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炎(扁桃體炎) 處方1荊芥12克薄荷(后下)12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石膏(先煎)20克知母1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熱不退,面赤唇紅,咽紅或腫痛等。 說明小兒“純陽”之體,邪易化熱,上感多表現(xiàn)熱癥。本方為銀翹散和白虎湯加減化裁而成,具有解表清熱作用服藥后熱退病愈。若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6克,通便泄熱。 處方2大青葉20克桑葉10克枇杷葉10克紫蘇葉10克竹葉10克柴胡10克葛根10克薄荷10克 用法水煎2次,每次煎服100毫升,分2~3次日服,每日1劑。 來源呼和浩特市醫(yī)院鄧培德經(jīng)驗方。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熱,鼻塞,流涕,干咳,咽喉紅腫疼痛等。 說明本方有清熱解毒宣表的功能。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一般服用2劑體溫就可恢復(fù)正常。 處方3檳榔10克草果10克厚樸10克白芍9克甘草6克知母10克黃芩10克大黃6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柴胡10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瘟疫論》。 主治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肺炎,服退熱劑后體溫持續(xù)2日以上不降者或下降后又復(fù)上升,達39℃以上,伴頭痛、咳嗽、流涕、腹?jié)q滿、便干、尿少而黃,舌淡或紅,苔黃白相兼。 說明小兒脾胃稚弱,飲食不節(jié)易有積滯蘊結(jié)為熱,本方大黃、檳榔消內(nèi);葛根、羌活消外;柴胡、黃芩退熱。無不收到良好效果。 處方4生黃芪36克防風(fēng)12克白術(shù)24克山藥36克生牡蠣36克陳皮24克 用法以上各味共研末,2歲以下每次2克,2歲以上每次3克,每日2次吞服,隔日服,2個月為1療程。 來源《世醫(yī)得效方》。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小兒肺炎、扁桃體炎。 說明本方在玉屏風(fēng)散的基礎(chǔ)上加山藥生牡蠣、陳皮3味,具有補氣益衛(wèi)、固表、止嗽的功能。用本方治療和預(yù)防小兒反復(fù)上呼吸道感染、體弱外咳者有良好的效果。 處方5掛金燈4.5克山豆根10克射干0克牛蒡子10克桔梗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上海中醫(yī)學(xué)院教授張贊臣經(jīng)驗方。 主治急性扁桃體炎。發(fā)熱,咽喉腫痛等。 說明本方掛金燈、山豆根為主藥。掛金燈善清肺胃之熱,為消咽腫、止咽痛之要藥;山豆根對咽喉紅腫疼痛癥具良好的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作用。本方為麻杏石甘湯加味而成,具清肺平喘之功。每逢冬春之季,小兒患此病很多,余多用此方,獲佳效。 處方6白茅根12克川貝母10克側(cè)柏葉12克杏仁10克蟬衣10克甘草6克蘇葉10克葶藶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小兒急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氣喘發(fā)熱等。 說明本方清宣肺氣,止咳化痰,善治小兒急性氣管炎咳嗽熱甚去蘇葉加石膏,喘甚加麻黃,咽痛加射干、銀花,痰多加半夏。筆者用本方治療百余例屢建奇功。 處方7麻黃2.5克桑皮10克紫菀10克白前10克黃芩12克黛蛤散(另包)10克海浮石10克瓜蔞20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小兒慢性支氣管炎。久咳不愈或反復(fù)發(fā)病,痰多而稠,舌苔白膩、脈滑。 