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編說 終身學習,終身進步。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職業(yè),更應該如此。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是我們在學習之前要想清楚、弄明白的。一起看田冰冰老師給出的經(jīng)驗—— 學習滋養(yǎng)教師的精神面貌。而教師的學習,不應僅局限于閱讀,應該是靈活多樣的,讀好書、交高人、做研究、寫美文,是學習型教師自主成長必備四件套,各有效用,相輔相成,力爭讓學習成為一種常態(tài)。 No.1 讀好書 學海無涯“書”作舟,貴在常態(tài)多維閱讀,學著常讀常新,思路開闊。 曾經(jīng),女兒的舞蹈老師告訴她,“舞蹈,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教師學習,也是一樣?!耙蝗詹蛔x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苯處熼喿x,得當成終身學習習慣。 1. “有目標”與“無目標” 買書要有目標,讀書也要有目標。給22年閱讀計劃訂個小目標,從每月一本書開始,月初開啟,月末打卡,讀完一本書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像對待學困生一樣來對待自己。不貪多求全。工作忙時,哪怕只讀三兩頁,都是了不起的堅持。書不一定都要讀完的,照樣可以邊讀邊丟。出差時帶本訂閱的雜志,路上看完就丟掉了,有效利用車上空閑時間;只有某些章節(jié)對自己有用的書,那就只讀某些章節(jié)。適時放棄,也是對自己的時間負責。 2. “多方向”與“單方向” 精心挑選的書,有著不同凡響的魅力,常常讓人廢寢忘食。讀得下去的書,不要介意別人對書目鄙夷的眼神;讀同行非常贊賞的書,是基本的品質(zhì)保障;讀有療效的書,是自我調(diào)整的“大補神器”;讀跨界的書,是開拓思路的有效渠道。 No.2 交高人 學海無涯“友”作舟,重在迷途引領導航,學著邁開步子,從容提升。 能聽、善聽、勤聽別人的批評和指點,往往對成長道路能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精挑“智者”為師,或廣交高人為友,用他們用先知先覺的姿態(tài)作為我們的成長顧問,往往容易幫助我們找到困境中的優(yōu)化“解題方案”,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1. “一言力”與“診斷力” 同行中的高人,往往都是業(yè)界中的明白人、思想者。他們一般擁有扎實的行業(yè)經(jīng)驗積累,良好的洞見能力和診斷能力。 在賽課征戰(zhàn)的日子中,教練告訴我,如若太艱難,不妨嘗試“亂過幾日”。工作節(jié)奏也有慣性。亂過,并非肆意放縱,而是刻意的節(jié)奏調(diào)整。 良言一句三冬暖,建議不在多,而在精。關鍵一言,精準診斷的能力,往往令建議也成為了“珍藏版”行為準則。把有啟發(fā)的話,當成擦肩而過的心靈雞湯,還是明理啟智的行事準則,關鍵在自己。 2. “長鏡頭”與“大格局” 高人的冷靜指點,和親友的溫暖叮嚀,最容易產(chǎn)生的差別就是思想的“長度”和“寬度”的不同,貴在遠見卓識,難在不拘小節(jié)。 高人與我們指點迷津時的“長鏡頭”,往往著眼長遠看問題。高人與我們指點迷津時的“大格局”,往往更是一個人內(nèi)心世界中胸襟的體現(xiàn)。察納雅言,善聽異口異聲,在個人思路與友好建議中互參,更容易找到優(yōu)化發(fā)展道路的“解題方案”。 保持空杯的心態(tài),善于聆聽不同朋友的想法,最大限度地開門納諫,這是向高人學習有望滿載而歸的前提。 No.3 做研究 學海無涯“研”作舟,博在持續(xù)深耕研究,學著定根一處,向下扎根。 必須糾正一個觀念,教育研究不是玩的文字游戲紙上的套路,更重要的是擁有問題意識和解題能力,在回頭看和向前看中,向現(xiàn)場學習,向過去學習,在研究中思考、奮進,才能改變現(xiàn)場,改變教育生態(tài)。 