝東擋西殺,從征吐谷渾、高昌、薛延陀、高句麗,封安國公,尚李淵第八女九江公主為妻。

他和這個案子完全沒有關系,只是因為和房遺愛關系好,就受到牽連,被流放巂州(四川西昌)。

九江公主本不在株連之列,但她主動上表要求削去封邑,跟執(zhí)失思力一起流放,不久病死于巂州。

所以,你說那些嫁給異族的唐朝公主,她們有沒有真摯的愛情?!

我們再回過頭來說李治,你們說他的性格里有沒有明顯的缺陷?!

這么明顯的案子,李治心里還想保住一些人,但他就是做不到。這說明李治對手下的控制能力,不是一般的差。

我甚至都覺得,可能他自己都知道。

你看他死乞白賴的,找了武則天這么個老娘們,沒準就是想找補找補。

李治這種優(yōu)柔無斷的性子,在唐蕃關系里屢見不鮮。

咸亨三年(672年),大非川之戰(zhàn)都打完了,吐蕃使臣到訪長安,李治居然問了這么一句,“吐蕃和吐谷渾是兒女親家呀,你們吐蕃接納叛將,也就是素和貴,然后搶了人家的地方。我派薛仁貴送慕容王室回家,結果你們趁我不備,打了個措手不及,現(xiàn)在你們又窺探涼州,攻陷邊境的城堡,你們這是要干啥呀?!”[1]

這話問的呀,實在是沒水平。

您說還能是干啥呀,爭奪生存資源唄!

再說了,你想讓吐蕃使臣回答啥呀?!

莫非使臣還能說:“沒事兒,我們就是吃多了,出來活動活動,過幾天就回去了!”

最后呢,吐蕃使臣是這么回答的,“我就是來獻禮物的,軍事上的事兒,我真不太清楚?!?/span>

李治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但也就沒下文了。

李治時期這種說著說著,就沒下文的事情很常見。

比如說,在667年(乾封二年),吐蕃連克“生羌十二州”,逃到唐朝境內的吐谷渾部眾害怕了,就要求遷的離邊境遠點。

總章年間(668年—670),注意這個時間節(jié)點,正好在吐蕃吞并了吐谷渾,到薛仁貴出兵之間。

李治把宰相姜恪、閻立本契苾何力找來,商量把吐谷渾部眾遷到涼州附近的事兒。

結果,聊著聊著就談到怎么反擊吐蕃的問題上了。

這時候,閻立本表態(tài)說:“百姓饑饉,不能出兵。”

契苾何力態(tài)度是:“吐蕃地處西方邊陲,我擔心軍隊到達的時候,他們都已逃竄埋伏了,我們征討沒什么收獲。等到了春天,他們又會侵犯吐谷渾。我覺得暫時不應該出兵,讓他們感覺我們力不足,驕傲自大。到那時再出兵,他們就會主動和我們作戰(zhàn),這樣我們能一舉成功?!?/span>

姜恪反對道:“我覺得將軍所言不妥,吐谷渾新敗,吐蕃正在狂妄期,如果不去援救,吐谷渾就會滅亡。我認為應該趕快出兵援助,先幫著吐谷渾保存其國家,以后再慢慢想辦法解決根本問題?!盵2]

三個大臣給出了三個建議,然后這事兒就撂下了,沒有任何結果。唐軍也沒反擊,吐谷渾部眾也沒遷移。

這就是李治的性格特點,你說你把大臣找來聽取意見,這算是民主了,大臣們表述了意見,民主完了,該集中了吧。然后就沒下問了,這不是議而不決嗎?!

李治作為一個皇帝,是這群人的最高領袖,你指望誰給你一錘定音吶?!

你覺得會有個大臣,越過皇帝大包大攬,拍胸脯說:“這事兒就聽我的,出了事兒,我頂著!”

估計敢這么說話的,離死也就不遠了。

其實領袖也不是神仙,不可能預見未來,所以領袖其實是從一大堆意見里面,挑一個瞅著不那么爛的,就咬牙拍板了。

如果選對了,那就是英明神武、牛逼掉渣,要是選錯了,那就是千夫所指、腦袋有包。

在面對吐蕃和吐谷渾一起來申訴的時候,李治之所以屢次給出“皆不許”的模糊態(tài)度。很可能就是大臣的意見不統(tǒng)一,而他自己又沒有直接拍板,賭一把的勇氣。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過那是幾年以后的事了,到時候咱們再說。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李治的性格可能確實有點缺陷。

我不是說他作為一個人的性格有缺陷,李治是個好人,到什么時候我都承認。我的意思是作為一個君主,李治缺了點殺伐果決的意思,辦事兒瞻前顧后,太肉嘰。

不過,在吐谷渾這件事上,我們還要注意有一點,這就是李治的棋盤上,選項實在是有點多。

我們經常說,人生沒那么多選項,給人感覺好像是選項多比較好,其實選項多一樣有煩惱,到底怎么取舍,更考驗智商。

反正我這些年的人生經歷告訴我,選擇是種智慧,放棄是種勇氣!