說明方中麻黃宣肺散邪,桑皮、黃芩清熱瀉肺,紫菀、白前潤肺平逆止咳,瓜蔞、海浮石、黛蛤散清熱化痰。共奏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臨床應(yīng)用3~5劑即可痊愈。 處方8川貝母粉15克蜂蜜300克姜汁1酒盅 用法以上3藥入茶缸內(nèi)攪勻,放在鍋內(nèi)文火燉1小時,取出備用。每日3次,開水沖服。小兒每歲服1食匙。 來源山西省盂縣縣醫(yī)院老醫(yī)師王爾昌收集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嬰幼兒患急、慢性支氣管炎,咳嗽頻發(fā)。 說明本藥治小兒因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不論新久,均有一定療效。且味甜而潤,便于小兒服用。經(jīng)試一般1粒即可治愈。 處方9桑白皮10克杏仁10克白果10克麻黃6克石膏20克甘草3克大黃6克金銀花20克黃芩12克貝母10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小兒肺炎,發(fā)熱咳嗽,鼻塞潑涕,喉中痰鳴,呼吸急促,鼻煽,口干不思飲食,腹脹便干,溲赤,荅白而燥,脈浮數(shù)。 說明本方具有清熱化痰、宣肺平喘的功能,善治以熱喘為主者。此方妙在降氣平喘,清熱瀉腑,服此藥后便出黑糞或黏痰樣糞便則輕,一般服3~5劑即可治愈。心臟病患者忌用。 處方10黃連10克黃芩12克干姜10克半夏10克枳殼10克郁金10克萊菔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名醫(yī)名方錄》。 主治小兒肺炎。高熱,喉中痰鳴,咳逆喘急胸滿腹脹,痰壅泛吐。舌苔白膩,脈象弦滑。 說明肺炎因肺氣郁閉,化熱生痰,痰隨氣逆,所以喘咳多痰。因此治療小兒肺炎,解除熱、痰、喘是治療的關(guān)鍵。臨證投之而效佳。 處方11麻黃9克杏仁10克石膏50克甘草10克黃芩20克紫菀12克地龍12克葶藶子12克魚腥草30克柴胡15克 用法將上藥煎2次,混合成300~400毫升的煎液,過濾裝瓶,高壓滅菌備用。5歲以下的小兒按20~30毫升/公斤/日計算給藥量,分2次用輸液管從肛門滴入。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處方12柴胡10克黃芩10克板藍根10克蘆根20克葛根15克白茅根15克山豆根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4次服。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小兒外感發(fā)熱。 說明本方具有清熱解表作用,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有特效,一般2~3劑即可治愈。 處方13金銀花20克連翹15克甘草9克黃芩10克炒梔子10克青蒿10克地骨皮20克白薇15克威靈仙15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新中醫(yī)》,1983(11)。 主治凡外感熱病3天以上,體溫仍在38℃以上的高熱患兒,見高熱無汗,口渴煩躁,面赤唇紅,尿赤短少,大便干結(jié),舌紅而干,舌苔黃,脈浮數(shù),指紋浮紫。 說明本方除應(yīng)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外,又配入清熱涼血、除骨蒸的藥物,能使里熱透達,從外而解。在臨床上患兒發(fā)熱時間長應(yīng)用本方治療,均獲良效。 處方14青黛(包)10克銀杏10克寒水石10克地骨皮10克白茅根10克白薇10克玄參10克枇杷葉10克銀柴胡12克藿香10克鉤藤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空腹時服。 來源山西忻州地區(qū)醫(yī)院王俊富祖?zhèn)鞣健?/p> 主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兒高熱,體溫在38℃以上,伴頭痛、畏寒、寒戰(zhàn)等。 說明此方具有滋陰清熱、解毒活血之功效。臨床觀察上千例患兒,治愈率高達99%。 