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在逐漸消散,但伴隨著“元宵佳節(jié)”的來臨,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一卻又熱鬧了起來。老話說“不出正月都是年”,正月里是我國習俗最多的一月,幾乎天天都有講究,日日都有規(guī)矩,就拿正月十三來說吧!傳說這天是“閻王都忌諱”的日子,民間還稱這天為“毒日”“閻王忌”,而且在這天里還有3大習俗,3大禁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正月十三為什么讓代表“死亡的閻王都忌諱”呢?和“毒日”的由來。 相傳,閻王爺有十三個兒子,他脾氣非常暴躁,而且為人狂妄自大,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中。一次說話不忌諱,隨口就出,即使我一個月死一個兒子,一年也死不完,太過于目空一切了,惹怒了天帝,隨后他便每隔28天就去世一個兒子,最后一個兒子去世正好是在這年的正月十三。 因此閻王非常忌諱這天,老一輩人也認為這天是“毒日”,不吉利,屬于百事都忌的日子,這天要特別注意,特別講究。其實正月十三“閻王忌”,說法和版本是有很多種的,但都來源于傳說,其主角都是閻王爺。 正月十三:3大習俗 一、燈頭生日 在正月十三有一項重要習俗,就是“燈頭生日”,也叫“上燈日”。在我國民間,每年稱正月十三為“試燈”,十四為“起燈”,十五為“正燈”,十六為“圓燈”,到了十七就為“罷燈”。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鬧花燈,從正月十二就要開始搭建燈棚,正月十三就要上燈,試試燈的效果,為元宵佳節(jié)做好準備工作,因此祖輩人把這天稱為“燈頭生日”。 二、拜關公 祭拜關公,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活動。每年正月十三相傳是關圣帝君得道升天的日子,人們稱他為“關帝”,“武圣”,“武財神”。因此作為人們的保護神、行業(yè)神、財神,在這天人們都會去關帝廟祭拜關公,祈禱在新的一年中關帝爺能保佑人們順順利利、財源廣進,也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望。 關公代表了“忠、勇、仁、義、理、智、信”,他是正義的化身,重義輕利、懲惡揚善的形象,因此受到后人的奉拜。 三、祭海?龍王 祭“海龍王”,也稱“祭海”,它是沿海人民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之一。正月十三不但是關圣帝君得道升天的日子,相傳還是龍王爺的生日,這一天所有的漁民們都會祭拜海龍王,祈求風調雨順、漁業(yè)豐收、每次捕魚都能滿載而歸。 在祭祀的活動上,老一輩人都會蒸元寶餑餑,和豬、羊、魚等祭品,一起擺放在供桌上,然后在鞭炮、震天響的鑼鼓聲中,以此祭拜海龍王,朝大海行叩拜禮。 正月十三:3大禁忌 正月十三,相傳這天是“閻王忌”,也有著“毒日”之說。在民間老一輩人也是特別忌諱這天的,認為諸事不宜,有以下3大禁忌要注意。 一、忌出門? 俗語說“正月十三閻王忌,屙屎尿尿都不利”,可見人們對這天是多么的忌諱,因此忌出門,認為諸事不宜。 古人認為地府中的閻王都對這天如此忌諱,凡人更要加倍小心,有些老一輩人就認為這天忌出門,要是有事急需出門,也要找個有太陽的時辰,還要早出早回。 二、忌口舌快 正月十三“忌口舌快”,就是隨時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巴,防止與他人發(fā)生爭執(zhí),避免目空一切,說話不能百無禁忌,招惹上口舌是非,對自己和家人不利。 三?、忌探望?病人和老人? 老一輩人認為,正月十三是“毒日”,最忌諱探望病人和老人,會影響到病人,很不吉利,因此不宜探望。 探望病人和老人本沒有什么關系,就怕病人和家屬有忌諱,因此咱們不妨就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能避諱還是要避諱,也是對我們的一種保護,和對病人、老人的尊重。 在中國傳統(tǒng)習俗中是和吃脫離不了關系的,老一輩人也是很講究的,那么接下來看看正月十三吃什么? 一、湯圓 俗話說:“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小過年”,在正月十三吃湯圓可以說也是一個舊的習俗。 正月十三之所以講究吃湯圓,是因為湯圓是用糯米面將餡料包裹著,老一輩人稱之為“包燈”,還要在正月十三的時候,天上的月亮已經開始初圓,明月和碗中的湯圓相呼應,象征著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因此便有了上燈節(jié)吃湯圓這一說法,有著闔家團圓的美意。 二、豆腐 正月十三吃豆腐,這是廣東清遠一代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習俗,也稱之為“豆腐節(jié)”,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豆腐”諧音“兜?!薄C磕暝谡率@天,人們都會做特別多的豆腐,然后祭完祖,大家就會互投豆腐,打豆腐仗,就像傣族的潑水節(jié),認為被豆腐砸到就會有好運,福氣滿滿,迎春接福之意。 在民間的這些傳統(tǒng)習俗,雖沒什么科學依據,但都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祈望,也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大家尊重老傳統(tǒng),也是對我們祖輩的尊重。 輕舞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喜歡,大家可以點贊、收藏,加關注我。您的點贊就是最溫暖的鼓勵,謝謝大家! #這就是年味兒# #紅紅火火過大年# #春節(jié)有哪些奇特習俗# |
|
來自: 新用戶3991LnU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