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珺 作者:葉景順 悠久歲月中,江西新建人的祖先在繁重的體力勞動、田間勞作之余,在普遍的年節(jié)習(xí)俗之外,自發(fā)地組織了社火節(jié)。每逢節(jié)日,人人擊器而歌,圍火而舞,抬著“響轎”,從祭祀許愿、祈求豐收,到融洽鄰里、熱鬧歡慶,社火已經(jīng)成為新建縣一項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日前,記者采訪了新建縣文化館館長、副研究員陶學(xué)湖,帶你走進新建縣社火節(jié)。 社在古代指的是土地神。興社火,就是祭祀土地神。 社又有眾的意思。以社為集體,大家擊器而歌、圍火而舞,所以有了社火。 祭菩薩 新建社火自晉代傳承至今 南昌新建縣歷史上是道教凈明道的祖庭,其代表人物許遜因治水有功,受到群眾的愛戴,歷朝歷代都受到香火的祭拜。社火同時又起源于道教文化,自晉代以來,新建縣社火便以一種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傳承下來。社火是新建縣一項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主要分布在新建縣石崗、石埠、西山、松湖、生米、流湖、望城、長堎等鄉(xiāng)鎮(zhèn),在群眾中有非常深厚的民俗情結(jié)。 社在古代指的是土地神。興社火,就是祭祀土地神?!栋谆⑼x·社稷》記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抖Y記·祭法》中說: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社又有眾的意思?!豆茏印⒊笋R》里敘述:方六里,為社。意思是說以方圓六里為一社。以社為一個集體,大家擊器而歌、圍火而舞,所以就有了社火。 社火不僅有它的祭祀性,而且有它濃厚的趣味性、娛樂性。明代畫家唐寅寫春社觀燈很有趣:“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新建縣文化館館長、副研究員陶學(xué)湖表示:“在新建歷史上一直有過社火的習(xí)俗,官府、民間爭相祭祀。社火來源于鄉(xiāng)村,是新建縣民俗的一個重要支點,具有展現(xiàn)新建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文化創(chuàng)造的重要價值。長期以來,社火扎根于新建文化傳統(tǒng),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新建地方特色,體現(xiàn)出新建傳統(tǒng)文化的特殊魅力,見證了新建文化傳統(tǒng)的獨特價值,在贛文化中獨樹一幟,影響深遠?!?/p> 社火飽含農(nóng)民對土地收成的祈愿 社火鼎盛的時節(jié),是在春、秋兩季的春社日和秋社日前后,即春季浸種之前,秋季收獲完畢之后。 春季的社火是人們?yōu)楫?dāng)年即將開始的耕種祈禱,希望土地神能夠在未來的日子里,佑護地方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希望不要出現(xiàn)瘟疫邪疾,不要出現(xiàn)水旱災(zāi)害,平平順順過完這一年。 到了秋祭的日子,社火祭祀的目的和心愿又有所不同。秋谷上場后,一年的收成已經(jīng)在望,田地不負種田人的勞作,多少能給個溫飽,于是人們就感念土地神的功德,感念土地神厚愛子民。人們在獲得了收成后,喜見言表,喜形于色。于是便在鄉(xiāng)場上,在社壇邊,載歌載舞、大吃大喝,歡慶豐收。 陶學(xué)湖介紹,新建社火綿延千年,十分興盛。民間社火飽含農(nóng)民對土地收成的祈愿。新建鄉(xiāng)間的不少地方至今保存有早年祭祀修筑的社壇,就是最好的見證。其中,新建昌邑山西北有個村子至今仍以社壇為名,叫社林周村。因為這個村子的出口就有一座社壇,社壇的周遭長滿了香樟樹,很有些神秘的氣氛。 響轎聲響讓人產(chǎn)生神秘感 陶學(xué)湖表示,響轎是社火的主角之一。這種響轎的機巧并不是由于抬轎的轎扛用料是竹子,竹子發(fā)軟,吱溜吱溜作響,而是由于制作響轎時,工匠有意在響轎的耳邊和轎杠穿插的位子間,所留的空隙不一,造成只要抬動響轎,轎子便會咝咝作響。“制作精良的上等好響轎發(fā)出的響動,人們在一里之外就能聽到,讓人產(chǎn)生一種神秘和神奇感,使人對宗教油然而生一種敬畏和恐懼,從而虔誠頂禮膜拜。響轎的神秘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轎子周圍挑上等樟木人工雕刻的圖案圖騰,既有道教符箓,又有民間俗意,朦朧間讓人覺得深不可測?!?