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對外人笑臉相迎、和顏悅色。 面對親近的人,說話反而肆無忌憚、口無遮攔。 可是,語言的力量從來不容小覷。 也許你的愛人、孩子就正在遭受你的語言暴力。 這些暴力會在他們的心上投下?lián)]之不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家。 ![]() 不能好好說話的伴侶, 是婚姻里的毒藥 朋友阿杰前幾日離婚了。 在民政局門后,他語氣強硬地對著前妻說:“你已經(jīng)33歲了,不要以為離婚后重新再找個男人一定比我好,我告訴你,你會后悔的?!?/span> 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飯,喝到一半的時候,他忽然情緒失控,趴在桌上嚎啕大哭: “這個家,都是被我自己這張嘴給毀了?!?/span> 阿杰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但是缺點也很明顯,說話不會照顧別人的感受。 前妻生病時,他心里很關(guān)心,但嘴上一定要不依不饒:“早就提醒你降溫了,多穿點,現(xiàn)在感冒了吧。” 明明想把家里事交給前妻做主,可話說出口就變成了:“隨便你吧,我都可以?!?/span> 不想讓前妻擔(dān)心自己的工作,嘴上就敷衍著:“你啥也不懂,別瞎摻和了……” 你說阿杰不愛他的前妻嗎? 一定是愛的,只是從他口中說出的話,卻傳遞出和愛相反的東西。 所以最后,沒有出軌,沒有家暴,也沒有小三,他們的婚姻還是分崩離析。 在很多人眼里,說話是一件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但就像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所說: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span> 在最親密的人面前,人往往很容易肆無忌憚,說話行為都充滿著莫名的無所顧忌。 可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隨意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會給愛人帶來怎樣的傷害。 ![]() 不好好說話的父母, 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網(wǎng)友@玲子曾經(jīng)描述自己的經(jīng)歷: 活了二三十年,她從來沒有感覺到“家”的溫暖。 從她有記憶開始,就經(jīng)常聽到父母用反問的方式來回答對方。 “我怎么知道”“不然呢”“你說呢”…… 后來,這種粗暴的語言習(xí)慣就像惡性循環(huán)一樣,又傳遞到了她的身上。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她做家務(wù)時不小心磕破腿,媽媽看到了就開始碎碎念: “真沒用,還會干什么?你以后嫁人了不會做飯,被你婆婆趕出來,我們是不會幫你的……” 最后,還要再帶上一句嘲諷“早知道就不生你了”。 摔的時候她沒哭也沒喊疼,可是聽到那句話的時候,她感覺自己心都涼了。 后來,她頂著全家人的反對考到了南方,為的就是可以少回幾次家。 我們總是習(xí)慣性為不好好說話的父母辯解,說他們是刀子嘴豆腐心,說他們其實是為兒女好。 可是實際上,刀子嘴也是很傷人的。 密歇根大學(xué)博士Ethan曾做過一項實驗,證實了:當(dāng)人在受到語言暴力的攻擊時,情緒的疼痛在大腦區(qū)域反應(yīng),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jīng)系統(tǒng)能體驗到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那些隨口說出的話,也許不會在孩子身上留下傷疤,卻把孩子內(nèi)心傷得支離破碎。 每回憶一次,就像一次凌遲。 一刀一刀割出彼此間的裂縫,也一步一步毀掉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 ![]() 我們?nèi)绾斡谜Z言暴力, 一步步摧毀了自己的家 常聽到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但遺憾的是,我們能夠傷害的,往往都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 網(wǎng)上曾經(jīng)有人總結(jié)了一份“中國式家庭不好好說話”的8種常用句型:
很多網(wǎng)友看完直呼太扎心了。 是的,這些對話場景都太熟悉了,就像一日三餐,融于我們的日常。 曾經(jīng),我們因為同樣的語言虐待,變得自卑,不敢溝通,拼了命想逃離這樣的家。 可是不知何時起,我們也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我們開始對家人大喊大叫,只想指責(zé)不想理解,只會命令,懶于溝通,學(xué)不會道謝,也不懂得道歉。 把和氣留給陌生人,把粗暴給身邊親近的人。 可是再深的感情,也經(jīng)不起一次次惡語相加。 ![]() 好好說話, 才是一個家最好的風(fēng)水 一個好的家庭氛圍,也許有方方面面的因素組成。 但所有的幸福家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家人之間好好說話。 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傷害親人的時候,也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只要轉(zhuǎn)換自己表達的方式,就能避免傷害和沖突,把愛和溫暖傳遞給家人。 1.說話時,別光顧及自己的感受 想要維持長久良好的關(guān)系,取決于彼此的有沒有“共性”,能不能換位思考。 開口之前,先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看一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 也許她對你的酒后嘮叨,是擔(dān)心你的身體;也許他對你的忽視,是因為連續(xù)三天加班的勞累。 2.憤怒時,請給自己一點時間。 人在憤怒的時候,最容易失去理智,只想著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可是,當(dāng)事情發(fā)生時,指責(zé)是最無效的一種做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激化矛盾。 憤怒時,要先穩(wěn)一穩(wěn)自己的情緒,再去做判斷。 3.把話說清楚,別往感受里摻雜質(zhì)。 很多誤解的出現(xiàn),都是因為沒有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 明明想要鼓勵贊美,卻總是習(xí)慣性地打擊;明明想要關(guān)心別人,脫口而出的卻是責(zé)備。 兩個人在一起,就是要有話好好說,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去傷害你在乎的人。 4.善用耳朵,它比嘴巴更會說。 傾聽也是一種愛的語言。 在發(fā)生沖突時,要去聆聽彼此的需要,更好地理解對方。 《一個人的朝圣》里,有一句戳中我的話:
真正決定一個家庭幸福的,不是房子,不是金錢,而是我們向家人展露的態(tài)度。 好好說話,多鼓勵、多理解身邊親近的人,才是一個家最該有的風(fēng)氣。 點個【贊】,家和才能萬事興,千萬別讓你的家,毀在不會好好說話。 與你們共勉。 ![]() |
|
來自: ccxchz永不言敗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