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念媽媽 ![]() 作者/誦讀: 楊麗華 版式設計:沐蘭 編輯:半夏 命運的站臺,悲歡離合都是剎那 -題記 前段時間,央視播出的開年大劇《人世間》,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和感慨,周家人艱辛曲折中用愛點亮的那一點微光,不耀眼,卻足夠溫暖。而每當主題曲《人世間》低訴的歌聲響起,又會擊中無數(shù)人的心靈,特別是聽到“祝你踏過千層浪,能留在愛人的身旁,在媽媽老去的時光,聽她把兒時慢慢講…..”,我總會忍不住模糊了雙眼,因為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我的媽媽,想到我再也不能在媽媽老去的時光聽她把兒時慢慢講……。 我的媽媽是1934年陰歷五月出生,小名叫“艾”,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艾草。她兄妹八個,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我聽到對媽媽最多的稱呼就是三姐。在那個重男輕女、經(jīng)濟極度困難、生活極端匱乏的年代,作為一個女孩,媽媽不能上學是理所當然的事了,所以她便早早的下地干活,用勤勞的雙手在廣袤的田野里書寫自己的人生。大概是二十二歲左右,經(jīng)人介紹,一字不識、個子只有1米五六的媽媽和小她四歲、還在讀中專、高一米八三的爸爸結了婚,而媽媽嫁過去的主要原因是爸爸家里沒人干活。因為爸爸在當時的村里是外姓,在那個生產(chǎn)力極度低下的年代,能干活是家人的財富和運氣,媽媽勤勞能干,再加上當時我姥爺家和我爸爸家同一個村,這樣的聯(lián)姻既能解決我爸爸家的勞動力饑荒,還能使爸爸家免受外姓欺負?;楹蟮膵寢尮徊回撍盟龍詫嵉谋郯驌纹鹆苏麄€家,讓爸爸能安心讀書。我們兄妹六個,除了大姐沒上學,其他五個孩子都能踏進校門,大哥還成為全村的第一個大學生,這件事在我們村里轟動一時,我們?nèi)胰艘矠榇伺d奮了很久。但大姐沒有上學的事成為媽媽心心念念的遺憾,總覺得對不起大姐。 ![]() 媽媽的勤勞在全村首屈一指。因為爸爸不在家,所有地里的重活全部落在媽媽的肩頭,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紡線織布,我童年的很多夜晚是伴隨著昏暗的煤油燈下轉起的吱吱紡車聲和織布機上梭子來回穿梭的影子度過的,很多次午夜夢回時,那盞煤油燈依然在搖曳著昏暗的光亮,媽媽那兩個長長的大辮子依然在隨著她姿勢的變換在前后甩動。多少次,聽著那古老的紡車悠然的唱著緩緩的歌謠時,看著那長長的棉條通過媽媽粗糙的雙手變成一個個飽滿的線穗時,看著那光滑的梭子在拉得筆直筆直的線絲之間自由的穿梭時,我的心中便覺得特別的安寧,我感嘆媽媽就像一個偉大的魔術師,給我們平凡、困頓的生活賦予了更多的色彩和希望。把線穗織成布后,媽媽又買來顏料,把這些布染上五顏六色好給我們?nèi)易鲆路?,因為工藝簡單,所以染色的布容易掉色,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穿上新衣服到處炫耀,因為我的媽媽有一雙靈巧的雙手,這雙手不僅為我們?nèi)也賱冢€給我家下一代的孩子們和鄰居的孩子們剪裁、縫制衣物,結婚的時候我的陪嫁還有一床用媽媽親手織的布料做成的被里,直到上班時我還穿著媽媽給我做的棉鞋。操持家務媽媽是一把好手,地里的農(nóng)活媽媽同樣是巾幗不讓須眉?,F(xiàn)在的農(nóng)村機械化程度很高,但是媽媽年輕的時候,各種農(nóng)作物是靠鐮刀一下下割掉的,然后用架車拉回家,再用牛拉著石磙一圈圈的碾壓,揚場、晾曬,然后再拉回家,這些沉重、瑣碎的農(nóng)活粗糙了媽媽的雙手,渾濁了媽媽的雙眼,駝彎了媽媽的脊背,壓低了媽媽的雙肩、也融化了媽媽的青春…..。