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話:“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這是什么意思呢? 這句話出自南北朝時期文學(xué)家殷蕓的著作《殷蕓小說·吳蜀人》:有四個書生準(zhǔn)備去京城,他們一起結(jié)伴同行。在途中,他們談起了個人的遠(yuǎn)大理想。 ![]() 一個說,學(xué)而優(yōu)則仕,揚州是個好地方,希望自己能去揚州做刺史。 另一個說,我不想當(dāng)官,有錢能使鬼推磨,我的愿望是發(fā)大財。 還有一個說道,你們都太俗,人間固然繁華,哪里趕得上神仙逍遙自在?我只想著有朝一日能騎上仙鶴升天成為神仙。 第四個書生微微一笑,幽幽地說道:“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這簡單的一句話,就把前面三人的愿望都囊括了。 ![]() 由此可見,在南北朝時期,揚州就是人人羨慕的好地方了。后來,隋朝統(tǒng)一了全國,目光超前的隋煬帝集全國之力,征發(fā)了百萬計的民工,耗時六年,開鑿溝通了整條京杭大運河。 從此之后,揚州成為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憑借漕運之利,揚州富甲江南,成為那時我國最富裕、繁華的城市。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是后來的事,在那個時候,蘇杭對于揚州來說,還都是他的小弟。 唐朝著名詩人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二首·其二》客觀地評論:“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span> ![]()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到了唐朝,揚州更是成為了僅次于首都長安的全國第二大都市。即使是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也只能位于揚州之后,人稱“揚一益二”,這個“益”指的就是成都。 那時候的揚州是“南北要沖,百貨所集”,阿拉伯、波斯、印度、日本、高麗等外國的商人乘船而來,云集揚州,大肆采購貿(mào)易。他們帶走了貨物,留下了無數(shù)的金錢財富。揚州有了錢,樓堂館所蓋了起來,相應(yīng)配套的餐飲、娛樂項目在揚州也更加興盛起來,淮揚菜、揚州青樓歌舞名聲在外。 這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文人雅士們豈能不知?他們聞風(fēng)而動,他們迅速聚集到的揚州,數(shù)量占據(jù)了全國的一半,《舊唐書》記載:“天下文士,半集維揚”。 ![]() 詩人們來到揚州,他們流連于湖光水色,往返于青樓歌舞,陶醉于淮揚美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 李白聽說孟浩然要去揚州,一臉羨慕地寫下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杜甫是詩史,他心懷天下,當(dāng)然最關(guān)注民生,他興致勃勃地寫道:“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流。” 杜牧年輕時在揚州為官,他夜夜瀟灑風(fēng)流,后來他自己懺悔道:“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張祜更是對揚州喜歡的不要不要的,以至于他認(rèn)為:“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歷代歌詠揚州的詩詞不勝枚舉,為了方便大家了解,筆者精心選取了十二首著名的唐詩,一起來欣賞大詩人們心中的揚州吧: ![]() 一、《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青山隱約可見,綠水迢迢千里,秋日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凋。幽靜的夜里,皎潔的月光映照著二十四橋,老朋友你身在何處,教著美人吹簫? ![]() 杜牧可以說是揚州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他在揚州工作過、生活過、也愛過,他寫了許多首關(guān)于揚州的詩,所以我把他排在第一位。 833年,三十歲的杜牧被調(diào)任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處,擔(dān)任推官一職,后轉(zhuǎn)為掌書記,類似現(xiàn)在的秘書長。韓綽是杜牧的同事,后來擔(dān)任淮南節(jié)度使判官,兩人的關(guān)系非常鐵。二年之后,杜牧高升,到長安就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杜牧思念老朋友,就寫了這首詩寄給韓綽,調(diào)侃老朋友晚上的風(fēng)流生活。在韓綽去世后,杜牧還寫了《哭韓綽》一詩。 怎樣才能算是鐵哥們呢?一起扛過槍的戰(zhàn)友是,一起同過窗的同學(xué)是,還有一種,就是杜牧和韓綽這樣的。 ![]() 二《贈別》二首其一 唐: 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十三四歲的少女體態(tài)輕盈婀娜,舉止美好迷人,就像二月里初現(xiàn)梢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繁華的揚州城中,十里長街上有多少歌舞樓榭,卷起珠簾翠幕中的美人佳麗,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她。 ![]() 杜牧在揚州的日子無疑是香艷的,他“十年一覺揚州夢”,結(jié)識了美女佳人無數(shù)。二年后,杜牧?xí)x升監(jiān)察御史,要到長安任職,在要離開揚州時,他與一位最相好的歌姬告別,寫下這首著名的詩相贈。 杜牧才華橫溢,審美眼光獨到,他筆下的美人是如此的嬌柔,在“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上如同鶴立雞群、眾星拱月,怎么忍心別離呢? 《贈別》其二寫得也很著名: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 三、《遣懷》 唐: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在揚州的時候,三十歲的杜牧年輕英俊,瀟灑風(fēng)流,晚上經(jīng)常一個人獨自去逛青樓。 他的領(lǐng)導(dǎo)牛僧儒,知道了這事,認(rèn)為這是個人隱私,是社會風(fēng)氣所致,就不便勸阻。但是,他秘密地安排了三十名便衣士兵,在暗中輪流保護(hù)他,把他每晚的行蹤記錄下來,報給牛僧儒。這事杜牧一點也不知道。 ![]() 大和九年,杜牧升任監(jiān)察御史,牛僧儒設(shè)宴為他餞行。喝酒的時候,牛僧儒語重心長地勸說:“在京城不比在地方,行為要檢點,不要拈花惹草,給政敵以把柄?!?/span> 牛僧儒見杜牧很不高興,還不服氣,他微微一笑很傾城,就叫仆人拿出一個匣子,遞給了杜牧。杜牧打開一看,里面都是一些小紙條,記錄著某月某日杜牧晚上在某地的行蹤報告。 杜牧很感動,自己的長官這么秘密地保護(hù)他,他也感到悔恨,到長安之后,杜牧檢點了很多。 多年之后,杜牧回憶起在揚州的那段醉生夢死般的生活,恍惚如隔世,他懺悔不已,寫下了這首詩。 ![]() 四、《縱游淮南》 唐:張祜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揚州的街道有十里之長,繁華的市場處處相連。月明之夜,佇立橋上看美女神仙。人生一世,要死就應(yīng)該在揚州死,禪智寺和山光寺風(fēng)光旖旎,就是兩塊風(fēng)景絕佳的墓田。 禪智寺和山光寺都在揚州,張祜在游覽之后,被揚州秀麗的景色深深吸引,他得出這個結(jié)論,要死就死在揚州,要埋就埋在禪智寺和山光寺。 ![]() 張祜字承吉,他出身豪門世家,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nèi)名士”之譽。他是杜牧的好朋友,杜牧曾經(jīng)寫給張祜一首詩,其中一句“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張祜作詩的時候非常專心,他反復(fù)吟誦,仔細(xì)雕琢字句。妻子兒女每次叫他,他都不應(yīng),只是說:“我正要口里生花,哪里還顧得上你們啊。”這樣專心致志創(chuàng)作的張祜,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將近四百首優(yōu)美的詩歌。 ![]() 五、《夜看揚州市》 唐:王建 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 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揚州城的夜市很繁華,千萬盞燈火映照著碧云,高樓里到處都有盛裝打扮的美麗女子,那些尋歡作樂的游客紛紛而來,絡(luò)繹不絕。如今的天下紛亂,已經(jīng)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但是,揚州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王建與大詩人張籍齊名,都擅長樂府詩,人們稱他倆為'張王樂府'。這首詩是王建在奉命出使淮南,夜游揚州時有感而作。那時候揚州的夜市燈火通明,徹夜不散,可見揚州這個大都市是多么的繁華、富裕、熱鬧。 ![]() 六、《憶揚州》 唐: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揚州的少女很嬌美,她的臉上怎能藏住眼淚,她的眉梢很容易讓人看出她的憂愁。如果說明月的光華有三分,揚州絕對占據(jù)了最好的兩分。 這首詩里有一句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在談?wù)撈饟P州時,經(jīng)常被人們引用。 ![]() 七、《宿揚州》 唐:李紳 江橫渡闊煙波晚,潮過金陵落葉秋。 嘹唳塞鴻經(jīng)楚澤,淺深紅樹見揚州。 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 今日市朝風(fēng)俗變,不須開口問迷樓。 ![]() 這是李紳從南京乘船沿大運河經(jīng)過揚州,在揚州住宿時寫的一首詩。詩的前兩句描寫李紳在船上遠(yuǎn)望揚州的景象:橫渡那煙霧籠罩著的長江寬闊水面,路過南京已經(jīng)是瀟瀟落葉的深秋了。叫聲凄清的塞北大雁飛過楚地湖澤,深深淺淺的紅樹圍繞著的就是揚州城。 接著一句描繪揚州繁華的夜景:夜晚橋梁上的燈火輝煌接連著天上的星光,圍繞揚州城的江水中,游船上高聳的桅桿接近了斗牛。 最后一句,是表達(dá)李紳對揚州的贊美:現(xiàn)在揚州的社會風(fēng)氣已經(jīng)比隋朝大為好轉(zhuǎn),已經(jīng)不需要開口詢問當(dāng)年隋煬帝的迷樓在何處。 ![]() 李紳是唐朝著名詩人,他早期的詩《憫農(nóng)》膾炙人口:“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對農(nóng)民表示了深深地同情。進(jìn)士及第后,李紳的官越做越大,封趙國公,拜同平章事,成為當(dāng)朝宰相。但是,他的憫農(nóng)思想?yún)s不見了,成為一名生活豪奢、濫施淫威的酷吏,最終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懲罰。 