如果說李治眼前就放著吐谷渾,那其實反倒簡單了,就是打和不打的決定。但唐朝是當時的東亞大哥,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者,牽扯精力的地方多的是,就拿西方來說,西突厥汗國雖然在658年(顯慶三年)被蘇定方滅了,但西突厥勢力卻一直在折騰。

再往西的大食又在不斷向東擠壓,唐朝設立的吐火羅道十六羈縻都護府,沒幾年就被大食吞并了,唐朝構建的戰(zhàn)略緩沖區(qū)消耗殆盡。

戰(zhàn)略緩沖區(qū)對一個大國有多重,剛爆發(fā)的烏克蘭沖突就可見一斑。

同時,吐蕃又聯(lián)合了疏勒、弓月等部落,不斷對安西四鎮(zhèn)施壓。

也就是說,在西域這個戰(zhàn)略方向上,唐朝要同時面對大食和吐蕃兩個主要對手。

如果是西域和青海離得比較近,還能通盤考慮的話。唐朝在東北方向上,還有一件煩心事兒,這就是高句麗。

對于高句麗這個東北小強,隋唐兩朝充滿了執(zhí)念,煬帝三征、太宗三征、高宗兩征。

你說這地方有啥好的嗎?

好像感覺也沒啥可留戀的,唐朝滅了高句麗,也沒能有效控制。

那這些皇帝都一門心思要干掉它,到底是為了啥呢?

是好大喜功嗎?

應該說這個因素確實不能排除,李世民可能會想,楊廣沒打下來的,我打下來了,那就比他牛逼。

李治可能會想,楊廣和我爸都打下來的,我打下來了,那比他倆都牛逼。這確實可能是一種魔咒似的心結,但您別忘了,唐玄宗也往東北打來著,只不過那時候高句麗已經完了,對手換成了渤海國。

也就是說,隋唐兩朝四個皇帝都奔著一個地方好大喜功,這是不是有點反常了?!

所以,我個人覺得高句麗的問題,不能就看高句麗本身,還有考慮一下,它西邊的契丹、悉、以及更西的突厥。如果這些兄弟們要是擰在一起,那可就不是東北有事兒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北方都要瑟瑟發(fā)抖了。

可能在很多的印象里,貞觀初年李世民一棒子打翻了東突厥,北方草原的問題就算完了,其實突厥部落依然還在草原上游牧,只不過他們在默默等待機會。

679年(唐高宗調露元年)北方突厥重新崛起,這個一度又壓得唐朝喘不過氣來的突厥,被稱為“后突厥”,也叫“東突厥第二汗廷”

這時候,距離李治滅亡高句麗,也不過只相隔十一年而已。

那么我們就要想想了,隋唐如此執(zhí)念東北,是不是有制約北方突厥的考慮呢?!

我們現(xiàn)在把整個時間線重新梳理一下,看看祿東贊在打吐谷渾的期間,唐軍都在干什么。

650年,阿史那賀魯叛亂。

651年,波斯國王被殺,王子卑路斯逃到了吐火羅。

653年,唐將程知節(jié)、蘇定方入疆平叛。

654年,大食繼續(xù)東進。5月波斯王子卑路斯遣使告難,唐朝無力救援。

654年六月,大食使臣到訪,要求唐朝放棄支持波斯。

655年,程名振、蘇定方率軍擊高句麗。

656年十二月,祿東贊發(fā)兵白蘭羌。

657年正月,唐軍再次發(fā)兵平定阿史那賀魯之亂,

658年二月,蘇定方、蕭嗣業(yè)、阿史那彌射生擒賀魯,西突厥汗國滅亡。

659年十月,俟斤都曼反叛,在疏勒(喀什)、朱俱波(葉城)的支持下,攻破于闐(和田)。

659年十一月,蘇定方千里奔襲,生擒都曼。

660年正月,都曼被押送洛陽獻俘闕下。

同年,祿東贊發(fā)動了吐谷渾之戰(zhàn)。

660年十二月,唐朝派契苾何力、蘇定方、程名振、蕭嗣業(yè)分道進攻高句麗。

660年,弓月部反叛攻占疏勒,三路唐軍西征與九姓鐵勒作戰(zhàn)。

661年,唐朝設吐火羅道十六羈縻都護府,護密王和波斯王子被封為鳥飛州都督和波斯州都督。

662年,祿東贊在象雄大料集,隨后兵入瓦罕走廊,打下了護密。

同年,突厥攻庭州,刺史來濟力戰(zhàn)陣亡。

十二月,唐將蘇海政帶兵平叛,“弓月部引蕃軍前來,蘇海政不敢與之作戰(zhàn),約和而還?!?/span>

663年,中日白江口之戰(zhàn)爆發(fā),唐朝滅百濟。

同年五月,吐谷渾崩盤,諾曷缽逃奔唐朝。

十二月,安西都護高賢領兵擊弓月救于闐。

665年三月,“疏勒、弓月引吐蕃之兵侵于闐,西州都督崔知辯率兵援救。

同年,大食擊波斯、拂菻,破之,吞滅諸胡,勝兵四十馀萬。

666年,祿東贊病逝于吐谷渾的日布。

同年十二月,唐朝五征高句麗發(fā)動。

667年,大食卷土重來,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戰(zhàn)歿,安西大都護府遷回西州(吐魯番),昆陵、濛池、吐火羅都護府建置無存。

