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3月,咸豐登基。次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 此后的三年中,大清因圍剿太平軍產(chǎn)生的軍餉支出便增至二千九百六十三萬兩。 財政拮據(jù)的清廷僅僅靠鑄造的大錢和制錢,已經(jīng)無法面對如此大額的財政支出和軍餉缺口。 于是決定由戶部設立寶鈔處和官錢總局發(fā)行戶部官票與大清寶鈔。俗稱:印新錢! 為了強行使這些鈔票得以流通,戶部奏準在京城內(nèi)外設立官銀錢號,即乾豫、乾恒、乾豐、乾益,俗稱四乾官號。發(fā)行以寶泉、寶源二局所鑄卯錢為票本的銀錢票。 圖 | 咸豐三年戶部官票手寫伍兩一枚 要說四乾官號發(fā)行的銀錢票主要用于搭放八旗官兵糧餉,對社會的影響不至于太大。而商人的介入,直接打開了貪腐的潘多拉盒子。 1853年,商人白亮、劉宏振呈請捐助鈔本,承辦鈔務。雖然“自古行鈔未有借資于商力”者,但此時的清政府窮極生變,已顧不得祖宗家法了。 同年秋,由商人私設的五家官錢號開機印鈔,即宇升、宇謙、宇豐、宇恒、宇泰,合稱“五宇官號”,是大清帝國的最大的金融機構(也可以理解為大清的五大銀行)。 那時候洋人認為這座和英國渣打銀行同時建立的亞州第一大金融機構,將會成為大清帝國財政管理棟梁。 可結果是,五宇官號甫一成立,便大量印行和濫發(fā)面額巨大的新幣,導致官號銀錢兌換資本空虛,日久逐漸演成了“錢重票輕”的窘局,貶值嚴重,信譽每況愈下。 圖 | 清代西單牌樓南路西“戶部 宇謙官號”書章式制錢票壹吊 濫發(fā)官鈔非但沒有紓解財政,反倒致使通貨膨脹、物價飛騰,而官商乘機勾結,強迫流通鈔票,「侵占挪用,拒收買抵」,從中牟取暴利,將幣制改革失敗的惡果轉嫁于百姓頭上。 當時的情況是「五城內(nèi)外兵民不下數(shù)百萬戶,各糧行抬價居奇,小民每日所得錢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飽?!?/strong> 至咸豐七年,錢號已信用掃地,才引起戶部的注意。 時任戶部尚書肅順在檢查寶鈔處及“五宇官號”的欠款時,發(fā)現(xiàn)與存檔不符,便從調(diào)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將戶部整個掀了個底兒掉,終于查出了巨額貪污案。 震驚朝野的“五宇號官錢案”爆發(fā)。 圖 | 清代東四牌樓“宇升號”書章式制錢票貳吊 就在案情漸趨明朗之際,咸豐九年十一月,戶部稿庫突起大火,「三日不息,存案悉毀」,致使戶部積案無可稽查。 偏偏在此關口,戶部起了大火,這令咸豐堅信其中定有更大陰謀,遂命肅順詳查。 有了皇帝的力挺,肅順辦案愈發(fā)酷烈,定要揪出幕后的“大老虎”。耗時一年,幾經(jīng)核查,最終給咸豐的答復是: 戶部官員全部涉案,其中接受商戶的受賄在幾億兩白銀;還有超出政府計劃的大量印鈔;搶占傳教士的救災善款;倒賣糧庫庫存致使糧價飛漲....... 咸豐最后看到肅順的奏折整夜都沒睡覺。他清醒地認識到,大清帝國最大的憂患并不僅僅洋人,還有腐敗透頂?shù)某⒐賳T。 涉案幾百人,大多數(shù)是滿族宗室,最后抄家十戶,沒收全部財產(chǎn),南北兩監(jiān),囚為之滿。只不過時代不比一千年前,咸豐還沒做到禍滅九族。 徹查“五宇官號”之后,官場和商場有一些規(guī)范的起色,但是終究解決不了大清帝國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進入北京,咸豐為了給大清帝國百姓留有“面子”,宣布“木蘭秋狝”就是打獵玩去了,然后囑咐留京議和的恭親王,對“五宇官號”暫時休業(yè),怕大清帝國徹底敗了,“五宇官號”的賬目公布于世,丟盡了朝廷的臉面。 1911年10月10日,隨著武昌起義的炮聲,僅僅五十年的時間,咸豐和“五宇官號”的一切都成為歷史,卻沒有主宰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