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清散 治頭痛、眉骨痛、眼痛不可忍者。 川芎 郁金 白芍 荊芥穗 芒硝(各五錢) 薄荷葉(一錢) 片腦(五分) 共為細末,每用三分,鼻內(nèi)搐之。 一方有乳香、沒藥。 02 川芎茶調散 治傷風上攻,鼻塞聲重、偏正頭痛。 薄荷葉(一兩) 川芎 荊芥穗(各五錢) 羌活 白芷(各二錢) 甘草 細辛 防風(各一錢三分)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下。 03 選奇湯 治眉棱骨痛。 防風 羌活(各二錢) 黃芩(酒炒) 甘草(炙,各一錢) 水煎熱服。 ![]() 04 點頭散 治偏正頭痛。 川芎(二兩) 香附(炒,去毛,四兩) 共為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服。 05 當歸酒 治血虛頭痛欲裂。 當歸(一兩) 酒(二碗) 煎八分服。 06 治半邊頭痛 蓖麻子(五錢,去殼) 大棗(十五枚,去核) 共搗如泥,綿裹塞鼻中,甚效。 又方 用生蘿卜搗汁一蜆殼,仰臥注鼻孔。 右痛注左,左痛注右,左右俱痛,兩孔俱注。 能使數(shù)年之患即愈(此方系宋神宗傳與王荊公,甚效)。 07 清震湯 治頭痛、面起核塊,或頭中如雷鳴,名曰雷頭風。 升麻 蒼術(米泔浸,各三錢) 青荷葉(一大片) 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 08 治大頭瘟 此乃天行瘟疫之氣,其癥則喉痛、頭項俱腫,甚有頭大至斗者。俗人呼為大頭瘟,又名盧鶿瘟,又名蝦蟆瘟。此濕熱壅盛,最兇之候。東垣制方,名曰普濟消毒飲,專治此癥。百發(fā)百中,活人甚多,當時皆稱為天方。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五錢) 橘紅 玄參 生甘草 桔梗 柴胡 牛蒡子(各二錢) 薄荷葉 連翹(去心) 板藍根 馬屁勃(各一錢) 白僵蠶(炒) 升麻(各七分) 上共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無有不愈。 如大便秘,用酒蒸大黃一、二錢以利之。 《景岳全書》載此方,有人參三錢。若有力之家,可增用之。 又方 治頭忽然腫大至項。 硫黃二錢,磨燒酒擦之,數(shù)次愈。 又方 治頭頸強側,不能轉頭。 南星為末,以醋調敷即效。 又方 治項腫。 大蚌殼粉和醋搗爛,敷之即消。 又方 黑豆五錢,半生半炒,共為末。 作兩次服之,茶清下。 ![]() 方源《靈驗良方匯編》 中醫(yī)古訓 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詩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謂小心也;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謂膽大也; 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行之方也; 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智之圓也。 ——后晉·劉昫《舊唐書·孫思邈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