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運動有益于機體健康,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加快能量消耗,幫助控制體重,增加肌肉利用葡萄糖,從而起到降血糖效果。然而,有些糖尿病患者運動后血糖仍然沒有降,反而有所升高,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為什么糖尿病患者運動后,血糖沒降反而升高? 1、運動后立即測血糖 部分糖尿病患者運動強度并不大,運動時間也不長,運動后會立即測量血糖,結(jié)果使得血糖水平有所提高。因為運動時身體消耗太多能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使得血糖水平升高,需足夠的時間血糖才會逐漸下降且趨于平穩(wěn)。通常運動后15分鐘左右血糖水平較高,休息30分鐘后測量血糖才能獲得真實的數(shù)值。 2、運動強度太大或時間太長 運動強度太大、運動時間太長可過度興奮交感神經(jīng),刺激升糖激素分泌,包括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促進肝臟把儲存的糖原轉(zhuǎn)化成葡萄糖,大量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由于肌肉吸收血糖速度比較慢,血糖升高速度快,因此測量的血糖值較高。 3、血糖控制不穩(wěn) 若糖尿病患者運動前血糖水平高,仍然運動可增加胰腺承受的負(fù)擔(dān),使得胰島素嚴(yán)重缺乏,細(xì)胞無法利用血液中的糖為身體提供能量,可代償性分解蛋白質(zhì)以及脂肪提供能量,從而導(dǎo)致血糖水平升高,嚴(yán)重時可造成酮癥酸中毒。有些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大,運動后測量的血糖值就偏高。 4、低血糖后高血糖反應(yīng) 部分糖尿病患者為能維持血糖穩(wěn)定而采取少量多餐原則,吃的不多仍然做高強度運動,就會使得血糖偏低,此時身體可產(chǎn)生應(yīng)激反應(yīng),使得血糖短短時間內(nèi)快速升高,所以測量的血糖值偏高。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應(yīng)根據(jù)年齡、體重、所用的藥物和并發(fā)癥來選擇合適的運動量。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沒有注射胰島素,也沒有明顯的并發(fā)癥,可選擇稍微強度大的運動如打球、跑步和慢跑等,每次運動持續(xù)30分鐘以上,一周堅持4~5天;若患者的年齡大,正在接受胰島素治療,那么需適當(dāng)?shù)目刂七\動量,運動以身體稍微出汗為宜。不可做劇烈運動,以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誘發(fā)意外。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不能餐前、餐后運動或空腹運動,運動時間應(yīng)安排在飯后2小時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