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dǎo)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圍可能更廣泛,還包括炎癥、栓塞等導(dǎo)致管腔狹窄或閉塞。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5大類:無癥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外?種臨床類型。臨床中常常分為穩(wěn)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病理多為長期血脂、血壓異常引起。 現(xiàn)代中醫(yī)認(rèn)為,冠心病屬“心悸”、“血痹”、“胸痹”、“真心痛”范疇??煞譃樗畾饬栊淖C、胸陽不通證、心陰不足證、心脈痹阻證等證型。治療藥物廣泛,有利尿劑、溫陽劑、滋陰劑。典型藥物:丹參、茯苓、茯神、桂枝、炙甘草、酸棗仁等。 代表方劑 一、時方 1、張錫純,活絡(luò)效靈丹:當(dāng)歸、丹參、乳香、沒藥。 2、蘇合香丸:蘇合香、安息香、冰片 、 水牛角濃縮粉、人工麝香、 檀香 、 沉香 、丁香 、香附 、木香 、 乳香(制)、 蓽茇 、白術(shù)、 訶子肉、 朱砂 。輔料為蜂蜜。為赭色的大蜜丸;氣芳香,味微苦、辛。 3、丹參滴丸:主要成分是丹參、三七、冰片。 4、郭士魁 ①心痛丸:檀香、沉香、乳香、麝香、白膠香、公丁香、制香附、冰片、蓽茇,以蘇合香油調(diào)蜜為丸。 ②丁桂香丸:丁香、桂心、檀香。 ③復(fù)方人參丸:人參、三七、沉香、細(xì)辛。 ④冠心Ⅱ號片:赤芍、丹參、川芎、紅花、降香。 ⑤冠通散:黨參、當(dāng)歸、郁金、薤白、紅花、雞血藤、三棱、莪術(shù)、乳香、沒藥。 ⑥促愈合合劑:生芪、當(dāng)歸、丹參、桂枝、陳皮。 ⑦梗塞合劑:生芪、黨參、黃精、丹參、赤芍、郁金、陳皮。 ⑧益氣針:黨參、黃芪、黃精?;钛?丹參、赤芍、郁金。 ⑨常用藥:川芎、鉤藤、菊花、葛根、丹參、玄參、茺蔚子、紅花、郁金、降香、瓜蔞皮、黃連、薤白、珍珠母、蒲黃、五靈脂等。 5、馮楚瞻,全真一氣湯:熟附、人參、麥冬、五味子、熟地、白朮、當(dāng)歸(若腹瀉,以懷牛膝替之)。 6、李輔仁,益心湯:黨參、黃芪、丹參各20克,麥冬15,五味子、龍眼肉、郁金、炒遠(yuǎn)志、石菖蒲、柏子仁、枸杞子、薤白各10。 7、鄧鐵濤,認(rèn)為“本虛標(biāo)實,氣血痰瘀相關(guān)”,治宜“益氣除痰祛瘀”。 8、顏德馨,益心湯:黨參、丹參、黃芪各15g,葛根、赤芍、川芎各9g,決明子30g,石菖蒲4.5g,降香3g。 9、周信有,益元通痹湯:瓜蔞9g,赤芍15g,川芎15g,丹參20g,郁金15g,延胡索20g,生山楂20g,廣地龍15g,桂枝9g,細(xì)辛4g,蓽茇9g,黃芪20g,淫羊藿20g,生水蛭粉4g(早晚分服)。 10、陳伯咸,益君湯:北沙參15g,全當(dāng)歸10g,杭白芍15g,全瓜蔞15g,薤白頭10g,廣郁金10g,血丹參15g,醋延胡索10g,炒枳殼10g,苦桔梗10g,炒酸棗仁15g,焦遠(yuǎn)志10g,云茯苓10g,廣陳皮10g。 11、張學(xué)文,寬胸通痹湯:瓜蔞15g,薤白10g,降香10g,丹參15g,三七3g(沖),麥冬10g,桂枝6g,生山楂15g,炒酸棗仁15g,鹿銜草15g,川芎10g,赤芍10g。 12、茹十眉,三子二肉熟芎湯:枸杞子18~24,制附子6~9g,五味子4.5g,熟地黃(朱砂拌打)12g,山茱萸12g,肉桂(后下)3g,川芎6g,丹參12~15g,瓜蔞12g,薤白12g。 13、史載祥,升解通瘀湯(心絞痛):黃芪15g,知母10g,桔梗5g,升麻5g,柴胡5g,黨參12g,山茱萸15g,三棱10g,益母草15g。 14、陳可冀,愈梗通瘀湯(心梗):生曬人參10~15g,生黃芪15g,紫丹參15g,全當(dāng)歸10g,延胡索10g,川芎10g,廣藿香12~18g,佩蘭10~15g,陳皮10g,半夏10g,生大黃6~10g。 15、郭維琴,心衰方:【組成】黃芪15~30g,黨參15~30g,益母草10~15g,澤蘭10g,桂枝6~10g,制半夏10g,北五加皮4~10g。 16、張國倫,心衰方:黃芪、黨參、丹參、益母草各30g,白術(shù)、茯苓各15g,桂枝9g。 17、張琪,寧心湯:干曬參(或紅參)15g,麥冬20g,五味子15g,當(dāng)歸20g,生地黃15g,桃仁15g,柴胡15g,丹參20g,黃芪30g,甘草15g。 18、周次清,心律失常方:黨參30g,姜半夏9g,陳皮9g,黃連6g,枳實9g,炒酸棗仁30g,桂枝6g。 19、朱錫祺 ①強(qiáng)心Ⅱ飲(心動過緩):黨參15g,黃芪15g,丹參15g,益母草30g,茶樹根30g,附塊9~15g,淫羊藿12g,黃精12g,麥冬15g,甘草6g。 ②寧心飲(心動過速):太子參15~30g,麥冬15g,五味子6g,淮小麥30g,甘草6g,大棗7枚,丹參15g,百合15g,龍骨、牡蠣各30g,磁石30g。 二、經(jīng)方 1、桂枝劑(桂枝湯、桂枝甘草湯、桂枝加術(shù)附湯、桂甘龍牡湯等) 2、苓桂劑(苓桂術(shù)甘湯、苓桂棗甘湯、苓桂五味甘草湯等) 3、炙甘草湯或酸棗仁湯或黃芪桂枝五物湯 4、瓜蔞薤白劑(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桂枝湯等) 5、附子、烏頭劑(四逆輩、真武湯、大烏頭煎等) 特別警告:本文所列方藥均須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擅自用藥的風(fēng)險極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