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丨精靈 今年的北京冬奧會,最火出圈的體育明星莫過于谷愛凌。 在萬眾矚目下,她的每場比賽都頻頻登上熱搜。 2月14日的資格賽中,谷愛凌在首輪失誤的情況下,第二輪發(fā)揮完美,最終以第三名身份成功晉級決賽。 網(wǎng)友們表示比谷愛凌還緊張,她卻在等待成績期間淡定地吃韭菜盒子! 而在今天的比賽中,谷愛凌第二跳不慎摔倒,但她頂住了壓力,最后仍然憑借優(yōu)異的表現(xiàn)摘下了一枚銀牌。 難怪人們感嘆:谷愛凌擁有一顆大心臟。 這種強大不僅體現(xiàn)在她能坦然自信的心態(tài),更重要是面對挑戰(zhàn)和不確定時能“勇敢做自己”。 還記得2月8日,谷愛凌參加的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嗎? 她連著兩跳都做了1440,這是個不錯的成績,但稱不上絕好。 媽媽在電話中告訴她:如果第三跳也保持現(xiàn)狀,你能得亞軍! 谷愛凌說:可是媽媽,我想嘗試從沒成功過的高難度動作。 在媽媽“享受比賽”的祝福中,谷愛凌一躍而上,完成了向左的偏軸轉體1620,順利落地。 一舉奪冠。 ![]() 全場中國人,用歡呼聲見證這一刻。 谷愛凌同時創(chuàng)造了兩個歷史:中國冬奧會首金,弱勢項目上奪金。 人們驚呼“天降紫微星”的同時,不禁好奇: 這個年僅18歲的少女,在國際賽場上,為何敢于冒著痛失銀牌的風險,也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在了解谷愛凌的家世、天賦、樣貌、性格、成績之后,陷入了深深的自卑。該如何排解這種情緒? 千篇一律的掌聲鮮花中,這個問題就像刺一樣,深深地扎中了我。 谷愛凌,藤校世家,父母都是哈佛精英;天賦異稟,9歲加入專業(yè)滑雪隊;顏值姣好,廣告代言拿到手軟;成績優(yōu)秀,幾乎滿分考入斯坦?!?/span> 爽文大女主才敢這么寫,她竟活成了這副樣子。 ![]() 如果時間倒流10年,我一定也會為她感到自慚形穢。 可隨著年紀增長,我對她的解讀也變了: 比起輝煌履歷,她在第三跳中表現(xiàn)出的勇氣,更讓我欣賞,因為那是尚未被殘酷生活碾壓過的人,才有的純粹、簡單、率真。 即使我們成為了谷愛凌,也一定不開心,因為我們并不熱愛滑雪,更沒有勇氣在奧運會上無視結果,愜意享受。 可談到滑雪,谷愛凌說的最多的兩個字是:喜歡。 “我喜歡去做不同的滑雪動作,而不是去獲獎”; “雪在我的雪板下流過的時候,讓我感覺自己無所不能”; “學習累了,想到周末可以滑雪就精神百倍”; …… 可以看出,滑雪這件事,是谷愛凌本身熱愛并且享受的事情,而無關外界的名利誘惑。 而這一切離不開媽媽谷燕的言傳身教。 3歲時,谷燕就帶女兒谷愛凌去滑雪場。 她的想法很簡單:我從小就喜歡玩,滑雪是我的愛好。 她把谷愛凌送到滑雪學校,最初只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滑雪,沒想到谷愛凌也迷上了滑雪。 打從一出生,谷愛凌就從媽媽那里學會了“做自己”這件事。 甚至,她還知道如何讓自己更盡興: “沒有一周的學習,周末的滑雪就不那么有趣了;如果只學習,也沒那么好玩。” 她有足夠的自由探索熱愛,也不會被外界的聲音和傳統(tǒng)的觀念所束縛。 她的快樂,我們或許不能理解,但這份做自己的快樂,值得我們看見。 在一個主流價值觀是“精英至上”的社會中,每個人都為自己“不夠好”飽受創(chuàng)傷。 但谷愛凌從未因此焦慮不安,仿佛生來就在快活地做自己。 除了滑雪,她還參加過唱歌、籃球、長跑等比賽,去斯坦福念書,也拍過時尚雜志,她是如此“不務正業(yè)”,又如此令人羨慕。 做自己就是一個不斷突破自我邊界,去看到更多面自己的過程。 很多人不是不想做自己,而是不敢頂著“不務正業(yè)”的批評聲做各種嘗試。 家庭教育給了谷愛凌做自己的自由,她的成長卻超越了母親提供的東西:成為生命的主人。 堅信只要自己夠想要、夠努力,就能夠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
