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熱點資訊 #NEWS 留 學 快 訊 熱點資訊/最新政策/國內外時事 #今日熱點 ![]() 最 新 發(fā) 布 《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 重磅!昨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fā)布了2022年度年輕大學排名。 (文末附年輕大學排名前200榜單) 該排名不同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THE)》,近關注成立50年或以下的高校(1972年至今),包含了來自74個國家或地區(qū)的539所高校,相比去年的475所增加了13%,比去年新增了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院校。 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基于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指標,但其權重經過調整以反映年輕大學的使命,比如較少強調聲譽調查數據,而更多地關注諸如研究生產率、師生比、機構收入和博士教育等因素。 o熱I排名標準 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采用與世界大學(THE)排名相同的研究方法,以衡量研究密集型大學的所有核心任務:教學、研究、知識轉移和國際視野。 但是,排名的權重經過重新校準以反映年輕大學的使命與概貌,采用13項經仔細校準的績效指標,以提供最全面而平衡的比較,因此受到學生、學者、大學領導、業(yè)界和政府的信任。這份排名包括于1972年至今建校的大學。 績效指標可分為5個領域,分別是:教學(學習環(huán)境),研究(發(fā)表量、收入和聲譽),引文(研究影響力),國際展望(國際教師、學生和國際合著)和行業(yè)收入(知識轉移)。 ![]() 圖片來源: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教學(學習環(huán)境 30%) ? 聲譽調查 10% ? 師生比 6% ? 博士與學士比 3% ? 授予博士學位與學術員工數量比 8% ? 機構收入 3% 研究(發(fā)表量、收入和聲譽)30% ? 聲譽調查 12% ? 研究收入 9% ? 研究生產力 9% 國際展望 7.5% ? 國際學生比例 2.5% ? 國際員工比例 2.5% ? 國際合作 2.5% 引文(研究影響力)30% 研究影響力指標著眼于大學在傳播新知識和新思想方面的作用。 行業(yè)收入(知識轉移)2.5% 該指標顯示出企業(yè)愿意為研究付費的程度,以及大學在商業(yè)市場上吸引資金的能力——這是機構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o熱I排名亮點 o中國大陸院校 來自中國大陸院校表現保持優(yōu)異,共有11所院校上榜,其中南方科技大學(第13名)提升了13個名次和深圳大學(第73名)提升了26個名次,均位列前100名。 ![]() 圖片來源: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o大學排名前10 總體排名前10的院校大多來自亞洲和歐洲。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Paris Sciences et Lettres – PSL Research University Pari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以及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組成前5名。 今年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從第二名榮升至榜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階在后,排名第二名。 ![]() 圖片來源: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o其他國家和地區(qū) 印度和土耳其是參與高校數量最多的國家,各有40所高校上榜。英國和伊朗緊跟在后,各有37所高校上榜。 澳大利亞再次在排名前200的國家中占據最多入榜高校,共20所高校入榜前200名。緊隨其后的是英國(共19所),其次為法國(共17所)。 ![]() 圖片來源: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印度和土耳其是參與高校數量最多的國家,各有40所高校上榜。英國和伊朗緊跟在后,各有37所高校上榜。 澳大利亞再次在排名前200的國家中占據最多入榜高校,共20所高校入榜前200名。緊隨其后的是英國(共19所),其次為法國(共17所)。 o熱I排名評比 o參與門檻 如果一所大學不教授本科生或者其研究成果在2016至2020年間出版數量少于1000篇(且每年至少150篇),則這些大學將被排除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之外。如果一所大學80%或以上的研究成果完全分布在我們11個學科領域之一,則也有可能被排除在外。 o數據來源 大學提供并簽署其機構數據以供排名使用。在極少數情況下,如果沒有提供特定的數據點,我們會為受影響的指標輸入保守的估計值。通過這樣做,可以避免一所大學因忽略或不提供數據而得到“零值”這樣的嚴肅后果,但我們不會因保留這些數據而對大學進行獎勵。 o最終結果 從一系列特定的數據點到指標再到大學的總分,需要我們匹配代表完全不同數據的值。為此,我們會對每個指標進行標準化,然后將指標按比例組合。 我們使用的標準化方法基于特定指標內的數據分布,我們在此計算累積概率函數,并評估特定機構指標在該函數中的位置。 除了學術聲譽調查以外,我們對其他所有指標使用Z評分,以計算正態(tài)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學術聲譽調查中的數據分布要求我們必須添加一個指數元素。 總體來看,中國大學表現優(yōu)異,大陸共有11所院校上榜,香港4所院校上榜,澳門2所院校上榜,臺灣17所院校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