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運年,目前距離大運會召開已經(jīng)不到100天了,而對于成都這座城市來說, “ 運動 ” 顯然是一個越來越熱的關鍵詞。近日,成都市體育局發(fā)布了《成都市 “ 家門口 ” 全民健身基礎設施意愿調(diào)查報告》,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印發(fā)《成都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以下分別簡稱為“報告”、“計劃”)本文UP君將結(jié)合這兩個文件以及清華五道口體育金融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城市體育消費報告》,用多個維度的數(shù)據(jù)揭秘成都人的健身習慣,也為大家描繪出成都未來全民健身的宏偉藍圖,來,我們一起來感受數(shù)據(jù)里的運動成都 …… ![]() 2020年,成都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達742萬,體育人口比例提升至48.6%。 不要小看這個數(shù),這個比例高于2020年全國平均數(shù)(37.2%)。同時,也提前達到《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與《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的體育人口比例 —— “ 2025年達到38.5% ” “ 2035年達到45%以上 ” 的要求。 提前15年超標完成!成都人厲害了! 當然,成都并不滿足,提出到2025年,成都全市體育人口比例將達到50%以上,城鄉(xiāng)居民達到《國民體質(zhì)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shù)比例超過94%。 2000萬人口的1.4%,就是28萬人,差不多每年要新增6萬人形成穩(wěn)定的運動習慣,UP君覺得難度不大。
![]() 報告顯示,雖然不同年齡段市民都在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但每個年齡段間依然有細微差別。調(diào)查顯示,成都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市民比例分別為6-17歲(60.46%)、18-45 歲(56.33%)、46-69 歲(59.25%)、69 歲以上(60.23%),其中18-45歲略低于其他年齡段。 為何00后們熱衷鍛煉了,UP君認為近些年中考改革是個不容忽視的原因,讓體考成為了00后升學必不可少的考試科目,今年中考體考滿分已經(jīng)達到了60分。而雙減的落地,也進一步減輕了學生們的課業(yè)負擔,能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 社會中堅力量 —— 18-45歲人群不僅積極鍛煉比例略低于其他年齡段,不運動比例也是最高的,達到了12.03%。至于原因嘛,不外工作較忙,運動時間分散、運動精力有限。 在此UP君建議,運動不在乎時間、地點,上下班途中早一站下車,走路去上班,中午午休或者晚飯后,在樓下打打乒乓球、跳跳繩也是可以的嘛。
![]() 成都市民最愛什么運動項目呢? △成都向上制圖,數(shù)據(jù)來源于運動成都
![]()
此外,一些小眾運動的關注度也在不斷增長,如攀巖、射箭、散打、街舞、爵士舞、柔力球、滑板、迷你高爾夫、輪滑等項目。 ![]() 一般來說,大家運動不外乎為了有副好身板,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成都市民參與體育運動,目的其實非常多: 69.39%的成都市民進行體育運動的主要動機是釋放壓力; 59.01%的市民為了健康塑形; 31.57%的市民通過體育運動進行親子互動、豐富家庭生活; 30.54%的市民為了追逐時尚運動,在體育中獲得娛樂感; 21.79%的市民將體育作為一種社交途徑。 解壓居然排首位,近七成的市民試圖通過運動來緩解壓力。對比《2020年成都市居民體育消費調(diào)查報告》,解壓的排名僅為第四,市民提及率為31.7%,2021年,成都人民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壓力翻倍了??? 減肥塑形的需求也從35.2%暴漲至59.01%,難道真的是過勞肥、壓力肥? △《2020年成都市居民體育消費調(diào)查報告》體育消費主要目的,圖據(jù):運動成都 也有更多的人將體育作為社交的一種方式,顯然,隨著體育氛圍的增加、體育鍛煉時間的延長、運動專業(yè)度的提升、體育消費市場的變化,體育的功能被越來越多地開發(fā)出來,于個人而言,是身心的調(diào)節(jié),于社會而言,是更注重體驗與交流的親子互動與社交。 ![]() 近年來,在加快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和“五大賽”舉辦背景下,成都體育基礎設施供給量保持較快增長,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體育場地5.5萬余個,總面積達3710萬平方米。 看數(shù)據(jù)太枯燥,UP君每天用腳步丈量城市,可是深有感觸,從場館到體育公園,已經(jīng)強烈感受到體育運動在城市的整體氛圍達到空前高度,來一起回顧一下:
△ 圖據(jù):《中國城市體育消費報告》 ![]() 一個賽一個!二環(huán)高架下居然又建了這么多新公園?。?!
