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氣相勝,厥陰之勝已精讀完畢,接著就是少陰之勝了。 先附錄原文如下: 少陰之勝,心下熱,善饑,臍下反動,氣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嘔逆躁煩、腹?jié)M痛、溏泄,傳為赤沃。 少陰之上,熱氣主之,故少陰之勝,氣候物候為熱勝,病候為熱證或火證。 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 少陰心火盛則制己所勝之肺金,而侮其所不勝之腎水。少陰之勝,不僅心病,肺胃腸腎膀胱等其它臟腑皆可傳而為病。 附六氣圖如下: 一、心下熱,善饑,臍下反動 少陰為君火,在臟為心,少陰熱勝,故心下熱。 火生土,心火熱則胃土亦熱,《素問·脈要精微論》岐伯講“癉成為消中?!薄端貑枴り庩杽e論》岐伯講:“二陽結(jié),謂之消?!倍枮殛柮鳎?/span>?),屬足陽明胃經(jīng)和手陽明大腸經(jīng),兩經(jīng)為表里經(jīng),熱結(jié)于胃,胃屬中焦,癉為過盛,胃癉熱則成中消,中消亦稱消中,消中亦即消谷善饑。 肚臍下為小腸大腸膀胱,心經(jīng)與小腸經(jīng)相表里,胃經(jīng)與大腸經(jīng)相表里,心胃之熱傳于小腸大腸乃至膀胱,腸胃失調(diào),故臍下反常跳動。 二、氣游三焦 熱氣游走于上中下三焦,是為氣游三焦?!峨y經(jīng)·三十一難》講:“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nèi)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臍傍。下焦者,當(dāng)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nèi),以傳導(dǎo)也。其治在臍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span> 少陰君火盛則心熱,《素問·氣厥論》岐伯講:“心移熱于肺,傳為鬲消?!胺卧谛馗裟ぶ希惶幧辖?,肺癉熱則津液不足,病為“鬲消”,又稱“上消”,上消則多飲少食,為消渴之證。是為氣游上焦。 心熱傳胃熱,胃處中焦,上面剛講過,胃癉熱為“消中”,為善饑之證。是為氣游中焦。 鬲消、消中傳變?yōu)?/span>“下消”。下消又謂“腎消”,肺癉熱則津液無氣管攝,從而津液之精微者亦隨濁液滑行而下,故腎消則飲一溲二,為尿頻之證。腎處下焦,是為氣游下焦。 心肺處上焦,脾胃處中焦,肝腎處下焦,少陰君火偏勝,其他臟腑亦受其害。 三、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 心火偏勝,氣游三焦。心火為君火,三焦為相火,兩火相合為大火,大火為炎暑,氣候炎熱異常,木乃津失,草乃萎枯。此為少陰之勝的氣候物候。 四、嘔逆躁煩、腹?jié)M痛、溏泄,傳為赤沃 氣游三焦,少陽三焦相火盛于上焦則胃土嘔逆、心火燥煩;盛于中焦則腹?jié)M痛,腹部脹痛,盛于下焦則大便溏泄,傳為赤沃則小便尿血。 一陰為厥陰風(fēng)勝,二陰為少陰熱勝,再往下就是三陰太陰濕勝了。太陰之勝又有何氣候物候和病候特征,明天接續(xù)。 獨(dú)學(xué)則寡聞,切磋方長進(jìn)。
|
|