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的金秋10月,我和朋友七人,分駕二車,離京共赴五臺山進香,夜抵臺懷鎮(zhèn)歇宿。次日晨起,早餐后驅車上山。怕山大迷路,就請了當?shù)匾宦殬I(yè)導游為向導。 當天秋風颯爽,天朗氣清。我們先登顯通寺。此寺乃五臺第一名剎,規(guī)模雄大,居高臨下,氣象軒昂。殿堂雖多依舊址新建,但仍有明清金殿等遺跡及氣派。 進香后,再去菩薩頂、五爺廟、塔院、碧山等寺。一路皆香火興旺,香客絡繹不絕,熙熙攘攘。廟宇多為近年重修,壯麗宏偉。唯游人嘈雜,到處市場攤販環(huán)繞,多假宗教噱頭以牟利。 我看著那熱鬧的景象,不禁惋嘆:五臺乃文殊菩薩之圣山,何以遍地多討債小鬼,褻擾圣地。不知此名山叢林,還有清涼之處可參禪嗎?導游說,五臺山有廟宇千所,何處不可參禪? 時間過午,我們回鎮(zhèn)上吃過午飯又準備出去,忽然間,看見對面半山處有一寺院叢林。藍天白云之下,雖無金頂輝煌,但覺祥云瑞氣氤縕其間。問導游那是寺何寺?導游懵然,說不知道。于是我讓司機驅車疾往。 山路盤桓,到了寺前,乃見一大停車場,數(shù)畝見方,青石鋪地,場中只有我們的兩輛車。寺門前亦不似其他廟宇,竟無一攤販及售香火者,真正的佛門清凈地?。?/span> 我們一行下車,空中有白鴿數(shù)十只盤旋,見人不避,且落地自由逐玩。大家就拿出所帶的食物喂他們,這些白鴿很喜歡人,不時飛到大家的肩上、手上。我很驚訝,這種景象多見于國外,國內(nèi)因俗人貪利,見禽則或捕或殺,鳥獸沒有不避人的! 此寺廟門不甚壯觀,也沒看見寺名題匾。唯大門道口設一小桌,桌后坐一素衣老嫗,似尼非尼。見我們?nèi)硕?,老嫗乃抬手指一銅牌說:“本寺非開放場所,只可進兩人?!蔽铱淬~牌上刻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我只帶一個朋友進入,其他人則在門外逍遙。 進了寺門,感覺院落十分宏闊,夾路青松翠柏,竹林草地,修剪的十分工整。入門處有放生池,漢白玉為欄,有百多條錦鯉,都尺把長,嬉游池中。廟宇皆青瓦頂,四壁剝落陳舊,古色古香,不像其他新修建的寺廟,但氣象莊嚴,環(huán)境靜穆。整個寺內(nèi)就我和朋友二人,沒有其他香客。我很驚訝,心想,此寺環(huán)境幽美,氣氛靜肅,仿佛大內(nèi)禁苑一般。 看看寺內(nèi)各殿,皆閉門緊鎖,鎖具都是古舊式插閂鐵鎖,銹痕斑累。我更加驚訝,我遍游天下,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大白天殿門緊鎖的寺廟。正在感嘆來的不是時候欲轉身離去時,忽見后苑中走出一駝背老僧,小步行來不急不緩,臂間吊掛一串鑰匙,像是寺里的知客僧。我大喜,急迎上前施禮:“阿彌陀佛!師傅,能不能開門讓我們進個香???”老僧不答我,好像沒有看見我一般徑自前行。我們緊隨其后,來到第一大殿前,老僧乃抖動鎖鑰打開殿門,我們跟隨進殿。 最嘆為觀止的是,大殿正中神座上之巨型黑色紫檀文殊造像,千手千眼,法相極其莊嚴,為我平生第一次看見。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此菩薩造像不像一般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東。 在我們香欲敬拜的過程中,老僧一直一言不發(fā),默默遞過已替我們點燃的三炷香。我持香頂禮,再叩首三次,俯身下拜,閉目默禱,又叩禮一百零八次。心中念誦:“敬謝菩薩賜福,令弟子得至清涼道場!” 拜過文殊殿,再進大雄寶殿,依式入殿參拜釋迦牟尼諸佛。叩禮敬香,參拜如儀。我們每出一殿,老僧就隨后鎖閉鎖閉殿門,等我們?nèi)堪葸^,老僧鎖門轉身欲去,我匆忙向其拜禮致謝,老僧僅瞇目略頷首為答,始終未發(fā)一聲,遂轉身去入內(nèi)院。 參拜后我們游步寺苑中,頓覺身清氣爽,心曠神怡。 令我深感奇怪的是,游遍全寺,竟未見一處題署寺名的匾額和石碑,故始終不知道這個寺的寺名。出寺后,想問門前守門的老嫗,然老嫗也已不見蹤影。我讓助理為我們大家在山門前一起合影留念。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次年5月,及再次年的8月,我和友人兩度再訪五臺,欲找那寺還愿,仍為當時司機小張駕車尋舊路上山,然而兩度遍訪群山,皆莫見其寺。兩次陪同我們游山的臺懷鎮(zhèn)長和旅游局長等,都沒聽說過此寺,他們也感到茫然困惑,說五臺山現(xiàn)存寺院50余座,山上、山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僅4、5座,從沒聽說有這么一個寺廟。我也在他們的導引下,一一訪諸名剎,但都不是那個寺廟。
愚頭陀何新記于2014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