媽媽自己很勤勞,所以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做個懶人。我們兄妹幾個,上學的間隙,大的被媽媽派到地里干活,我和小哥年齡小,就會被安排去割草、送水、刨紅薯、摘花生、撿柴火、拾糞等等。因為當時的我們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要做很多家庭作業(yè),放學后就是自由時間,所以我們的家庭作業(yè)就是勞動?,F(xiàn)在想想,勞動這個家庭作業(yè)其實應該是最重要的,正得以母親對我們的不遺余力的勞動教育,才讓我們兄妹幾個有面對人世間風風雨雨的能力,讓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心懷正義、良善與擔當。 ![]() 由于生在舊時代,經(jīng)歷了爺爺被餓死、家人填不飽肚子的艱難,所以媽媽極度節(jié)儉甚至到令人生氣的地步。比如今天家里有幾個人,媽媽用她的手抓米,絕對能做到一人只有一碗,不會有一點多的。吃完飯后她的碗里永遠是干干凈凈,不剩一個飯粒,掉到桌子上甚至是地上媽媽還會撿起來送進嘴里。媽媽最喜歡吃的食物不是什么大魚大肉,而是紅薯和玉米糝,她可以天天吃而永遠不厭煩。家里有時候有剩飯,我不想吃就要倒掉,這個事情萬萬不能讓媽媽發(fā)現(xiàn),否則她會嘮叨個不停:“你們不吃我吃,你們現(xiàn)在咋那么浪費,汗珠子摔八半才換來這些糧食,過去有那么多人都餓死了,不能這樣糟蹋呀!”。礙于媽媽的嘮叨,日常生活中我也盡量做到不浪費,否則真的辜負了媽媽的諄諄教誨。媽媽的晚飯通常在下午五點半之前結束,問她為什么,她說這樣做飯、吃飯的時候就不用開燈了,可以省電。在媽媽家,除了過年守歲幾個屋里可以同時亮燈,其他時間是絕對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形的。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媽媽很啰嗦、很摳門,會和媽媽頂個嘴,但我心里明白,媽媽所言所行雖然沒有包含什么高大上的大道理,但絕對是一個家庭最應該堅守的、最樸素的真理。媽媽堅持的節(jié)儉不正是我們這個國家最需要的精神之一嗎! 在我們老家通常有這個說法:有活有性格,也就是說能干的人通常有自己的個性,其實也就算是恃才傲物吧。這句話好像說的就是我的媽媽。媽媽勤勞能干,但她性格倔強,萬事不服輸,萬事不求人,說話從來不會拐彎,所以在與家人的相處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和諧的音符,我們兄妹幾個好像更喜歡爸爸。遇到身體不舒服時,不到萬不得已,媽媽絕對不會吃藥,用她的話說,藥不是什么好東西,對人身體不好。后來媽媽患上很嚴重的心臟病,需要一直用藥,可她總是吃幾天藥就自作主張把藥停掉,為這事我沒少和她爭論,最終她都以自己的行動讓我輸?shù)脧貜氐椎?。自從爸爸去世后,媽媽堅持自己一個人住,衣食住行由她自己解決,按自己的節(jié)奏生活,后來的幾年因為身體越來越差,二哥便和媽住在一起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再加上三哥住的也不遠,也可以一起照顧她??墒侨绻皇怯龅綄嵲诮鉀Q不了的問題,她絕對不喊人幫忙,她的胳膊疼得舉不起來,穿衣服都很困難,但她依然堅持自己穿,她相信自己可以。