同年,吐蕃連克“生羌十二州”,青海之地盡收囊中。

668年九月,歷時三年的高句麗之戰(zhàn)終結,高句麗國滅亡。

從上面這些記載,我們能看的出來。

祿東贊進攻白蘭羌的時候,唐軍在應對突厥的亂局。

祿東贊進攻吐谷渾的時候,唐軍在應對西域亂局的同時,還在東邊進攻高句麗。

吐谷渾崩盤以后,唐軍在應對西域亂局的同時,還在東邊進攻高句麗。

也就是說,唐軍在東北、西南兩個相隔數(shù)千公里的方向上,被極盡拉扯。

所以,你能看到像契苾何力、蘇定方、薛仁貴、蕭嗣業(yè)之類的戰(zhàn)將,在新疆打完了,去東北打,打完了再回新疆打,然后再去東北打。

這就是李治面前的選擇題,東北、西南都不能放,但手里的籌碼就這么一點,總要有個輕重緩急吧。也許在李治眼里,吐谷渾就是那個不太重要,可以緩一緩的選擇。

估計他是這沒看出吐蕃的威脅,其實不光是他,整個唐朝的大臣,可能都沒想到,吐蕃日后會有這么大的威脅。

要是唐朝君臣能預見未來,集河隴唐軍之力,跟吐蕃梭哈一把,勝負還真是很難說。

但還是那句話,歷史沒有如果。

從祿東贊的角度上說,他選擇了一個極佳的時間窗口,要是沒有大食東擴、西突厥叛亂、高句麗南侵,這三件事有一件沒發(fā)生,吐蕃兼并吐谷渾的難度都會大很多。

但些事情就是在差不多的時間爆發(fā)了,這就是必然性里的偶然性因素。我特別喜歡用中美關系來類比唐蕃關系,你想想過去十幾年美國都在忙活啥,就知道吐蕃為啥能崛起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吐蕃的崛起確實帶有必然性,就像中國崛起帶有必然性一樣。

但反過來說,這些偶然性因素也不是祿東贊能控制的。

但他就像庖丁一樣,在各種因素之間游刃有余,最后把吐谷渾這頭牛,卸吧成零件了。

這就是祿東贊偉大的地方,也是唐史里稱贊他“性明毅嚴重,講兵訓師,雅有節(jié)制,吐蕃之并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的原因。

吐谷渾之戰(zhàn)咱們講了五期,總算是講完了。

回顧這五期內容,老布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講背景,真正講到具體戰(zhàn)事的,也就說了幾句話。這就是老布講東西的習慣,主要精力都放在梳理背景上,把事件背景講清楚了,事件本身為啥會爆發(fā),為啥會這么發(fā)展,自然就清晰了。

下一期,咱們開始講述唐蕃關系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大非川之戰(zhàn)。

這期就先到這里吧,最后還是感謝各位喜馬拉雅的小伙伴們,如果您覺得老布講得尚能入耳,麻煩您來個訂閱,最好再轉發(fā)給您的朋友們,這是對老布的最大支持啦!

要是您不嫌麻煩,給老布這個有點另類的西藏史節(jié)目,來一個五星好評,那老布就感謝地眼淚嘩嘩滴啦!

再次感謝各位喜馬拉雅的小伙伴們,咱們下期再見!!

參考文獻:

[1]、《冊府元龜·外臣部》_ (宋)王欽若等編纂 周勛初等校訂;

帝曰:“吐谷渾與吐蕃本甥舅國,素和貴叛其主,吐蕃任之,奪其土地。薛仁貴等往定慕容氏,又伏擊之,而寇我涼州,何邪?”

仲琮頓首曰:“臣奉命來獻,它非所聞。”

帝韙其答,然以仲琮非用事臣,故殺其禮。

[2]、《新唐書·吐蕃傳》_宋祁、歐陽修、范鎮(zhèn)、呂夏卿等合撰;

總章中,議徙吐谷渾部于涼州旁南山。帝刈吐蕃之入,召宰相姜恪閻立本、將 軍契苾何力等議先擊吐蕃。立本曰:“民饑未可以師?!焙瘟υ唬骸巴罗樵谖鳂O, 臣恐師到,獸竄山伏,捕討無所得,至春復侵吐谷渾。臣請勿救,使疑吾力困而驕 之,一舉可滅也?!便≡唬骸安蝗?,吐谷渾方衰,吐蕃負勝,以衰氣拒勝兵,戰(zhàn)必 不亢,不救則滅。臣謂王師亟助之,使國幸存,后且徐圖可也?!弊h不決,亦不克 徙。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