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話題 #石窟壁畫之美 1528篇 今天講課,忽然想起來了大佛的事,勾沉寫之。 從西安驅(qū)車西北行,大約2個小時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唐代的大佛了。 唐代的大佛寺,是依山開鑿的石窟,位于陜西省彬縣城西十公里西蘭公路旁的清涼山腳下。為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所建, 原名慶壽寺。全寺共有一百零七個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個佛龕,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 彬縣大佛寺,原名“應福寺”,大規(guī)模開鑿始于唐初,貞觀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那些跟隨他在抗擊薛舉薛仁杲的一次大戰(zhàn)(彬州淺水塬)中,陣亡將士應福所建。 淺水原之戰(zhàn),唐政權初建時期的一次決定的戰(zhàn)役。李淵起兵太原后,奪取關中,定都長安。政權初建,各方勢力交錯復雜,而且,李淵并不是最有勢力的一支。這時腳跟未穩(wěn),又迎來了薛舉的大兵進攻,這就成了生死之戰(zhàn)。李世民受命阻擊,薛舉父子都是英勇善戰(zhàn)之良將,雙方大戰(zhàn),死傷無數(shù),李世民敗退。薛舉乘勝追擊,不久,薛舉病逝,薛仁皋繼承父帥之位,但是,與老將間產(chǎn)生矛盾,李世民乘機進攻取得大勝,穩(wěn)住了政權。 為大唐而戰(zhàn)死的士兵們卻永遠的安息在了彬州淺水塬,這也是李世民永久的痛。故而,在其登基不久,修建大佛寺,超度亡靈,祈求永福。 ![]() 到了北宋時期,仁宗皇帝為其養(yǎng)母劉太后舉國慶壽時,改名“慶壽寺”。人們因其佛像高大雄偉,從明景泰年間俗稱大佛寺并沿用。此后,歷代多有重修。 全寺因山起剎,依崖鑿窟,雕石成像,共130孔洞窟,錯落有致地分布于40米長的東西向立體崖面上。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余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 大佛,是指彬州佛寺佛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大佛窟是全寺最大的石窟,窟平面為半圓形,徑約34米,高31米??邇?nèi)有一佛二菩薩石胎泥彩塑像3尊。阿彌陀佛(俗稱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寬13米、手高4.5米、指長2米。寶石藍螺髻護頂,秀眉慈目,兩耳垂肩,金面方臉,慈祥威嚴;左手著膝,右手端舉,掌心向外,無名指微微前屈;披衣袒胸,腰系佩帶,趺坐于蓮花臺上,整個造形肅穆端莊,雄偉傳神。 ![]() 侍立大佛東西兩側(cè)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均身高15.6米,頭戴寶冠,身著華麗瓔珞,下系羊腸大裙,神態(tài)俊雅恬靜。 ![]() ![]() 在大佛象征神圣的身后光環(huán)表面,刻著火焰紋、花卉和卷草紋圖案,其中還穿插了眾多的飛天伎樂和坐佛形象的浮雕,展現(xiàn)出一派佛國世界里和諧、歡快的氣氛。這些背光間的小坐佛有著低平的肉髻、方圓的面龐,豐滿而敦厚的身軀,也保留了很多北周以來的造像特征。 ![]() ![]() 這是幾尊最美的佛,身姿妙曼,衣裙飄逸,使觀者一下就想到世俗世界中自己心中的那個她。 ![]() ![]() 這尊獅身佛像非常獨特,獅子旁邊還有一侍者牽著繩子,悠然自得,飄然若仙。有引人入佛道之勢。 ![]() 古今路過此地者,紛紛來此觀詹,留下自己的心得與墨寶,而實際上,能夠真正得佛祖指引而走向人生巔峰的之人,少之又少。雖然如此,依然有眾多之人向佛寺捐錢捐物捐身,在佛窟的石壁上,到處可見貢獻之人。在佛面前,他們矮小又卑微。 ![]() “路覺”二字,是李白的手記。相傳,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初夏,李白由湖北安陸初入長安,欲謁王公大臣無果,仕途不遇,是年暮秋到邠州新平(今彬州市)拜訪其族兄李粲。彼時李粲任新平長史(邠州刺史佐官,無實職,亦稱別駕)。李白在邠州留下《登新平樓》《贈新平少年》《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詩作三首。李白本想借族兄之力獲得一官半職,卻讓他體驗到人情世故,心灰意冷的李白,受大佛寺主持之邀,游歷大佛寺?!疤焐也疟赜杏谩钡睦畎妆淮蠓鸶谢瑩]毫題寫了“覺路”二字,被鑲嵌于石上。 ![]() 近日,再讀《老子》,老子對于軍事及行軍打仗之事談的不多,但是在《道德經(jīng)》中,有兩張章專門談兵戰(zhàn)之事。他說,“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p> “路覺”二字,或許是李白也悟到了道的道理。其實,李世民早就悟到了,這才有了大佛寺。文人,李白,世俗之悟太低了,若其悟性太高,世間便少了一個“狂野詩人”李白。 我愛李白,也愛大佛。 ![]() 來自話題 ![]() 石窟壁畫之美 更新于 34分鐘前 |
|
來自: 行者aw7sg93q3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