每天早上,不用看鐘表,她總能在六點準時起床,把稀飯放在鍋上熬著,自己到操場走幾圈。我給媽說,不要走那么多,心臟不好,不能累著,可是她說,如果不走,腿就廢了,那可怎么辦呢!所以不管腿再沉重,她總是堅持每天活動,有時候還趁勢把二哥的衣服洗洗。有時候接她到我家住,因為她在老家每天五點半就吃飯,而我有時候六點才下班,怕她餓著,我就給她買點零食讓她墊吧一下,可她總是不吃零食堅持等到我們一起吃飯,她強調(diào)說,你們忙著上班,我啥活沒干,哪有那么餓,你不用給我買。我親愛的媽媽呀,她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到她老了,她仍然非常要強,不想給孩子帶來任何麻煩,不想讓別人覺著她是一個無用的人。農(nóng)忙的時候,媽媽還到我鄉(xiāng)下的姨家,去刨花生、拾麥子。雖然在城里住了近三十年,可是媽媽最鐘情的還是廣袤的田野,這個田野就像一個偌大的劇場,而媽媽永遠是劇里的主角,因為她的青春曾在田野里綻放,她的汗水曾在田野里閃光,她的笑容曾在田野里回蕩,她在那里收獲了成功,收獲了贊許,收獲了輝煌。而來到城里,沒有她擅長的養(yǎng)雞鴨,種莊稼,也沒有熟悉的鄰里陪她嘮嘮熟悉的家常,所以總覺得她的人生漸漸失去光芒。最后她竟愛上了拾破爛,把撿來的破爛一點點的捋順,捆好,放得整整齊齊,然后賣掉。雖然不希望她做這些事,但我們明白,在這一次一次的撿拾扎捆中她空蕩的心靈得以暫時安放,因為在農(nóng)村時她一直像陀螺一樣不停地轉,來到城里她的人生好像沒有了方向,所以我們也就默許了,可是后來她身體老出毛病的時候依然還要去撿,我們?yōu)榇撕退隣幷?,她嘴上說不撿了,等我們不在家時她依然還會去。有時我接她到我家來,看著地上掉的瓶子她還會撿回家,如果被我撞見,她就像個犯錯誤的孩子趕忙把東西藏在身后,我也就只好裝作沒看見了。 ![]() 小時候的我對媽媽是又愛又怕,因為農(nóng)活太多,孩子多,負擔重,爸爸又不在家,所以媽媽非常勞累,碰著孩子不聽話時媽媽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用她的拳頭打,印象中二哥和三哥因為調(diào)皮搗蛋沒有少挨媽媽的打,我因為老小,又是女孩,膽子又小些,挨打的次數(shù)相對少多了?,F(xiàn)在的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又是叛逆期又是青春期,不能打不能罵,但我回憶一下,好像媽媽的拳頭沒有在我們兄妹的心里留下太多的陰影。每天回到家,最先去看媽媽在家不,只要媽媽在家,就感覺有了主心骨,可以把懸著的一顆心放下。最難熬的就是媽媽不在家的日子,因為爸爸在城里教書,所以一到放假,媽媽就去給爸爸拆洗被子,收拾屋子,難免會住上幾天不能回來。這個時候對我來說簡直是度日如年,每天掰著手指算著媽媽哪天回來。有一次媽媽又去城里了,不巧的是我家一頭很老的羊要生小羊,這頭羊很通靈性,它知道自己生不出來,就站在我家門口的臺子上頭朝南不停地叫喚,我問哥哥為什么,他說這頭羊是在呼喚媽媽為它接生,因為媽媽了解這頭羊的身體狀況,每次都能順利地幫助它生出小羊。后來因為沒有等來媽媽,這頭小羊生下來就已經(jīng)死了,為這事媽媽懊悔了好長時間,后悔不應該在那個時候出門。那時候,我覺得我的媽媽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但等我長大參加工作之后,我反而對媽媽沒有那么親近,也許是覺得媽媽沒文化而且愛嘮叨,不再是我小時候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了吧。