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簡《秋山紅樹圖》 絹本青綠
126.2×52.7cm,1788年
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藏
明末,出現(xiàn)一些色彩鮮麗少見筆蹤的沒骨山水,常冠以“仿張僧繇”、“仿楊昇”、“仿范長壽”之名,代表畫家為董其昌、藍(lán)瑛及其傳人,近人張爰、溥儒也有此類作品。浙派的殿軍藍(lán)瑛,是以市場為導(dǎo)向的多面手,早年受董其昌沒骨山水理論影響,以張僧繇“凹凸花”及朱紅、青綠色為主造型的沒骨法并參以自身想象,設(shè)色鮮麗,裝飾性強(qiáng)。據(jù)《明畫錄》載,劉度、陳璇、王奐、馮湜、顧星、洪都等人師之。另外,陳洪綬、陳卓等“金陵八家”也宗之。
這幅《秋山紅樹圖》為沒骨重彩,款識(shí)末尾文字為:“歲在戊申,二樵山人黎簡臨并題。”可知該畫系臨摹,作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畫面較為工整精細(xì),水天保持絹底黃色不著一筆,山石為稍深的青、綠、赭三色,再配以紅楓、白云、流泉、木橋、草屋。然而,就其畫面效果而言該畫水平一般,似是仿筆墨刻露板結(jié)的陳卓,秦祖永《桐蔭論畫》謂其:“陳中立卓,筆墨工細(xì),花草、人物,均極擅長。見一絹本山水,千丘萬壑,具有宋人精密,惜無元人靈秀,其病與劉叔憲同。如能于毫尖上,細(xì)心領(lǐng)取,何難與古人后先標(biāo)映,并垂永久?”就該畫而言,用筆用色略顯拘謹(jǐn),層次不多過渡僵硬,題款主體文字為偏正體的隸書,顯得呆板孤立,而位置關(guān)系也齊頭齊尾,幾無參差變化。不過,其自題詩尚可一觀,詩曰:
白云繞紅樹,云氣已歸壑。
何以惜沖襟,弧琴坐江閣。
故人期不來,天寒楓葉落。
黎簡(1747-1799),字簡民、未裁,號(hào)二樵、石鼎道人、百花村夫子,廣東順德弼教村人,清代乾嘉年間詩人、書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