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說:“兔絲非無根也,其根不屬也,茯苓是?!?/p> 我們以為,菟絲草是沒有根的,其實真相不是這樣的,菟絲草的根和茯苓連在一起,它們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 世界上,任何生命,都不可能是單獨存在的。懸崖上一株孤零零的野草,看起來無依無靠,其實它是背靠懸崖的,要不然,早已枯萎。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往往會有這樣的感嘆:舉目望去,無依無靠。每個人都在靠自己,狠狠賺錢,使勁攀高,有錢有勢就是最大的底氣。 當你老了,就會發(fā)現(xiàn),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真情。你走不動的時候,起碼還要有人,給你推輪椅,端飯端水。病痛中,有親人握著你的手,不離不棄。我們就像菟絲草和茯苓一樣——本是同根生,哪能分彼此? 悟透了人生的真諦,成功的認知,就改變了。錢再多,也不及“家庭成功”。 02 親人不睦,家庭必敗。 《呂氏春秋》里寫了這樣一個故事:越王授有四個兒子,按照常理,總有一個兒子可以接替王位。 授的弟弟豫很想坐在王位上,因此他想要讓授斷子絕孫,內(nèi)心的狠毒,路人皆知。 豫造謠生事,讓授失去了三個兒子。眼看,計謀就要得逞了。授的最后一個兒子果斷采取反制措施,派人圍住了宮殿。 越王授非常不理解兒子,嘆息:“我因為沒有聽從豫的警告,導致兒子如此這般。” 有道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作為讀者,都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越王內(nèi)外不分,導致家庭失敗,也弄丟了自己的位置。 當我們在感嘆古人的時候,再看看身邊人——對外人和藹可親,對人氣憤不已。我們都被假象,蒙住了眼睛,沒有跳出圈子去看圈子。 為了爭奪父母留下的財產(chǎn),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說話;為了多留一些私房錢,防止愛人背叛家庭,因此夫妻鬧得不可開交,從自私的那一天開始,心已經(jīng)飛出了家庭之外;兒女隨便找一個理由,就拒絕供養(yǎng)父母。 有時候,我們要這樣想,一個家庭,本來有一棟房子、一大筆存款、一份事業(yè),一旦鬧翻了,所有的東西,都是四分五裂,還談什么成功? 如果有外人干預,就變成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格局,外人占了便宜,還變成了你的“哥們”。 03 家庭成功,諸事可成。
家人之間,是一種互相幫助、相互監(jiān)督、彼此成就的關系。 其一,家有家規(guī),嚴以修身。 西漢文學家韓嬰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宰相田子休假時,有人送了很多金子給他。母親知道后,嚴厲訓斥:“你的俸祿,不會有這么多。你還是老實交代吧,趕快把金子拿走?!?/p> 田子羞愧不已,主動把金子交給君王,請求從嚴處理。君王認為,田子的母親,教子有方,這些金子,就獎勵給“她”。
如果一個人身體不正,那么就會得到不義之財,從而把所有的財富,都虧損掉。因此,家人互相提醒,進一步完善家規(guī),可以把握錢財?shù)那?,從而,每一分錢,都是問心無愧。 其二,家人互助,如沐春風。 我們總是把家庭比喻成溫馨的港灣,可是有沒有想過,誰來創(chuàng)造這個“港灣”? 小時候,依靠父母,我們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當父母老了,還能依靠誰?因此,我們拿起父母的接力棒,成為父母的依靠。 后來,我們還有了婚姻,夫妻變成了相伴一生的家人。 這輩子,夫唱婦隨,婦唱夫隨,即便家庭陷入了低谷,也有溫暖的煙火氣,還能看到希望。 推開門,遇見一縷春風,這就是一個人努力賺錢的動力之源。 其三,勤儉持家,歲歲有余。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有人出門賺錢,有人在家管錢,還有人算賬投資,錢就會慢慢增加。最可貴的是,大家一起節(jié)約,到了年底,有一筆存款。 其四,兒女爭氣,世代興旺。 在社會上,很多農(nóng)村的父母,培養(yǎng)出了有出息的兒女。從此,家庭變得富有了。如果每一代人,都能夠超越父母,這樣的家庭,就可以持續(xù)走向高處。 別總是嘆息,家庭太窮。只要家庭成功了,事業(yè)、金錢、愛情、親情、讀書,都會成功。 04 古時候,周國有一個叫申喜的人,他和母親分散了,因此非常傷心,也很留意那些流落街頭的人。 有一天,一個乞丐在門口唱歌,他把乞丐請到屋里,仔細詢問,才發(fā)現(xiàn),這就是“母親”。 古人說:“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 母親和子女,就是一個身體分成了兩半,任何時候,都是有心靈感應的。因而,我們常常說:“傷在兒身上,痛在母心上?!?/strong> 當然,好的家庭,需要經(jīng)營。溫和的語言、換位思考、不計舊賬、不嫌貧愛富......把這些小事做好了,家庭自然會有力量。
愿你我,牽著家人的手,風風雨雨一起走。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