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號令天下 文/生子 “號”,hào、háo,會意字。簡體字從口、從虧,表示號,是拖長聲音的大聲喊叫?!疤枴钡幕竞x為名稱,如國號、年號;引申含義為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別稱,如別號?!墩f文解字》:“號,痛聲也。從口在丂上。”。大聲痛哭叫喊是號之范式。如:哀號、號喪、號啕大哭。引申指“拖長聲音大聲呼叫”。如:呼號、號叫。由大聲號叫,引申指“號令、命令”。如:發(fā)號、施號令、號召。 號,是指中國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稱。如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號多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與名、字無聯(lián)系。在古人稱謂中,別號亦常作為稱呼之用。號的實用性很強,除供人呼喚外,還用作文章、書籍、字畫的署名。 起號之風(fēng),源于何時,文獻資料上沒有詳細記載,大概在春秋戰(zhàn)國時就有了。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視為中國最早的別號。東晉時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南北朝時代有更多的人給自己起了號,唐宋時形成普遍風(fēng)氣,元明清達到鼎盛,不但人人有號,而且一個人可以起許多號。 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是以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來取號,表達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風(fēng)流才子唐伯虎,自號“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說法即人生如幻、如夢、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號”也有叫“外號”、“綽號”或“混號”、“渾號”。它的表義性,不但可以增強人們對各類人物的記憶,是名、字、號以外的一種補充,而且往往是人物面貌性格特征的一種寫照或折光。 2022年3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