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專家共識對B型AD的治療推薦 ①所有患者無論是否進行TEVAR手術,均應藥物治療嚴格控制心率和血壓; ②B1S型AD中錨定區(qū)充足者,推薦TEVAR作為首選治療方法; ③BC型AD中合并需要外科處理的近端心臟及主動脈疾病者,推薦行一期心臟疾病矯治加直視象鼻置入術; ④BC型AD中錨定區(qū)不足者(左鎖骨下動脈受累),可行直視支架象鼻手術; ⑤BC型AD中高齡(>70歲)或有嚴重合并癥且錨定區(qū)不足者(左鎖骨下動脈受累),可行Hybrid手術; ⑥BC型AD中錨定區(qū)不足者(左鎖骨下動脈受累),可考慮行附加技術(如煙囪)TEVAR; ⑦任何B型AD病因為遺傳性結締組織病但主動脈尚未擴張者,推薦行直視支架象鼻手術; ⑧合并遺傳性結締組織病的B型AD患者不推薦行TEVAR,除非有主動脈破裂或者瀕臨破裂等緊急情況; ⑨外傷性Stanford B型AD推薦行TEVAR; ⑩Stanford B型AD(B3型)所致的Crawford Ⅱ型胸腹主動脈瘤推薦行全胸腹主動脈替換術; ?若動脈瘤近端可使用阻斷鉗阻斷,推薦全胸腹主動脈替換術中采用常溫分段阻斷作為輔助方法; ?推薦術前行預防性腦脊液測壓引流以減小胸腹主動脈替換術后截癱風險; ?胸腹主動脈替換術中可采用脊髓誘發(fā)電位技術指導肋間動脈重建。 圖1.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孫氏細化分型 B1型:降主動脈無擴張或僅近端擴張,中、遠端直徑接近正常; B2型:全胸降主動脈擴張,腹主動脈直徑接近正常; B3型:全胸降主動脈、腹主動脈均擴張 根據(jù)病因和弓部有無夾層累及分為C型和S型。 C型(符合以下任意一項者):夾層累及左鎖骨下動脈開口或遠端主動脈弓;合并心臟疾病,如瓣膜病、冠心病等;合并近端主動脈病變,如主動脈根部瘤、升主動脈或主動脈弓部瘤等;病因為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Marfan綜合征。 S型為不合并上述任何一種情況者。臨床診斷時根據(jù)實際情況組合分型,如B1C型。 藥物治療 ①鎮(zhèn)痛:對于持續(xù)性疼痛患者,及時使用阿片類藥物(嗎啡、哌替啶)。 ②控制心率和血壓:應用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艾司洛爾等)是最基礎的藥物治療方法??稍讦率荏w阻滯劑的基礎上聯(lián)用一種或多種降壓藥物平穩(wěn)控制血壓。 ③推薦心率、血壓控制目標值為:心率60~80次/min,收縮壓100~120 mmHg。 ①近端錨定區(qū)(破口距離左鎖骨下動脈)長度<15 mm(若錨定區(qū)血管條件良好,可放寬至>10 mm),且錨定區(qū)正常主動脈直徑≤38 mm; ②腹部重要臟器供血分支血管起自真腔或分支血管開口附近存在再破口; ③降主動脈走行無嚴重成角; ④入路血管條件良好,髂股動脈無嚴重扭曲或嚴重狹窄,股動脈直徑不小于7 mm,即不小于覆膜支架輸送系統(tǒng)直徑要求; ⑤覆膜支架遠端錨定區(qū)內膜片完整。 ①近端錨定區(qū)長度嚴重不足(<5mm)且血管壁條件差; ②覆膜支架遠端錨定區(qū)內膜片不完整; ③腹部主要血管分支完全由假腔供血,附近無較大再破口; ④髂、股動脈嚴重迂曲或彌漫狹窄; ⑤造影劑過敏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