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宋代的民俗風情,很多人想到的便是舉世聞名的《清明上河圖》,圖畫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頗具煙火氣息的市井巷陌,都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真實感與震撼感。而以北宋為歷史背景所寫成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也廣博地展現了北宋末期時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與繁榮的市民經濟。 所有人的生活總是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在《水滸傳》中,有關“茶”的描寫多達十幾處。無論是那些“好動粗”的江湖人士,還是處于“廟堂之高”的官宦世家,旅途奔波、聚會交友時總免不了“飲茶”這一風俗習慣,雖然不同人的飲茶習慣相差甚大,但是“茶”作為一種媒介,在人與人的交際間起著重要作用。 休閑與風雅并存的宋代茶文化,茶坊遍地開花 宋代的商品經濟非常繁榮,街市上隨處可見酒肆、飯館,數不清的街邊小攤、瓦子、勾欄支撐起了宋代平民百姓、士大夫們的休閑娛樂生活。在人們忙完了一天的農活、政務,夜間燈火通明的街市也能洗去一身的疲勞與煩悶,人們看著充滿商販叫賣聲的街道、歌舞升平的勾欄瓦肆,也能沉浸在這一刻的忘我之中。 而宋代,尤其是《水滸傳》所處的北宋末期,街道上最不缺的可能就是大大小小的茶館了。這時的茶館,提供的茶葉品類豐富,能夠滿足各個階層人們的需要,而各式各樣的飲茶禮儀也不斷豐富著整個中華茶文化。這種平民、士大夫皆可享用的茶使得茶文化帶上了濃郁的國民性,直接促進了我國茶文化的快速發(fā)展。 而這種不受拘束的茶文化也在《水滸傳》中有所體現。要說《水滸傳》中最出名的茶坊,便是陽谷縣的王婆茶坊,文中這是西門慶初遇潘金蓮后,多次前來打聽這名不熟悉的女子情況的地方,王婆趁著西門慶打聽的功夫,便開始推銷起了自家的茶。 王婆介紹的四種茶,品類各有不同,聽起來頗為新奇。先是烏梅與茶葉熬制的梅湯、果仁蜜餞之屬與茶葉熬制成的合湯,后又是姜片、糖、茶葉烹制成的姜茶、煎焙大茶葉后又沖泡而成的寬煎葉兒茶。這種奇巧的茶葉沖調方式也透露著當時宋人的飲茶習慣——放香料。 王婆所經營的茶館只能算是個人的小型茶館,沒有書場、專業(yè)茶師傅的加持,在當時處處茶館的環(huán)境下生意注定是慘淡的?!端疂G傳》中史進大鬧史家莊時文中便提到了一個位于路口的茶館,足以證明茶館分布之密集。而對應著密布的茶館,值得人們關注的還有當時的風雅之流——飲茶禮儀。 人們常用家中的茶水招待客人,而人們的身份不同,所飲用的茶葉的檔次也高低有別。林沖敬重陸虞候,對其十分恭從,飲茶之時,所用的便是“拜茶”一詞。趙員外將魯智深送到五臺山出家時,用的也是敬詞——拜茶。李師師接待宋江、燕青、柴進一行人時奉上的是當時的極品茶——香茗,足見茶葉的貴賤有別。 3種宋時奉為極品的茶葉 1、卞梁菊花茶 宋時官宦顯貴偏偏鐘愛菊花,當時的汴梁城一到秋季便是菊花的海洋,據傳當時宋朝人酷愛個頭偏大、顏色金黃、氣息濃郁、品質佳的青馳菊,據說當時其還被作為皇品、貢品僅供皇帝使用。 據記載菊花能夠幫助解毒降火、緩解疲勞,因此春夏季節(jié)更受人喜愛,而青馳菊中的營養(yǎng)更為豐富,尤其是其中的類黃酮含量居多,非常適合經常喝酒、熬夜的現代人春夏飲用。 其不僅花朵巨大,而且顏色金黃,茶湯清澈,花瓣密實肥厚,非常符合人們的口味,清雅的味道和豐厚的內蘊無一不彰顯著博大的茶文化。 2、普洱茶 普洱茶產于云南省西雙版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屬于發(fā)酵型茶,其中營養(yǎng)豐富,口感溫厚,回甘雋永,是宋時貴族的摯愛。 3、武夷茶 武夷茶產于今福建省武夷山,屬于紅茶,香氣撲鼻,口感適中,是當時愛喝茶的名人志士們的待客茶。 |
|
來自: 王生不易 > 《茶養(yǎng)生茶詩茶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