/p> 社火日到來后,人們有的戴上面具,開始儺戲的表演(在新建縣有一種說法叫地戲);有的將得勝鼓從祖祠的祖宗牌位后請下來,盡情地敲上一通。最時興也最有意義的是將供奉在祖祠中的菩薩請出祠堂,安放到幾座響轎上。這幾個菩薩有楊泗將軍(據(jù)說他是二郎神楊戩的兒子)、白馬好漢(白馬道長)、張三大王(赤腳張三)、梅山太子(伏魔三太子)、陽神菩薩(毫毛生光,陽神老成)等。最后一頂轎子是鎮(zhèn)國將軍。這位鎮(zhèn)國將軍在每個村子中供奉的對象不同,名號也不同,應(yīng)該是在這個村歷史上,為村子的興旺發(fā)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甚至為村中謀利捐軀的人物。 響轎出祖堂的一刻,是社火活動高潮到來之際。這時,菩薩在前、龍燈在后,鑼鼓、爆竹齊鳴,周圍四鄰八村的人都來看熱鬧。幾聲土銃響過,響轎游街的時候就來到了。響轎和龍燈圍著自己村子里的山塘、水田、山林、水井、祖堂,逐村挨戶游個遍。所到之處,都有戶家焚香燃爆相迎。 民間有謠歌唱得好: 社公社婆,打面大鑼。 娘老子磕頭,爺老子裝香。 忙得媳婦團團轉(zhuǎn),籠里捉雞又捉鵝。 采茶戲吸引四鄉(xiāng)八鄰 響轎回到祖祠后,還有新一輪的熱鬧場面開始。村里眾家請來的采茶戲班子,開始在臨時用門板搭起的戲臺上粉墨登場。新建有句俗語:鑼鼓一響、腳板發(fā)癢。眾多看客云集在村場中,只被這地方戲渲染得激情四射,有的熱淚橫流、有的得意忘形。戲中主角的遭遇深深地感動了臺下的看客。有人隨著臺詞喝彩,有人隨著唱詞和聲。戲臺的旁邊,一張張四方桌、八仙桌一溜排開,一張桌子就是一個人堆。有人在麻將桌上大呼小叫,有人在牌九桌上爭吵不休。女子們踢毯子、男子漢舉石錐。孩子們在大人群中嬉戲打鬧、穿梭不停。大人小孩各有營生,整個村子成了快活林。 到了午飯時分,每家每戶在這之前好幾天向自己的親戚朋友發(fā)出邀請,務(wù)必請親戚朋友眾客人在村中的社火日來家中做客。主人必不計較客人所帶禮物多少。早年,很多親戚會提前在家中用粘、糯兩種米同時磨碎,然后用一種木刻的木模,內(nèi)中或刻喜字、或刻福字、或刻壽字,新建人把這種木模叫做蓋粑。將糯粘兩種米粉糅合后,將米粉泥一小塊、一小塊填入木蓋粑中。很快,一個個模子填滿的米粑便做出來了??腿藥砦丛羰斓纳w粑做禮物,上門晉見。主人便興高采烈將客人迎進屋,好茶好酒款待。 社火節(jié)激發(fā)鄉(xiāng)鎮(zhèn)經(jīng)濟活力 社火的日子,也是民間的趕墟日。到了過社火的日子,只要聽聞那個村子過社火,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小商小販,賣藝變戲法、演雜技的都會適時趕到,用自己熟悉的門道賺看客的錢。女孩子尋找各種美麗的發(fā)飾,男孩子尋找自己適用的圍布汗巾。老人們試戴禮帽(筒帽)、試用手杖,孩子們尋找適合對味的小吃,象南昌地區(qū)盛行的白糖麻糍、麻花、凍米糖、屁股餅等。 陶學(xué)湖告訴記者,“社火節(jié)上甚至還有占卜算卦看面相的也來湊熱鬧,不少叫花子也趁社火不辭主、不欺客的習(xí)俗,前來分一杯羹。每逢社火節(jié),因為人氣旺,同時也激發(fā)了鄉(xiāng)鎮(zhèn)經(jīng)濟活力。社火節(jié)發(fā)展到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不小的變化,比如時間上的延長,晚上依然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增加了夜間的露天電影等各種娛樂元素。社火帶給鄉(xiāng)民快樂的同時,也傳承了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當(dāng)?shù)孛袼住!?/p> 以擺酒席多為榮陋習(xí)當(dāng)棄 爆竹聲響后,緊接著,全村便充溢在酒肉香氣之中。酒席宴上,主人也會熱切地帶領(lǐng)客人看自己的秋收冬藏、富庶殷實。酒桌上,主人也會拿出自家釀制,埋在泥土中多年的上等佳釀清明酒款待賓客。好酒好菜一桌,山珍水味,只要山上找得到的,湖中撈得到的,用錢買得起的,珍貴菜肴都上桌,顯示主人在村中名甲一方,他人無可比擬。 陶學(xué)湖表示:“每逢社火,我們有個不成文的陋習(xí),村子里每家都以客人來得多、擺的酒席多為榮。到了社火這一天,如果自己家里才來幾個客人,主人一定會灰頭垢臉,在村眾面前抬不起頭。有些家境貧寒,做不起東道主的家庭,只有去村中祖祠,幫眾家做些打雜之類的瑣碎事,賺些酒肉待客。我還是倡導(dǎo)每個家庭量力而行,注意消費方式,不要光好'面子’,畢竟社火節(jié)的意義不在攀比,而在祝愿?!?/p> ■信息日報記者葉景順文/圖 |
|
來自: 周文史研究會 > 《風(fēng)俗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