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過年很有儀式感。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開始過小年,晚上吃餃子,放鞭炮。 年貨。小年之后的幾天開始備年貨,包括:炸馓子小酥肉魚塊元子、蒸饅頭、磨豆腐、汆粉雞白粉丸子、買瓜子花生等用于招待客人,買酒白糖紅糖果子用于給親戚當拜年禮品,買春聯(lián)、燈籠用于裝扮門頭,買塔香、蠟燭、貢品(整雞、整魚、水果、饅頭四樣)用于拜祭祖先和保家神,買鞭炮煙花用于餐前燃放驅(qū)邪氣迎財神,買饃上插花用于擺貢或給干兒女送飯。 春聯(lián)。農(nóng)歷三十上午開始準備團圓飯和貼春聯(lián)。父親說春聯(lián)貼上以后,別人就不能上門要債了,所以有些欠債無法還款的人會早幾天貼上春聯(lián),而在年三十中午開飯前一刻才貼春聯(lián)的家庭,代表家境充實不欠人錢或不擔心別人來要債。春聯(lián)還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喪葬情況,當年有直系親屬去世的家庭會在門上貼火紙代替春聯(lián),如果直系親屬去世于立春之前,代表隔了一年,可以貼綠底春聯(lián),隔兩年則貼紫底春聯(lián),滿三年可以恢復到貼紅底春聯(lián),謂之守喪,以示對去世親屬的悼念,若是三年悼念期內(nèi),有直系親屬嫁娶,因為老家的嫁娶風俗中,會在門窗上貼紅雙喜,貼過紅雙喜的家庭就可以直接恢復到貼紅底春聯(lián)的狀態(tài)了,再延續(xù)悼念活動不吉利。 團圓飯,通常是年三十中午全家在一起吃,也有相互邀請的,代表邀約人和被邀約人之間感情如家人一般,但如非孤苦伶仃,盡量不要答應(yīng)這一餐邀約,一是耽誤自家團圓,二是影響別家團圓。團圓飯人要齊全,氛圍要好,菜品中要有雞代表大吉大利,要有魚代表年年有余,要有元子代表團團圓圓生活圓滿,要有甜湯代表甜甜蜜蜜,要有蒸菜代表蒸蒸日上,要有年糕或魚糕代表步步高節(jié)節(jié)高,要有蔬菜代表舒心愉快,要有水果代表碩果累累,要有酒代表長長久久。團圓飯開席時,家主會總結(jié)全年家事,提出來年愿景,點評家庭成員,而后晚輩向長輩敬酒,先從輩分最長開始逐次敬起,長輩也有回敬,平輩之間也有互敬,推杯換盞,各自表達美好祝愿,其樂融融。酒水飲料皆可代表,量大量小各遂其愿,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沒有人較真,沒有人耍賴。當然也有發(fā)生沖突,爭吵甚至打斗的,通常是積怨在心借酒發(fā)泄或酒后無德造成的,這很考驗家主的威望和把控能力,肇事者人品和大局觀念也堪憂,遇到這種情況團圓飯不如不吃,否則,整個家庭就成了笑話,這種家庭是要走下坡路的。 祭祖。祭祖是家族共同的責任,所有家族男丁們必須商討好,每座墳多少紙錢、多大鞭炮、幾響煙花,通常會備齊當天下午和次日早晨的祭品,原則上最靠近自己這輩的長輩會豐厚些,更早幾輩的祖先就少些,所有費用均攤給各位成年男丁,祭祖分攤的費用不能墊不能欠,富有不能多出,窮苦不能少給。年三十中午吃完飯,女士們開始收拾餐桌包餃子,男士們抽煙喝茶或嗑瓜子聊天,籌劃購買多少鞭炮紙錢到祖墳祭祖。祭祖回來后,晚上煮點餃子隨便吃些,開始把塔香、蠟燭、貢品擺放到位,并把塔香、蠟燭點燃,而后開始跪拜保家神(祖先)祈福求平安。 守歲和接年:跪拜祭祖完成后,燃放關(guān)門炮,各自可以按興趣娛樂,玩手機、玩紙牌麻將、侃大山、睡覺、看電視都行。成年人大多會不眠不休,謂之守歲,守歲人員以玩紙牌麻將或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為主。過了夜晚12點就可以接年了,首先燃放開門炮,開門做早餐,父親說新年第一餐應(yīng)由男人來做,體現(xiàn)男人的擔當勤勞,這樣的家庭讓人尊敬信服。餐食為米酒湯圓配以蜜棗葡萄干,寓意早發(fā)、甜蜜、圓滿、豐收、長久,水煮開向鍋內(nèi)放湯圓時要燃放下湯炮,以向“神靈(先祖)”報備。早餐做好后,全家人都要穿戴齊整一起用餐,用餐完畢后,晚輩給長輩跪拜新年,說出美好祝愿,長輩給晚輩發(fā)壓歲錢。 拜年。接年完成后,可以補睡回籠覺或繼續(xù)娛樂。早上七、八點鐘,家族男丁們再次集合到祖墳祭祖,給祖先們拜年。祭祖回來后共同給家族長輩們拜年,這種拜年比較隨意,跪拜和壓歲錢可有可無,晚輩以作揖為主,長輩則瓜子花生招待。初一中午開始,大家開始走親訪友相互拜年。 送年。初五中午,吃餃子放鞭炮,意味著把“年”送走。從這一天開始,大家就可以恢復勞作了。 父親說“不同地方有不同風俗,不同人家有不同習慣,不必太較真。不過把能夠反映家庭孝道、團結(jié)、勤勞、尊親、敬友的儀式重視到,表現(xiàn)好,還是非常必要的。一家之主要始終如一守好這個家風,日積月累,必有余慶?!?/p> |
|
來自: darlingalon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