或許你要問:難道谷愛凌就沒有怕過嗎? 其實,她也有普通人的一面。在做自己的過程中,她無數(shù)次與恐懼共舞。 《紐約時報》網(wǎng)站上發(fā)表過一篇谷愛凌寫的文章,里面談到: “在我18年人生中的近10年,我都與恐懼進行了一場動蕩不安的戀愛?!?/span> 對一個幾歲小女孩來說,22英尺高的U型尺堪稱“巨物”。一想到要跳上去做轉體,就雙腳發(fā)抖。 谷愛凌也是如此,恐懼、壓力、興奮在她內心揉成一團,竟像美酒一樣,發(fā)酵出奇妙的化學反應。 一方面,單純的恐懼,不知怎么變成了絕妙的感官體驗; 另一方面,谷愛凌強迫自己直面恐懼,從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谷愛凌說:“我不是忽視恐懼,而是通過探索深刻的自我意識和深思熟慮的風險評估,與恐懼建立獨特的關系。” 于是,每一次恐懼,都意味著一次“破局”。 做到這點,離不開母親、姥姥的全然接納。 母親畢業(yè)于北大和斯坦福,父親是哈佛畢業(yè)生,精英姥姥是工程師……這是谷愛凌的資源,也是壓力。 在一個原本就很優(yōu)秀的家族里,更難做自己,因為所有人都期待著你成為父母的翻版。 慶幸的是,谷愛凌家中的女性都有著綻放的生命力。 ![]() 從學霸到奧運冠軍,與其說谷愛凌“成功”,不如說,她只是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樣子。 從小到大,我們常被父母叮囑:你要像XX一樣聽話;你要成為喬布斯;你要做班上的第一名…… 幾乎沒有人對我們說:你要成為你自己,那個成績中等、性格平凡的普通人,才是你真實的自我。 各式各樣的約束下,我們開始比較、權衡,仿佛不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就會被生活打巴掌、勒脖子。 如果此后,我們能做自己的內在父母,給予自己充分的自由,允許自己活得綻放,那么我們也能實現(xiàn)“質變”。 因為,“做自己”本身就伴隨著無限多的可能。
其實,做自己不該是“做朋友圈里最好的一個”,而是“當自己能當?shù)淖詈玫囊粋€”。 活成谷愛凌是很好,但我們不需要成為谷愛凌,我們只需要成為我自己。 我們沒有谷愛凌的家庭條件,但生命之初,我們都為自己驕傲過: 人生中第一次站立起來;做到了別人都做不到的事;找到了一件可以全身心投入的興趣…… 那一刻我們無比痛快,感到“我能擁有全世界”。 可從什么時候起,這種感受消失不見了? 或許,是因為這些聲音越來越多: “你必須活成大家期待的樣子”; “這個年紀,你已經(jīng)沒有做自己的余力了”; “你太自私、太我行我素”; …… 內在自我否定,外在環(huán)境施壓,各種約束枷鎖……導致我們成為理想的自己之前,被迫先成為他人理想的樣子。 ![]() 我們失去純粹、率真、簡單,變得虛假、謹慎、復雜。 仿佛,世上有一種約定俗成的力量,迫使我們如果不能獲得他人的肯定與接納,就會焦慮、恐懼、不安。 這種力量來自哪里? 孩童時期,如果成長環(huán)境不夠友好,潛意識會認為:我需要付出代價,才能得到快樂;需要對抗和犧牲,才能活出自己。 父母不夠尊重理解,孩子真實感受不被接納,做自己的過程中,就會畏手畏腳、充滿阻力。 但其實,當我們把“做自己”當做享受和熱愛的過程,也自然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的小男孩,有一個音樂家的夢想,卻遭到了全族人的反對。 當他踏上尋夢之旅,勇敢做自己時,也意外幫助祖輩們解開心結,讓家人之間的愛重新流動起來。 ![]() “做自己”是每個人的天命,也暗含著突破家族命運的途徑。 親愛的,你想把命運交給過去,還是在未來的人生中,盡己所能活出精彩? 全在你一念之間。
