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是作家三毛的生日,如果尚在世,如今應(yīng)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
48歲那年,她猝然離世,為她極具戲劇色彩的一生畫上了句點。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當(dāng)是如此。
有多少人曾在上課時偷偷在桌子里面藏著一本三毛的書,趁老師不注意讀上幾頁;多少人因為她而向往遠(yuǎn)方,不管是神秘的撒哈拉沙漠,還是美麗的西班牙小鎮(zhèn);又有多少人在她和荷西身上讀到了最甜又最殤的愛情……
三毛曾說:“我不會講什么大道理,因為我沒有學(xué)問,但是,我愿意在將來的日子里,仍做不斷的努力,以我的手,寫我的口,以我的口,表達(dá)我的心聲。”
世人喜歡三毛,是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本真,把生命的熱情、熱愛,融于生活中的點滴。
無法去流浪的我們,跟著她的文字,去了不同的地方,見了不同的人,聽了不同的故事。
今天還喜歡三毛的人,內(nèi)心一定還保持著自我的本真和對遠(yuǎn)方的向往。

在三毛的一生中,荷西之死是最大的轉(zhuǎn)折點。
此前的她,自由、喜悅、熱情,直到荷西因為潛水一沉不起,這一切都戛然而止。
她說:“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span>
而生命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也讓她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沉淀,這些在荷西去世后她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中一一呈現(xiàn)。
西班牙的加納利群島,與撒哈拉沙漠隔海相望,是三毛在歐洲的故鄉(xiāng),是她生活靈感的寶地,也是三毛與荷西忠貞愛情的最后見證之地。
《溫柔的夜》就記錄了三毛在加納利群島的生活。
“我們現(xiàn)在的家,坐落在一個斜斜山坡的頂上。廚房的后窗根本是一幅畫框,微風(fēng)吹拂著美麗的山谷,落日在海水上緩緩轉(zhuǎn)紅,遠(yuǎn)方低低的天邊,第一顆星總像是大海里升上來的,更奇怪的是,墻下的金銀花,一定要開始黃昏了,才發(fā)出淡淡的沁香來。”
這是三毛對家的描述,令人心馳神往。
在這里,她和瑞士來的小學(xué)教師一道拾荒,與流浪的日本青年成為至交好友,祭奠安眠于公墓而素未謀面的故鄉(xiāng)人,在酷熱的西非為荷西艱難地討薪水,對付“難纏”的左鄰右舍……
這本書里的三毛,初為人婦,對生命充滿喜悅、激情與理想。熱情、樂于助人、廣交朋友、四處流浪。
她在《溫柔的夜》中說到:“我是旅行老手,不會出錯,萬一飛機(jī)出事,亦是命中注定,不必悲傷,人生聚散都是容易,要有大智慧來接受,我對你們,亦有心理預(yù)備,所以我們?nèi)叶际菆詮?qiáng)的人,要有老莊哲學(xué)的想法,大而化之,才是天下第一人。 ”
這是她的生死觀,冥冥之中,也暗合了她日后主動與世界告別的決定。

面對荷西的猝然離世,面對生命的無常,三毛無可奈何,唯有將悲痛訴之于流浪與文字。
回首往事,她更多地想到人生的意義、目的、價值,更深入地考慮生與死、虛無與永恒的命題。
從西班牙返臺后,三毛再度出走,游歷中南美洲,墨西哥、洪都拉斯、巴拿馬……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風(fēng)土人情,匯集為她的作品《萬水千山走遍》。
盡管南美國家風(fēng)情各異,但這本書的底色是憂郁而沉重的。
這是三毛的療傷之旅。書的一開頭,三毛就寫到:
“大地啊,我來到你岸上時原是一個陌生人,住在你房子里時原是一個旅客,而今我離開你的門時卻是一個朋友了。
當(dāng)飛機(jī)降落在墨西哥首都的機(jī)場時,我的體力已經(jīng)透支得幾乎無法舉步。
長長的旅程,別人睡覺,我一直在看書。眼看全機(jī)的人都慢慢地走了,還讓自己綁在安全帶上。
窗外的機(jī)場燈光通明,是夜間了?!?/span>
她已經(jīng)走到了地球上離家、離荷西最遠(yuǎn)的地方,但是失去摯愛的傷痛,一刻都沒有停止。
她在書中說:“世上的歡樂幸福,總結(jié)起來只有幾種,而千行的眼淚,卻又千種不同的疼痛,那打不開的淚結(jié),只有交給時間去解。
有一日安妮與我說起美國這個國家,我說那兒只有一州,是我可能居住的地方。
'是緬因州嗎?’她笑著說。
'你是怎么曉得?’我看了她一眼。
'那個地方寒冷寂寞而荒涼,該是你我的居處?!?nbsp;”

荷西的死對三毛是一場劫難。
“許多個夜晚,許多次午夜夢回的時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幾成瘋狂,相思,像蟲一樣地慢慢啃著我的身體,直到我成為一個空空茫茫的大洞。
夜是那樣的長,那么的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淚,永遠(yuǎn)沒有滴完的一天。
我總是在想荷西,總是又在心里自言自語:感謝上天,今日活著的是我,痛著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來忍受這一分又一分鐘的長夜,那我是萬萬不肯的。
幸好這些都沒有輪到他,要是他像我這樣地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爭了回來換他?!?/span>
這是她在《夢里花落知多少》一書中的敘述,透著讓人心疼的感傷。
《夢里花落知多少》記錄了荷西過世后三毛的生活。
她感嘆命運的捉弄:“生活就是這樣,永遠(yuǎn)占領(lǐng)著絕對領(lǐng)導(dǎo)地位。當(dāng)無數(shù)的傻子高呼著自己控制了生活自己掌握了命運,卻沒有看到生活站在更高的蒼穹之上,露出譏笑嘲諷的面容?!?nbsp;
也記錄刻在心上的痛苦:“有些人會一直刻在記憶里的,即使忘記了他的聲音,忘記了他的笑容,忘記了他的臉,但是每當(dāng)想起他時的那種感受,是永遠(yuǎn)都不會改變的。
她一次次寫下對荷西的愛:“埋下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盡管沒有眼淚?!?/span>
我們愛她身上的真實,但也正是太過真實,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快樂,自己的痛苦,每一個記錄內(nèi)心之痛的文字,都等于讓自己又痛了一遍。
48年,三毛用她的一生,告訴我們什么是心靈的自由:沒有偽裝、沒有束縛。最后自縊的決定,或許也是讓自己的身體得到最終的自由吧。
受到三毛的影響,很多人最大的夢想就是在浮華的世界里擁有自己的安靜角落,率性而活。
在三毛的文字里,我們看到世界之大,也感受他人的快樂與痛苦。
生命如她所說,“人生聚散都是容易,要有大智慧來接受”,或許每個人的成長與蛻變就是在學(xué)習(xí)聚散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