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胃潰瘍 【概述】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道內(nèi)接觸胃液部分的黏膜組織所發(fā)生的高度局限性組織缺失,病變主要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因此稱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飲食、精神、化學藥品、吸煙及遺傳有關。 胃潰瘍的疼痛多發(fā)生于飯后1小時左右,之后逐漸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發(fā)生在夜間或飯前空腹時,少許進食即可緩解。常有泛酸、噯氣、惡心嘔吐等癥狀。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青壯年為多,男性多于女性。 【診斷要點】 01、十二指腸潰瘍 ??崭雇矗M食后緩解,3~4小時后再出現(xiàn)疼痛,持續(xù)至下次進餐,故多喜食,遲發(fā)痛。 ![]() 02、胃潰瘍 多在餐后0.5~1小時出現(xiàn)疼痛,至下一餐前消失,進食則又痛,故多畏食,早發(fā)痛。發(fā)作期上腹部有局限性壓痛。 ![]() 【埋線治療】 1.胃潰瘍埋線治療 (1)“胃六針”:即胸椎6、胸椎8、胸椎9,1號線,2cm,注線。 (2)經(jīng)驗穴:胸椎7以上找敏感點埋線,1號線,2cm,注線平刺埋入。 (3)選中脘、上脘、巨闕、足三里,0號線,1.5cm,注線;20~25天埋線1次,連續(xù)埋線3~4次,可基本好轉。 【典型病例】 (一)趙醫(yī)師治療胃潰瘍病案例 (1)病案摘要 王增強,男,55歲,河北省正定縣人,現(xiàn)住正定縣某小區(qū),患者患胃病十余年,身體消瘦,自訴,上腹部脹痛,燒心反酸,不思飲食,口中無味,遇冷加重,時好時壞,脾氣急躁,大便時干時稀。在縣醫(yī)院檢查診斷為胃潰瘍,給予奧美拉唑,復方呂酸鉍顆??诜委煟∏闀r好時壞。后經(jīng)他人介紹找我處就診,問診病史,查舌質淡苔白,脈沉遲。初步診斷為胃痛,癥候分類為肝郁氣滯。 (2)診療經(jīng)過: 中醫(yī)處方:平胃散,加醋香附15克,柴胡6克,木香9克,煅瓦楞子30克,生雞內(nèi)金15克等。 配合病根穴埋線,選取T6-9病根穴,用智象1號膠原蛋白線注線,配穴:中脘、下脘,天樞,足三里、氣海、太沖等穴,埋線一次。一周后癥狀明顯好轉,一個月后痊愈。 診后分析 患者主因肝氣郁滯,影響脾胃氣機,屬中醫(yī)之肝木旺過克脾土,病情隨長,一旦辯證準確,治若釜底抽薪,病去如抽絲。心得:中醫(yī)治病重在辯證論治,重在治證治本,不管感冒還是癌癥,只要辯證準確,都能收效良好。 ![]() 【此證的分析和討論】 胃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一種常見病,其典型表現(xiàn)是饑餓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餐后定時的中上腹疼痛等,嚴重時有黑便與嘔血。胃潰瘍屬于中醫(yī)的“胃痛”、“胃脘痛”、“痞證”、“吐酸”、“心痛”等病的范疇。虛、實、寒、熱夾雜、氣血失和占此證的大多數(shù),氣機阻滯,升降失調是本病的共同特征。中醫(yī)認為:胃潰瘍久病成虛,虛極生寒,所以大部分是脾胃虛寒證;胃潰瘍有“心痛”證,胃氣痛從肝胃治療,以理氣為主,有肝胃不合證;不少的胃潰瘍患者有反胃癥狀,“人認為病在胃,而不知病在腎”,腎水虛不能溫脾,因脾寒而吐,凡治反胃,必先治腎,此證為胃陰虧虛證。埋線療法治療胃潰瘍有悠久的歷史,五、六十年代就有切割埋線治胃潰瘍的很好范例。病根穴埋線治療胃潰瘍選“胃六針”埋線即可,選用1-2號腸線,埋線3-4次都能取得好的療效。也可根據(jù)中醫(yī)辯證論治原則,脾胃虛寒者配胃俞、中脘、足三里穴;肝胃不合者配脾俞透胃俞,肝俞透膽俞,梁門穴;胃陰虧虛者配腎俞、脾俞、三陰交等。病根穴埋線選穴簡單,療效好,值得推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