處方15竹葉10克薏苡仁20克茯苓20克滑石12克通草10克白豆蔻10克連翹15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山西汾陽已故名老中醫(yī)梁大同經(jīng)驗方。 主治小兒發(fā)燒,久不退燒屬濕熱為患者。 說明此方1劑即可退燒。大人,小兒口唇鮮紅,不欲飲水,也可依此方清利濕熱,1劑可愈。此方看似輕巧,但功效卓著,屢試屢驗,不可小視。 處方16蚯蚓3條 用法將蚯蚓洗凈,以開水趁沸沖泡10分鐘,用紗布濾渣服之。 來源《醫(yī)學(xué)文選》,1988(1)。 主治小兒溫?zé)岵?高熱不退,口渴等。 說明蚯蚓以大條較好,細者加倍,芭蕉根下的最佳。蚯蚓善清熱。臨床治愈多例,確有佳效。 處方17生梔子粉(過60目篩)10克雞蛋1枚 用法取蛋清與梔子粉調(diào)成瑚狀,做成藥餅(厚如3個5分硬幣),攤于布上,按男左女右,敷于涌泉穴包扎,約8小時,1日1次,連用3日發(fā)熱抽搐者加敷內(nèi)關(guān)穴。 來源王忠明,《四川中醫(yī)》,1990(10)。 主治小兒高熱。 說明本方治療小兒因流感、腮腺炎、風(fēng)疹等病引起的高熱及夏季熱,療效頗佳。 處方18炙麻黃3克荊芥6克百部6克款冬花6克白前6克桔梗12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外感咳嗽,日久不愈,無明顯發(fā)熱惡寒,抗感染治療無效。 說明本方重在理肺止咳化痰,略加疏表,往往投藥1劑咳嗽大減,2~3劑即可痊愈。 處方19橘餅6克懷山藥20克川貝母10克(研細末)冬蟲夏草10克(研細末) 用法前2味水煎服。后2味分2次沖服。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小兒感冒后咳嗽不愈,痰少,苔薄,舌質(zhì)紅或淡紅,脈細。 說明小兒咳嗽纏綿難愈,又因中藥苦澀難以喂服,而本方藥味簡單,酸甜可口,用之98%獲效。 處方20川貝母10克鹿茸血末10克冰糖50克雪梨1枚 用法將梨去皮切片,川貝母、鹿茸血末面撒布中間,文火燉熟后,入冰糖待溶化,每天分3次將汁飲下,并食梨片。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小兒咳嗽。 說明本方具有清肺寧嗽化痰作用且味美,易于接受,臨床療效顯著。 處方21鳳凰衣(新鮮雞蛋殼內(nèi)薄膜,微炒)3個麻黃30克款冬花50克百合50克 用法上藥浸1宿,文火熬2道,澄清,入蜂蜜60克,姜汁5克,收成清膏,每日2~3次,每次1羹匙,開水調(diào)服。 來源丁光迪,《中醫(yī)報》,1986(35) 主治小兒咳嗽,時常發(fā)作,咽中氣塞,咳甚喘急。痰不多,咳不出,春寒秋涼發(fā)病為多。 說明小兒咳喘,最難治療。本方宣肺止咳、順氣平喘,療效高。筆者每到春冬季,必備此膏,味美可口,效果一絕。 處方22茯苓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6克蘇子10克蘇葉10克枳實10克大黃1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來源已故山西名老中醫(yī)門純德經(jīng)驗方。 主治小兒咳嗽,發(fā)熱,便秘,苔膩者。 說明本方表里雙解,善用于小兒外為六淫所侵,內(nèi)為飲食所傷,內(nèi)外合邪,氣血怫郁,表里俱實之證。筆者善用本方治愈20多例咳嗽患兒。 處方23杏仁10克紫蘇葉10克陳皮10克半夏(制)10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旋覆花(包)10克桔梗10克枳殼10克檳榔(炒)10克萊菔子(炒)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6~8歲每日1劑,服3次,5歲以下者可采取少量頻服,2~3日1劑。 來源民間經(jīng)驗方。 主治內(nèi)傷乳食,外感時邪,無發(fā)熱,咳而兼嘔。 說明本方用于臨床5年,治療病例不下百余,只要對癥1劑服下即可奏效。 處方24麻黃5克杏仁9克石膏18克甘草6克 用法先煎麻黃去泡沫,再放入其他藥同煎。每日1劑,溫服,每日2~3次 來源《傷寒論》。 