![]() 運動不僅是一種消費模式,更能躍升為一項產(chǎn)業(yè),這背后是一盤大棋。還是用數(shù)據(jù)說話,我們來看看成都的體育消費含金量如何,畢竟成都是首批入選的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完全可以讓體育消費牽引產(chǎn)業(yè)發(fā)展,以產(chǎn)業(yè)發(fā)展帶動城市能級提升。 在運動這件事上,成都人沒 “ 摳 ” 過,78.4%的成都市民表示愿意為體育運動付費。最為滑稽的是,在前面 “ 積極參與運動 ” 調(diào)查中意外 “ 落后 ” 的18-45歲年齡段人群,在體育消費上扳回一城,他們是最大的體育消費群體,平均占比達到了42.77%。其次是46-69歲年齡段,占比達39.42%。這說的不就是你我,還沒運動上,先把裝備置辦齊全!買買買直接讓成都運動鞋服消費躋身全國第二。 △ 圖據(jù):《中國城市體育消費報告》 健身器材消費方面,北上廣深領跑全國,依據(jù)電商銷售額估算,一線城市的健身器材消費總額超過20億元;成都、杭州緊隨其后,大于15億元,果真是新一線的領頭羊。 △ 圖據(jù):《中國城市體育消費報告》
![]() 前面說得很熱鬧,但具體到消費數(shù)據(jù)來看,現(xiàn)階段成都市民個人年體育消費支出在3000元以上的不足2成,體育高消費較 “ 乏力 ” ,尤其是老年的體育消費不足。 對比深圳,2020年深圳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4.93萬元,而人均體育消費達3175元,對城市消費發(fā)展具有明顯的支撐作用。 △ 圖據(jù):《中國城市體育消費報告》 目前我國體育消費規(guī)模約1.5 萬億,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2.8萬億,復合增長率超過13%,但不同城市間的增長率是不同的。 以成都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呈現(xiàn)出資源型消費特征,雖然人均GDP低于一線城市,但作為省會城市往往能夠獲得較好的賽事資源,體育企業(yè)在開拓市場時也更傾向于選擇這些城市,因此體育商品供給較為豐富,城市體育消費可觀。 △ 圖據(jù):《中國城市體育消費報告》 《消費報告》指出,居民收入水平是影響體育消費支出最重要的因素,但人均收入和體育消費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線性的,月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消費者會大幅削減其體育消費,因此低收入人群占比越低的城市體育消費增長的潛力越大。 通過對比各城市的薪資水平發(fā)現(xiàn),除北上廣深外,月薪4500元以下人數(shù)占比較低的城市有杭州、蘇州、成都、南京和大連,結(jié)合城市體育指數(shù),全國19個城市現(xiàn)階段體育消費規(guī)??捎^,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其中, “ 優(yōu) ” 級城市深圳、上海、廣州和杭州2025年人均體育消費將超過4000元,成都等新一線城市預計超過3500元,屆時,成都全市體育產(chǎn)業(yè)總規(guī)模超過1500億元,全市體育消費總規(guī)模突破800億元。 △ 圖據(jù):《中國城市體育消費報告》 △ 圖據(jù):《中國城市體育消費報告》 那么各位,大運年你周邊的體育場地有哪些明顯改善呢?你的運動習慣發(fā)生改變了嗎?你認為成都在體育消費方面還可以有哪些創(chuàng)新嗎?留言區(qū)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