1. “問題力”與“解題力” 看到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可以改善的空間,這種“看見”的能力,常常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準的體現(xiàn)。教育行業(yè)兼顧指導和服務的雙重職能,擁有看見問題的能力,并敢于、善于、勤于從自身問題找原因,才更容易找到破解僵局的突破口。沒有問題能夠形成真正的無解之局。敢于破局,來自于有回到現(xiàn)場的意識,更來自于要有自內(nèi)而外打破僵局的魄力。 解題能力,需要拋開情緒本身來解決問題。逢有問題交流,難免有情緒碰撞,經(jīng)得起磕磕碰碰,善于忘記那些小摩擦和不愉快。解題能力,需要有錯能糾,有錯必糾。當老師的,不必死撐著師道尊嚴的面子。哪里出錯改哪里,善于調(diào)整,就是陪伴學生的共同成長。 2. “回頭看”與“向前看” 在總結中開啟,是很多教育同仁值得稱道的常態(tài)習慣。復盤現(xiàn)場,是為了更好地看見現(xiàn)場;回頭看,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才能以利再戰(zhàn)。成功,是經(jīng)驗。失敗,也是經(jīng)驗。不敷衍塞責,不妄自尊大。努力不重蹈覆轍,就算很聰明的。 善找問題,更要善于固化經(jīng)驗,要凝聚的是成功的經(jīng)驗、失敗的教訓、平庸的破局,休眠后的振作,讓成敗都能累積成為明天爬坡上坎的臺階。固化經(jīng)驗,要重視那些土得都拿不上臺面的有意思的思考,記住它,并且做自家土經(jīng)驗的堅定執(zhí)行者和記錄者。 自己是自己的老師,堅持在常態(tài)的“看見”中自修,才有望打破教育僵局之殼,破繭成蝶。 No.4 寫美文 學海無涯“思”作舟,難在不斷思考轉化,學著先說清楚,再寫清楚。 所有學來的東西,終歸是要轉化到實踐中,落腳到個人的理念中。有效的學習轉化,來自于扎實的實踐,也來自于勤懇地紙上耕耘。寫作,是梳理個人成長的重要過程,是學習內(nèi)省的必備階段。 1.“收納心”與“轉化心” 有好思路沒時間寫的時候,先把這些東西當成素材積累下來。哪怕是朋友圈中的幾十字都是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你也可以有寫作秘書。班級活動后,學生的同題作文,家長對活動的評價反饋,都是你的論文中可以引用的精彩素材。如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組建成班級活動的簡報組,這都為沉淀第一手班級素材提供了可能。不一定只有發(fā)表文章或形成專著才叫成功。今天成功和一個學生對話,把特殊案例中的經(jīng)驗提煉成一般性經(jīng)驗,明天可以幫助你對付新的問題;今天整理好的復習資料,不要考試一結束就送進了廢品站.明年帶新的學生,還可以重復使用。要有成果意識,當好經(jīng)驗的收納工,讓各類“準成果”有了日后轉化的可能。 2. “別猶豫”與“少拖延” 盡早放棄“到處依靠拐棍”的心。最好的經(jīng)驗,不是華美的文字,是樸素的真經(jīng)驗。勇于展現(xiàn),不一定是獻丑。當你克服了唯恐落筆不成文的膽怯,你就有了亮相寫作舞臺的機會。 今天的垃圾素材,明天有可能成為閃耀著思想光輝的金子。上課過后的幾句反思,班級活動過后發(fā)給朋友圈……最開始見啥寫啥,慢慢找到感興趣的路徑后,沿著一處持續(xù)寫就更厲害了。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要有走到終點的能力。你的文庫中不能只有半部專著或虎頭蛇尾的“未完待續(xù)文”。要像對待學困生一樣,對待自己的教育寫作。常給自己設些獎品,哄著自己多寫一點點。定期為自己發(fā)點兒福利和獎勵,為自己能夠堅持記錄下只言片語,只為養(yǎng)成寫作的微習慣。 重新認識終身學習的力量。教育人在動靜相宜的實踐探索中,去改善渾渾噩噩的無目標前行的狀態(tài),調(diào)校工作的年度目標和發(fā)展方向,清晰而淡定地擁抱每一個嶄新的日子,這正是虛長的年歲所給予我們的厚賜。 (作者系杭州市春暉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全國知名班主任) 文章作者|田冰冰 微信編輯|宋佳欣 |
|
來自: 龍君9x2ulkcsay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