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婦女在月經期間或月經前后,常感腰酸、乳脹,乏力以 及腹部輕微隱痛,這是正?,F(xiàn)象,但有的婦女在每次月經來潮時 ,下腹部痛得厲害,影響工作,這卻是病態(tài),醫(yī)學上稱為痛經。 嚴重的還伴有頭痛、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等,就更加 難受了。 不太嚴重的痛經,可以酌情使用以下簡易治療。 ①痛時用灸條熏烤下腹部的關元穴針刺雙側三陰交穴,手法 稍強,留針15分鐘; ②用丹參30克、延胡索15克,用醪糟水或溫開水吞服; ③用艾葉、制香附各10克煎水,再加紅糖一匙,分2-3次服; ④用益母草膏120克,加紅糖適量,分三次沖服。 痛經比較厲害,使用以上治療無效時,應進一步辯證論治。 肝郁氣滯:經期腹痛,并有乳房胸脅脹痛、月經差前錯后、心情煩躁、飲食減少。應當采用舒肝解郁、行氣活血的治法,常 用香附丸、四制香附丸、婦科調經片等中成藥治療。 寒凝氣滯:經期腹部冷痛,月經量少,顏色暗紅或色黑,經 期延后,并有怕冷肢涼、腰酸腿軟等癥狀。應當采用溫經止痛的 治法,常用經期腹痛丸、艾附暖宮丸治療;如果月經差前錯后,月經夾有血塊者,又宜使用調經活血片,既可溫經散寒,又能行 氣活血。 血瘀停滯:行經腹痛,月經量少,夾有血塊,而且大多經期 不準,應當采用活血化瘀的治法,常用當歸丸、婦女痛經丸、益 母丸等中成藥治療。 氣血不足:月經不準,經期腹痛,月經量少色淡,并有頭昏 眼花、氣短乏力等癥狀。應當采用雙補氣血的治法,常用八珍益 母丸、烏雞白鳳丸、坤順丸等中成藥治療。 防治痛經,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講究經期衛(wèi)生,保持外陰 清潔;②注意經期保暖,避免受涼;③月經期不能冷水淋浴和游 泳;④經期不要吃冰糕、冰水;⑤對月經要有正確的認識,消除 緊張心理。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89.實用偏方秘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