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園園 (中國注冊營養(yǎng)師) 熱熱鬧鬧過大年,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湯圓不僅過年的時候吃,元宵節(jié)也是特色擔當。 正月十五,全家圍聚團坐一起,開開心心地吃著暖融融的湯圓,甜蜜美好的味道布滿味蕾,幸福的氣氛洋溢臉上,讓湯圓成為大家心目中最具儀式感和人文情懷的元宵節(jié)美食之一。 |湯圓歷史小檔案 小小湯圓,可是大有來頭。 湯圓早在宋代就有了,吃湯圓的習俗,宋代記載也較多。 據悉當時的明州也就是如今的浙江寧波,興起一種新奇食物,內用果餌做餡,外用糯米粉包搓成球,這種“糯米球”就是最早的湯圓。 因為煮的時候會在鍋里浮起,所以也叫“浮圓子”,有的地方也叫“湯團”,廣東人叫“湯丸”,在南方逐漸興起直至成為節(jié)日流行美食。 |湯圓做法像“包子” 說起湯團就難免不會想到它的摯友“元宵”。 看著都差不多,不過做法不同。元宵是先有固體的餡兒然后滾雪球一樣“搖滾”而成。而湯圓是先有皮兒然后把餡兒“包”在里面而成。 傳統元宵的餡兒相對單一,基本都是甜的,而湯圓的餡兒卻十分豐富,可以說幾乎是無所不能,從五仁堅果、到果干豆沙,從水果鮮花到芝士巧克力,甚至還能像餃子一樣包上各種肉餡兒??芍^“可素可葷、可鹽可甜”,裹著時代的氣息,讓年俗標志的湯圓變得異常多姿多彩。走進十五前的超市,冷凍柜里琳瑯滿目的基本都寫著“湯圓”,相比之下“元宵”還是小眾一些咯。 |湯圓包著幸福和團圓,三五個足矣 湯圓外面是糯米粉,里面是各種餡兒,好吃是好吃,不過整體熱量并不低。 大概3顆—5顆中等大小的湯圓,就有100克之多了。 如果是傳統的五仁餡湯圓,中等大小的平均4個,大概就抵得上一碗米飯(100g原料大米蒸熟的米飯)的熱量了,需要快走2h或慢跑1h才能消耗掉。 另外,一些肉餡湯圓的熱量反而比傳統的黑芝麻、五仁餡湯圓要低。 一方面肉類的脂肪含量比堅果要低,尤其海產和禽肉的脂肪含量更低,從原材料上就“贏了”;另一方面,堅果在做成餡料時,要添加糖以達到香甜的口感,但肉類餡料中一般會加鹽,不會放糖。 有些肉類餡料中還加了蔬菜,又把熱量拉低了。整體來看,“肉加菜”勝了“堅果加糖”,例如瘦肉蝦米萵筍餡湯圓熱量比一般的餡兒低2/3的樣子。 總之,佳節(jié)品嘗民俗,淺嘗怡情即可,像傳統湯圓咱們吃個3-5個,代替一大部分主食就可以了。 (圖片搜狐制作,內容我來提供,已獲取授權) |團圓有度,這些朋友吃湯圓得悠著點
|為湯圓找好最佳搭檔 湯圓熱量高、升高血糖速度也比較快,最好搭配膳食纖維豐富而熱量低的蔬菜一起吃。例如一口湯圓+一大口青菜,這樣有利于平衡熱量高以及血糖上升速度太快的問題,而且還不容易粘牙。另外,搭配一些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也有利于將血糖上升速度拉下來,且均衡也更為營養(yǎng),例如搭配豆腐類、蛋類、海鮮肉類等。當然,選對了搭檔也不代表萬無一失,吃的量還是得控制好,趁著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跟家人團圓的同時適當嘗幾個就好,并記得自行減少部分主食和其他高油脂食物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