或許,這個社會約定俗成地認為“20歲沒有年入百萬,這一生就很失敗”。 但對你我而言,真正的成功只有一種,就是無視外界聲音堅守自我,快樂地做自己,最終都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運。 如果你暫時被各種障礙絆住了腳,不妨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調整,去實現(xiàn)輕松自由做自己的狀態(tài)。 首先,正視內心的恐懼。 當內心出現(xiàn)恐懼感受時,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會害怕,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放棄。 恐懼出現(xiàn)后,很多人條件反射就要回避。 為此,我們不妨做一些練習:在安全范疇內,主動與恐懼呆在一起。 比如,恐高的人挑戰(zhàn)從高處往下望;怕水的人挑戰(zhàn)在水中憋氣;社恐的人挑戰(zhàn)置身人群中。 這個練習會讓人發(fā)現(xiàn):恐懼并不可怕,它不會讓你少塊肉,也不會真的傷害到你。只要花點時間正視它,我們就會得到截然不同的體驗。 ![]() 然后,打破限制性信念。 當那些否定的聲音響起時,請在內心反駁它們: “你必須活成大家期待的樣子”——如果我不這樣活,身上會少塊肉嗎?為什么活成自己期待的樣子,就不能得到更多收獲? “這個年紀,你已經(jīng)沒有做自己的余力了”——我這個年紀,依然有很多人在勇敢做自己,比如王菲、張韶涵,她們可以做到,為什么我不可以? “你太自私、太我行我素”——我沒有為他人付出過嗎?我有,那么我談不上過分自私,何況自私是人的天性,誰敢說自己很無私嗎? 這些成功的反駁,會讓你的內心充滿力量,如同解開禁錮,帶給你全新的視角。 最后,成為自己的“安全員”。 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認為:功能良好的孩子,父母都滿足了兩點,一點是沒有敵意的堅決,另一點是不含誘惑的深情。 這兩點,奠定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礎,也決定了:孩子能在多大程度上自我實現(xiàn)。 我們不敢做自己,很大程度是因為童年沒有得到這兩點,可我們已經(jīng)成年并有選擇權,可以選擇用這種方式愛自己、愛他人。 心理學中有一條黃金法則:你希望被怎樣對待,就用怎樣的方式對待他人。 這不但能營造更好的關系,還能讓我們內在缺失的部分得到補償。 童年不夠安全,我們可以做自己的“安全員”;童年不夠溫暖,我們可以成為自己的“溫暖父母”。 心靈教練瑪麗蓮在《喚醒沉睡的天才》中寫道:幸福是一種身體、情感和意愿綜合的狀態(tài),也是一種習慣。 請學會擁抱幸福,而不是等待幸福。 每一個勇敢做自己的人,都值得更好的未來。 ![]() 策劃 | 江楓 討好型人格應該怎么辦? 如何找到自己的熱情天賦? 如何與自我內在小孩的和解? 2月15日 來視頻號#心靈的圈子 葛松云老師解析擁有幸福的終極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