說明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小兒肺炎若咳喘重,加茶葉、桑白皮;若痰多,加蘇子、萊菔子、白芥子;若水濕重,加葶藶子;若肺熱重,加黃芩、梔子。 處方25枳實半夏茯苓各10克陳皮2克生姜大棗甘草各6克用法水煎,每日2劑,分4次服,3日后改為每日1劑。 來源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1994,1。 說明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主治小兒肺炎胸痛、咳吐膿血痰者,加郁金10克,金銀花、蒲公英、敗醬草、白茅根各30克;口渴,加麥冬、沙參各30克;便秘,加瓜蔞仁、杏仁各10克。本方治療小兒肺炎100例,總有效率97%處方26黃連朱砂雄黃天竺黃牛黃白芷硼砂羚羊粉各4份天麻橘紅膽南星枳殼琥珀玄參各10份冰片2份 用法諸藥混勻研極細末,裝包,每包重2克小于6個月者每次1/6包,6個月~1歲者每次1/4包,2~5歲者每次12包,6~10歲者每次1包,10歲以上者每次2包,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4,2。 說明清熱化痰,止咳平喘,鎮(zhèn)驚安神。 處方27薄荷4.6克生甘草3克鉤藤6克杏仁4.6克生石膏18克麻黃0.6克黃芩3克青蒿6克地骨皮9克知母3克桑皮6克蘇子4.6克葶藶子6克瓜蔞3克炒萊菔子3克菊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周慕新教授經(jīng)驗方。 說明表里雙解,瀉肺平喘。主治小兒肺炎高熱驚悸或毒熱壅盛者,加羚羊角粉0.3克;夜熱高者,加丹皮6克;喘憋重者,加紫菀6克;鼻衄加白頭翁9克;嘔吐加枇杷葉12克;腹瀉,減杏仁、黃芩、知母、瓜蔞,加白術(shù)6克,山藥12克,扁豆15克,瀉輕可不減藥,另加生山藥15克~30克水煎代茶。 處方28麻黃10克石膏50克杏仁5克甘草5克知母10克 用法將上藥用水500ml,煎至160ml,藥溫30℃左右,用小號導(dǎo)管入肛門14厘米左右,每次40ml保留灌腸,每日4次。 來源董治中教授經(jīng)驗方。 說明宣肺、祛痰、清熱養(yǎng)肺陰。主治小兒重癥肺炎。 處方29生石膏30克魚腥草15克雙花15海蛤粉15克北沙參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川貝母6克木蝴蝶6克橘紅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源馬蔭篤教授經(jīng)驗方。 說明清熱宣肺,化痰止咳。主治小兒肺炎。 二、【辨病成藥】 1.青果止嗽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組成:青果枇杷葉冬花百合川貝母黃芩各30克知母45克杏仁30克麻黃15克法半夏30克。 用法:制成蜜丸劑??诜?每服1丸,1日3次,小兒3歲以內(nèi)服1/4丸,4~6歲服1/2丸,溫開水送下。 三、【預(yù)防調(diào)護】 1.搞好衛(wèi)生,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冬春季盡量少帶兒童去公共場所,避免受涼及交叉感染引發(fā)本病。 2.氣候寒冷不調(diào)時,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較大兒童多在戶外活動。鍛煉身體,預(yù)防感冒。 3.積極防治五軟、五遲及疳病。 4.保持安靜,居室空氣新鮮,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yǎng),多喂開水。 5.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急促或困難時應(yīng)墊高頭部。咳嗽劇烈時可抱起小兒輕拍其背部,咳嗽引起嘔吐時,應(yīng)將患兒側(cè)臥或側(cè)抱,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 6.對于重癥肺炎患兒要隨時巡視,注意病情變化。 |
|
來自: 學(xué)中草醫(yī)的人 > 《小兒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