八、《過揚州》 唐:韋莊 當(dāng)年人未識兵戈,處處青樓夜夜歌。 花發(fā)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風(fēng)多。 淮王去后無雞犬,煬帝歸來葬綺羅。 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 ![]() 韋莊是晚唐的著名詩人,那時大唐朝廷已經(jīng)失去了對地方軍閥的控制,地方軍閥武裝割據(jù),戰(zhàn)亂不止,揚州也未能幸免。 往昔繁華的揚州,今已今非昔比,顯得冷冷清清,凄凄涼涼,二十四橋上空空蕩蕩,十分寂寥。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昔日綠柳成陰、楊花拂面,而今卻摧殘得不成樣子。韋莊用這首詩譴責(zé)了軍閥混戰(zhàn)帶來的惡果。 ![]() 九、《解悶》 唐:杜甫 商胡離別下?lián)P州,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流。 766年,杜甫漂泊在四川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縣),他生活困頓,心情苦悶,寫下了《解悶》這一組詩,這是其中之一。 杜甫看到江上往來經(jīng)商的胡人們,乘船離開夔州,他們要順流而下奔赴揚州,不禁回憶起自己年輕時漫游吳越、登上西陵驛樓的舊日游蹤。為了詢問淮南現(xiàn)在米價的貴賤,我也決定乘著興致再去揚州。 表達(dá)了杜甫在旅居的無聊日子里,想要重蹈少年游的愿望。 ![]() 十、《淮上與友人別 》 唐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揚子江的碼頭邊,楊柳青青,春色撩人,柳絮漫天飛舞,牽動了渡江人的滿懷離愁。 暮色中,離亭里,微風(fēng)傳來了幽咽的笛聲,我們就此告別,你就要南下瀟湘我卻要奔向西秦。 ![]() 鄭谷是晚唐的著名詩人,因為他的《鷓鴣》一詩在當(dāng)時廣為流傳,人稱他為“鄭鷓鴣”。他的這首送別詩寓情于景,結(jié)句深沉含蓄,深受人們的喜愛。明朝的文學(xué)家王鏊在《震澤長語》稱贊道:'君向瀟湘我向秦',不言悵別,而悵別之意溢于言外。 十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被貶謫的光陰。因懷念故友,故而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已感到物是人非。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已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我們的精神。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從和州刺史的職位上被調(diào)往洛陽,與此同時,白居易也從蘇州返洛陽,在經(jīng)過揚州時,兩個多年未見好朋友相遇了。 ![]() 于是,兩人的小酒喝了起來。在筵席上,氣氛熱烈,酒興與詩興一起勃發(fā),白居易即席作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這首詩中,白居易對老朋友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不平。 來而不往非禮也,劉禹錫乘著酒興,當(dāng)即寫了這首詩,回贈白居易。表示了對白居易的感謝,也展現(xiàn)出劉禹錫樂觀、豁達(dá)的胸襟,同時表達(dá)了劉禹錫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堅韌不拔的意志。這首詩感情真摯,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 這首詩中的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span>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形象生動地說明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 ![]() 十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楊柳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順流而下去揚州。 這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時,寫下的一首著名的送別詩。揚州的舊稱有廣陵、江都、維揚等。 ![]() 李白是孟浩然的鐵桿粉絲小老弟,他對孟浩然這位比他大一旬的大哥佩服得很,心甘情愿地寫了好幾首詩贈給孟浩然,孟浩然卻不愛搭理李白,一首詩也沒有寫給李白。 相反,孟浩然與王維打得火熱,二人稱兄道弟,時常聚會,互相唱和。奇怪的是,李白和王維的關(guān)系,雖然是同齡人(都是701年出生),同是著名詩人,二人卻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見二人在同一場合的記載,更沒有相互詩文相贈。 ![]() 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取的十二首關(guān)于揚州的著名唐詩,表現(xiàn)了大詩人們各自心目中絕美的揚州。好友們,您喜歡哪一首呢?歡迎一起分享、討論、轉(zhuǎn)發(fā)。 請您關(guān)注我,行健不息,一位古典文化的愛好者、一位古典詩詞的搬運工,讓我們一起在燦爛悠久的古代文化的海洋里一起遨游。 |
|
來自: 仁和堂老軍醫(yī) > 《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