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新春,正月初四,開啟2022年的出游。寒冷的冬天當然往暖和的地方走,于是從南昌飛到了海南,游覽的第一個景點是海口市五公祠。 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紹圣四年(1097)被貶來瓊,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內)留存遺跡以來,宋、元、明、清及民國歷朝不斷在其周圍增建、重修古跡,習慣上把這組古建筑群稱為“五公祠”。它包括海南第一樓(五公祠)、學圃堂、觀稼堂、西齋、東齋、蘇公祠、兩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瓊園和新建的五公祠陳列館。五公祠近千年的歷史,孕育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蘊藏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它是全面了解海南歷史、政治、文化發(fā)展的名勝古跡。  五公祠陳列館前的浮雕,上面題寫:珠崖無限事 雅聚一祠中。陳列館介紹的五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宋代宰相李綱、趙鼎,大學士李光、胡銓五位歷史名臣,他們先后被貶海南,為海南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功成北闕魂斷南溟 李德裕(787—850年),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人,歷仕四朝,一度拜相。唐武宗繼位后,再度拜相。唐宣宗時,因功高震主,遭朋黨攻訐,先被罷相,繼而被貶崖州。

 一身進退關社稷 李綱(1083—1140年)祖籍福建邵武,宋高宗即位之初,一度起用為宰相,力圖革新軍政,然而七十五天即遭罷免,被貶海南萬安軍。

 氣作山河壯本朝 趙鼎(1085—1147年)解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紹興年間,趙鼎兩度拜相,后因反對秦檜對金人屈己議和政策,先被貶潮州安置,后被貶海南吉陽軍(今三亞)。

 十年滄海看鯨波 李光(1078—1159年),越州上虞(今浙江紹興)人,文學家、詞人。紹興十一年(1141),因批評秦檜屈己議和,貶至海南瓊州紹興二十年(1150),因著私史被人告發(fā),再貶海南昌化軍(今儋州)。

 海里風波有定時 胡銓(1102—1180年)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文學家、愛國名臣,紹興八年(1138)秦檜主和,胡銓上疏力斥,遭到貶謫除名,后移謫吉陽軍(今海南三亞),直至秦檜死后方得北歸。


 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 蘇軾,號東坡居士,1036年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1101年逝于毗陵(今常州)。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胞弟蘇澈并成為“大小蘇”;父蘇洵蘇老泉。父子三人號“三蘇”,一同列位于“唐宋八大家”。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