直到父親去世后的幾年,我發(fā)現(xiàn)媽媽說話經(jīng)常顛三倒四,走路時抬不起腳,洗腳時彎不下身,衣服經(jīng)常是穿不上、脫不掉,我才意識到媽媽真的老了,有時孱弱的如一個嬰兒,需要我們的照顧,我才真正開始愿意走進媽媽的內(nèi)心??墒且驗楣ぷ髟蛭覜]能一直陪在媽媽身邊,有時候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罪人,不敢面對媽媽期待的眼神,每次我回信陽,她站在家屬樓拐角處拄著拐杖送別我時,我都不敢回頭……。 一直覺得,媽媽的小名“艾“和她本人非常契合。艾草,這在我們老家田邊地頭隨處可見的植物,無需精心栽培,今年割掉后,來年照樣茂盛的生長,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端午時節(ji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條,據(jù)說可以辟邪;艾葉可以食用,在南方就有一種以艾葉為主要材料的美食-艾米果;艾葉還可以入藥,還有時下最流行的艾灸更是為許多人的保健之舉。而我的媽媽就像這漫山遍野的艾草一樣,平凡而又頑強的活著,為我們這個家付出了她的所有。最后的這幾年,媽媽的身體一直不好,她的心臟病頻繁發(fā)作,一犯病就很嚴重,喘得厲害,醫(yī)生說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每次患病醫(yī)院都下病危通知,可是通常在醫(yī)院住了十來天后,她說話的聲音又響亮了,用二哥的話說媽媽又可以和他抬杠了,就這樣反復多次,媽媽都挺了過來,我們都覺得媽媽的生命力是頑強的,可以闖過一次次危險,直到前年八月的一天,哥哥突然打電話來說媽媽突發(fā)腦梗、情況有點嚴重,等我趕回家里,發(fā)現(xiàn)媽媽已經(jīng)半身沒有知覺,時而清醒,時而迷糊,治療了幾天,媽媽又清醒了,于是我們就商量著怎么照顧媽媽,可是沒過兩天,媽媽又再次處于昏迷狀態(tài),醫(yī)生說情況非常不好,建議準備后事,我們也意識到這次媽媽可能闖不過這道坎。2020年10月1日,在舉國歡慶十一和中秋同日的夜里十一點三十五分,在等來大哥的那個晚上,八十五歲的媽媽帶著不舍、帶著病痛、帶著我們兄妹幾個的思念,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從此后,踏進淮濱高中的院里再也看不到媽媽拄著拐杖、駝著背、聳著高低不一的兩個肩膀在家屬樓拐角處等待我的身影,再也聽不到吃飯時媽媽讓我吃這吃那的叮囑,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搟的濃濃的手搟面,再也聽不到媽媽踏著蹣跚的腳步緩緩的走向我問”是麗華嗎、可是麗華來了”那帶著驚喜和期盼的聲音,從此后只能在老家門口的田野里高高的墳冢前問聲“媽媽,你可好嗎”,從此后相見只在夢中。 ![]() “世間的苦啊,愛要離散雨要下,世間的甜啊走多遠都記得回家。”午夜夢回時,我的心里經(jīng)??帐幨幍?,我就又想起了媽媽。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媽媽離開我們快兩周年了,因為疫情,我不能回家給媽媽爸爸上墳,只能把這份憂思賦予這些文字,希望它們能帶去我對媽媽的思念和祝福,相信媽媽有爸爸和爺爺奶奶的陪伴不會孤單。而平凡如我們兄妹幾人在媽媽爸爸為我們撐起的一方天空下,也會像他們一樣繼續(xù)為我們的孩子點亮屋檐下的煙火,隨四季枯榮迎風歌唱,像種子一樣,一生向陽。 楊麗華 寫于2022年清明 01 作者簡介 楊麗華,一個普通的基層法官,熱愛生活,心懷良善。 PART 1 關于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